
致梵高:探索二维星空中的音乐维度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图片]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了什么是时空的维度,甚至什么是音乐的维度时,才能够走近梵高,进入他的绚烂星空之中。
二维是什么?时空是什么?音乐又是什么维度呢?
借着梵高的星空,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个神秘绚丽的领域吧。
“维”是一种度量:
零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即奇点 ,黑洞也是奇点。
一维:只有长度,即线。
二维:只有长宽,即面。
三维:拥有长宽高,即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四维:三维上加上时间,即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
我们都曾听说过,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时间又是什么呢?
它是春华秋实,它是朝夕日暮,它是嘀嗒的钟摆走针,它是似箭的光阴,难收的覆水。它更是从乐谱中走进乐手身心里那密密麻麻的音符,也是从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推动空气的迷人振动。
然而从广义上来讲:时间是,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
简单来说,时间,即一点的变化;空间,是两点(或更多)的对比。
《时间简史》中有提到,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是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而音乐,则是音高的有序流动和这种流动的和谐对比。前者是时间的关系,后者是空间的关系。
那么,音乐是几维的艺术呢?
有人说,从信号的角度看声音就是一维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 sound =f(t);
有人说,从听者的客观来说,每一时刻的振幅,加上时间,是二维的。
有人说,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理应是三维的,但脱离了时间,便无所谓声,更无乐。
还有人说,从听众的主观来看,这便开启了新的世界。各种感官和情绪交织在一起,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维度概念,就广义的维度而言,也无从下手。这也成就了音乐引人入胜的意义了。
既然如此,探索音乐的维度就如同寻觅梵高的精神世界一样,只能消融在广袤太空中的时空漩涡里。
音乐即是最抽象的时空表达,听众也只能通过声音去想象了。
正如这曲《致梵高》,我们能够想象出琴键的起落,点缀出漫天星辰;想象弓弦拨动后流淌出的絮絮私语;想象小号那宽厚的震波,被梵高拿去勾勒他喷薄而出的激情与梦幻;想象中,点线面体一一浮现于眼前,再加上流动的旋律,仿佛置身于四维空间中。
古人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就像无限和永恒,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意义,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正如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河水流走了,时间也流走了,但音乐留下了。
也许在音乐中,就能感到永恒。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星夜下调色板上只有蓝与灰
Lookout on a summer's day,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向夏日的天空
Shadowson the hills,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山上的阴影衬托出树和水仙的轮廓
Catch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文字丨下山的杉
图片丨小叶
编辑丨Yvonne
黑胶唱片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图片]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唱片母版,是将刻纹刀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驱动电流产生振动,在胶盘中雕削出声槽坑纹。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后来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需保持一定的倾斜度,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包含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纹理,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衡量倾斜度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的联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导入槽、声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较宽,播放时,唱针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及损伤唱针。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多为7.24mm规格的,也有38.20mm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上的声槽螺距很紧,可以看成是若干个套叠在一起的同心圆。唱片的半径跟每个同心圆都有交点,通过这些交点可以作出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灌唱片时,刻纹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这些切线保持平行,因此,朝着圆心自外向内移动的刻纹刀轨迹必然是与半径吻合的一根直线。播放唱片时,理论上的最佳循迹状态是唱针的轨迹应该是与之相符的一根直线,针尖无论处在轨迹上哪一点,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都应该跟这一点的切线相重合。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早期的唱片常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已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物理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也得到提高。
(2)塑纹法,把热熔的唱片材料置于施加了压力的母盘模腔内冷却成型即可,产品多为现时流行的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还有存放时间长、耐辐射、耐强磁场等显著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的出现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多番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在声音质量和使用普及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並木一筋
来源:知乎
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图片]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图片]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一样:思念是月光杯里的酒,醉了九月行思坐忆天。
它还曾被引用在多部影视作品里:1941年被用作美国电影《红河谷》的片头曲,港剧《大时代》及其续集《世纪之战》用作插曲,由角周慧敏主唱。
同时,由著名导演冯小宁导的同名电影《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英国侵略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壮阔绝美的自然美景和外敌侵藏的战争场面、悠远空灵的藏歌声和尖锐刺耳的枪炮声都形成鲜明对比,动人心魄、多年难忘。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差点被乡民供奉给雨神的女子雪儿达娃,被哥哥救下后在逃亡途中意外落入水中,随后漂到岸边被一名藏族奶奶救起,并与藏族奶奶和他的儿子格桑、孙子嘎嘎生活在一起。
后来,雪儿达娃和格桑救下了在雪山中遇险的英国人琼斯和罗克曼。琼斯留在西藏修养,并结识了藏族头人的女儿丹珠。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琼斯与丹珠、格桑和雪儿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可不久,伤养好后,琼斯就离开了。没想到他们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再次重逢了,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立场,曾经的朋友站在了对立的两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取景来自西藏各种美得令人神往的景色。峻峭的雪山、圣洁的湖泊、神秘的宗教、加上藏民淳朴的民风,让人不禁发出感慨,西藏就是一片人间净土。
这样淳朴干净的感觉,就像歌唱的那样: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
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
照耀在我们心上
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
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
要记住红河谷 你的故乡
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数字音乐
瑞鸣新专辑《世界的民歌,金色的布鲁斯》数字音乐已在网易云音乐全面上线,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试听全辑!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
[图片]
唢呐朋克——郭雅志
〇。
银 河 系 第 一 唢 呐 手
彼时郭雅志已是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管乐大家——
日内瓦论坛评论: “他是舞台上的焦点,令人印象深刻”;
波士顿电台称他为: 中国的的刘易斯.阿姆斯特朗。
2012年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二个拐点,先是荣获香港“2012年度艺术家奖”,接着凭借自己在香港投资房地产获得的收益,以及苦学3年的英语,时年46岁的郭雅志得以远赴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爵士乐,2015年获艺术家文凭(Artistic Diploma)。
而且其实你 七大姑八大姨都听过郭雅志演奏的曲子,且不说《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每年春晚的唢呐音乐就都由郭雅志来演奏。
以上还只是履历的罗列,下面咱就正经唠扯唠扯,一个学院派,一个正规乐团的管乐首席,他怎么就是一朋克了?
一。
摇 滚 与 爵 士
郭雅志《1987唢呐歌曲》,1987
中国最早探索这对组合的音乐人,是崔健,而在郭雅志早期的专辑《1987唢呐歌曲》中,便有一首唢呐版的《一无所有》。唢呐是火与土的交合,八十年代,萌芽的中国火,和你相爱相杀的黄土地。 用唢呐演绎《一无所有》,合适。
假假條乐队于2016年发布的首张专辑《时代在召唤》
假假條主唱刘与操是郭雅志在伯克利读书时的同学,当时二十岁的与操拿着自己第一张专辑《时代在召唤》的小样找到了郭雅志,希望郭老师可以帮自己录制专辑中的唢呐部分。郭雅志欣然应允,于是便有了《盲山》中泣鬼神的《怀乡曲》唢呐独奏。
后来这张专辑获得虾米音乐2016年度专辑第一名。
那一年的榜单里,第二名是 草东没有派对,第五十名是 周杰伦。
有人说郭雅志的眼光真毒,没有因为当时假假條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乐队而忽略了与操的才华;也有人说《时代在召唤》这张专辑固然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但如果少了郭雅志的唢呐,它会失色不少。我认为两种说法不矛盾。
郭雅志将假假條乐队请到中央音乐学院演出
(从左至右:郭雅志,贝斯手宇飞,与操,鼓手福荣)
理想主义者总是被指为倨傲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好高骛远的,殊不知他们恰恰是最谦逊的。 对音乐谦逊的音乐人,才能创造新的声音。
去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
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的演出海报
郭雅志和他在伯克利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郭雅志在乐队里吹奏中国管乐。你想想,外国人平时听的都是萨克斯、小号和爱尔兰风笛,突然听到唢呐,肯定会受到所谓的“文化震惊”。这是唢呐特殊音色的优越性,也是占了东方主义的便宜——西方人对东方事物的猎奇心。
但郭雅志不一样,他的音乐是跳出民族套子依旧优秀的作品,同那些用民族元素装点门面的音乐简直云泥之别。看看他的队友们是怎么评价他的:
前些日子我预先听到了郭雅志老师将于十月底发布的新专辑《龙在吟》,这张专辑融合了爵士乐,时尚、丰富且富有野心。专辑的制作人、词曲写作者吴懿铖先生在创作手札里写下的这段话,非常地令人动容:
(...)不禁联想,早在隋唐时期中原汉族的音乐就和西域的音乐做过一次亲密的融合,以唢呐、二胡为代表的乐器传入中土,燕乐二十八调也成了宫廷正宗, 为何现在人们提到中国音乐却只剩五音, 为何汉室的音乐就不可以是舞蹈性或建立在律动之上的,为何千百年来我们的音乐只能做诗歌的点缀或文字的附庸?
这张专辑,我想带听众们一起去感受和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才是中国音乐原本的样貌 ?未必忠于“传统”,却可能更接近“传统”;分明是现代的电声乐编制,却可能更好地和远古对话;丝路啊丝路,你曾带给我们的绝美, 难道依然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慢慢地,我发觉所谓的“东方意境”其实在哪儿的音乐里都有,我发觉印度人和日本人做的音乐有时比中国更“中国”。或许,“音乐无国界”真的不止是一句说辞。(...)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先人的胸襟吧 。
“依然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前人的胸襟吧。”
说得多么好。
郭雅志新专辑(台版封面)
二。
港 乐 和 迪 斯 科
郭雅志的身影也闪现在香港流行乐坛中。他多次被黄耀明、李克勤及刘美君邀请到演唱会做独奏嘉宾。
2008年,李克勤在香港红馆举行一连11场《你的克勤演奏厅演唱会》,专门邀请了郭雅志做现场乐手。
2012年4月19-22日,郭雅志作为特邀嘉宾参演达明一派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唱会。
郭雅志与黄耀明
郭雅志《戏剧唢呐迪斯科》,1988
1.它的生存和发展紧紧地和民俗结合在一起。2.它的“恩主”是社会各阶层中文化层次最低的农民及城镇市民。
3.操此业的唢呐艺人在过去更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不但一般人看不 起,就连笙管乐艺人也对他们嗤之以鼻。至于唢呐艺人中的乐户,那就更惨了,死了连祖坟也进不了。
4.有关唢呐的历史文献极少。
5.以口传为主。
说到唢呐,不要再只想到红白事了
他怎么就做到了呢?
不仅是因为他吹奏功夫了得,更因为他对唢呐的改良使得这一切新的组合变得可能。
三。
民 乐 界 的 爱 迪 生
想象着嵇康临刑前不是弹奏一曲《广陵散》,而是吹奏一支中气冲天的唢呐曲,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说了,因为只要你在现场听过,你就绝对忘不了这首曲子。
甚至如果你熟悉的某首歌被改编成了唢呐版,你很可能会忘记这首曲子原来的模样。比如前些天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唢呐版柯南主题曲”
人说:“死笙活笛没良心的唢呐”,意思是笙的演奏有时不灵活,笛子比较灵活,但唢呐就太疯了,声响常常压制其他的乐器。“乐器界的流氓”并非浪得虚名,唢呐确实是一大杀器。
在说活芯唢呐之前,我们先说说唢呐。
关于唢呐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认为唢呐发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随着回教的东流传入中国、印度等地。学界多沿用此说法。
第二种说法,以周菁葆1984年所撰《唢呐考》一文为代表,该文介绍了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唢呐,并提出唢呐起源于新疆。
唢呐的起源不能确定,但确定的是,全世界各地的唢呐构造大同小异——哨、芯子、杆、碗口。
而郭雅志对唢呐的改良就在芯子这个部分。
传统唢呐只能吹一个调,并且在种种方面已经显得落后。郭雅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唢呐适应现代需求,不能光吹民间小调啊。就像钢琴没有了黑键就只能弹C调了,太单调。
在录制尹相杰和于文华的《纤夫的爱》时,郭雅志发现这唢呐吹不了降E调啊,他捣鼓了半天,最后临时动了动唢呐的芯子,把D调降到了降E调。
这次录制给了他启发,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唢呐芯子上进行改良。于是他花了两个晚上把唢呐活芯的图纸画出来,并于1992年2月2日在北京通过了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唢呐活芯是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唢呐铜芯,用来辅助传统唢呐演奏半音及转调。有了活芯后的唢呐,是杀器中的杀器,只要演奏者技术水平足够,它便能够适应乐曲中密集的转调,还能在华彩乐段中施展神通,不会被传统唢呐的构造限制住。
江南笛王赵松庭称赞唢呐活芯“东西小、思路巧,改革很成功!”
唢呐大师胡海泉也说:“……既能保留传统的演奏风格又能吹奏十二平均律的乐曲,这就是他改革最成功之所在。”
而不仅仅是唢呐,郭雅志还对其他中国传统管乐器进行了改良,例如“多管葫芦丝”,大大延伸了葫芦丝的音域,并增加了复调和和声功能。
郭雅志在《天天向上》中吹奏多管葫芦丝
郭雅志可以说是为民乐事业真真正正地立了功。
四。
未 来
电影《百鸟朝凤》剧照
不仅是唢呐,整个中国民乐都面临这个问题。
上述问题你可能嫌大了,那么下面是一些个具体的关切——
如果说郭雅志的音乐实践和乐器改良是唢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滥觞,那么下一步怎么走?既然有了这么多唢呐和摇滚乐结合的案例,唢呐是否可以成为摇滚乐的编制?如果是的话,电声唢呐有无可能?
这些问题无解,因为一部分人瞧不上咱们这些下九流的东西,没心思解,一部分人巴不得看看热闹,一部分人不希望你找到解,因为群众的无知就是他们的饭碗。最后剩下一部分人,是一边做事一边摸索的,理想主义者——没错,在很多情境下,它的同义词是:朋克。
可喜的是,刘与操和郭雅志已经在研发电声唢呐了,这两位朋克,一老一小,又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话聊到了这份儿上,你也看出我为什么佩服郭雅志了,他做过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是一个音乐家对音乐本身能做的至高贡献——丰富声音的可能性,并让民族音乐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
他绝不是一位被圈养的音乐家,一门儿心思只知道给自己的老祖宗磕头上香,传宗接代,一问流行文化的事儿就傻眼,还觉着流行文化不入流。
有位老人家说过,“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少人觉得这话十分中二,我却以为很赤子,应当被纳入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的自我教育之中。而郭雅志便是榜样之一。
非常纯乐丨时光倒流70年(下)
沉浸于影像的世界中,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仿佛弹指一挥间。当那些黑白与彩色的画面,都在迢遥的时光中氤氲朦胧,唯有悠扬动人的缱绻乐声永存心间。音乐,是遨游于电影之中的精灵。它可以点石成金,造就无数个银幕上光彩夺目的经典瞬间,也见证悠悠岁月中的世事变迁和人生际遇起伏,承载难忘难舍的往昔回忆。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每一次与这些悸动心灵的熟悉旋律再度相遇,都仿佛回到启程的原点,寻回那颗赤诚而纯净的初心,重温永难忘怀的梦想和挚诚的思恋。
《一生所爱》、《末代皇帝》、《坠入情网》、《我相信》……本专辑所收录的十二首电影主题音乐,皆来自于脍炙人口的影史佳作。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希望能够通过...
沉浸于影像的世界中,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仿佛弹指一挥间。当那些黑白与彩色的画面,都在迢遥的时光中氤氲朦胧,唯有悠扬动人的缱绻乐声永存心间。音乐,是遨游于电影之中的精灵。它可以点石成金,造就无数个银幕上光彩夺目的经典瞬间,也见证悠悠岁月中的世事变迁和人生际遇起伏,承载难忘难舍的往昔回忆。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每一次与这些悸动心灵的熟悉旋律再度相遇,都仿佛回到启程的原点,寻回那颗赤诚而纯净的初心,重温永难忘怀的梦想和挚诚的思恋。
《一生所爱》、《末代皇帝》、《坠入情网》、《我相信》……本专辑所收录的十二首电影主题音乐,皆来自于脍炙人口的影史佳作。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诞生于镁光灯下,曾经温暖和启迪过无数心灵的经典旋律,回溯时光,重温被定格在胶片中的璀璨记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追寻生命中遗失的纯真与美好。知名作曲家JoshNelson及其所邀请的跨界乐团,曾参与制作瑞鸣音乐出品的《星空》、《世界的声音》专辑,在海内外备受赞誉,此次他灵感勃发、创造力非凡的精湛编曲技法,以及乐团成员充满童真、深情满溢的即兴合奏,再次使人收获惊喜。
下面让我们跟随DJ阳光の非常音乐
来欣赏来自瑞鸣音乐的最新专辑《时光倒流70年》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
原曲:David Byrne
一阵轻灵而富有韵律的鼓点,开启龙凤飞舞的厚重门扉。缠绵摇曳的小提琴,穿行在奔流不息的钢琴键音中,演绎出一片典雅幽远的宫廷韵味。古老而辉煌的殿堂,悲凉地矗立在朱砂色的夕阳下。身着龙袍的幼童,在群臣的朝拜声中,懵懂地迎向不可抵挡也不可逆转的未来。凄美而迷离的乐声,带着西方视野对东方文明特有的神秘想象,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大一统皇朝的衰落命运,奏出一曲意蕴深长的哀歌。
《叶塞尼亚》
《叶塞尼亚》
原曲:Gonzálo Gavira
拍摄于1971年的同名墨西哥电影,讲述一对青年男女历经磨难,跨越种族和阶级的障碍而终成眷属的传奇故事,引进中国之后引起巨大反响,令这首主题曲也成为了一代人永生难忘的美好记忆。钢琴、长笛与弦乐之间深情委婉的对话,如同一个洋溢着甜蜜与哀愁的梦,一个离别时分痴缠难舍的吻。倾听这一首悠长动人的浪漫恋曲,怀念银幕上那位吉卜赛姑娘风情万种的俏丽身姿,重拾埋藏在时光深处的柔情蜜意。
《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
原曲:Ennio Morricone
钢琴键音低沉回旋,轻柔而清新的大提琴拨奏,触动暮色晚钟中温暖如歌的年少往事。悠长明亮的长笛,唤醒璀璨绚烂的青春梦想,将初恋的纯洁情愫娓娓倾诉。舒缓而深情的乐声,带人跟随片中主角的步伐,重回质朴而沧桑的意大利南方小城,踏入那座曲终人散的昏黄电影院,伴随银幕上斑驳闪动的黑白影像,怀着对故友和爱人的美好回忆,沉浸在怀旧的惆怅思绪之中。
《时光倒流七十年》
《时光倒流七十年》
原曲:John Barry
一块历经岁月沧桑而精致如初的金色怀表,一段逾越时空而延续终生的凄美之恋。身处现代的剧作家,与生活在1910年代的女演员,如同银河两端迢遥相望的星辰,穿越数十亿光年,令彼此的光芒交汇,在仅有的一瞬间以炽热的思念点亮整个世界。优雅流畅的钢琴,与哀婉低回的大提琴,在海潮与夕阳的叹息声中,为一段如梦似幻的爱情悲剧,共同献上伤感缠绵的音乐诗篇。
《一生所爱》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原曲:卢冠廷
纵使是脚踏七彩祥云而来的盖世英雄,或许也必须要经历痛彻心扉的遗憾,才能领悟到真爱的可贵。柔情却带着些许苦涩的吉他弦音,拂去内心深处时光堆积的尘埃。凄婉的大提琴,缓缓倾诉着那值得用一生去铭记的刻骨相思之情。醇厚的小号,带着饱经世事沧桑之后的豁达,仿佛一个沉默的背影,道尽心中所有的悲凉,消失在大漠的滚滚黄沙之中,在万丈红尘里,留下一片曾经守候了五百年的爱情苦海。
图片来自网络
《伊豆的舞女》LP正式上线,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瑞鸣音乐最新LP《伊豆的舞女》
已在瑞鸣音乐官方微店全面上线
让我们一起聆听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自2018年10月31日瑞鸣音乐专辑《伊豆的舞女》上市以来,广受好评,应广大听众要求特推出黑胶版本,用黑胶声音聆听音乐美好!
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温暖漫漫长夜,诚意奉献“世界的声音”东京诗篇——《伊豆的舞女》LP于今日正式上线!
音乐制作人叶云川
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
以东洋美学的风雅诗意
重制经久不衰的中、日、英、流行金曲
日本录音大师松下真也
于东京最佳模拟录音棚精...
瑞鸣音乐最新LP《伊豆的舞女》
已在瑞鸣音乐官方微店全面上线
让我们一起聆听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自2018年10月31日瑞鸣音乐专辑《伊豆的舞女》上市以来,广受好评,应广大听众要求特推出黑胶版本,用黑胶声音聆听音乐美好!
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温暖漫漫长夜,诚意奉献“世界的声音”东京诗篇——《伊豆的舞女》LP于今日正式上线!
音乐制作人叶云川
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
以东洋美学的风雅诗意
重制经久不衰的中、日、英、流行金曲
日本录音大师松下真也
于东京最佳模拟录音棚精心制作
特别采用磁带录制
全套模拟设备
匠心呈现温暖饱满音质
王韵壹、木村浩子、国贞雅子
三位中日爵士名伶磁性声线
深情吟唱
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
温暖漫漫长夜
制作人叶云川盛邀著名爵士钢琴家Simon Cosgrove担纲编曲一职,并组建东京最优秀的爵士乐队,于著名录音师吉川先生创立的东京最佳爵士录音棚Dede录制本张专辑。优秀录音师松下真也,以凝聚匠心的录音技艺为专辑制作添光增彩。
《红豆》《温柔地爱我》《雪之华》《伊豆的舞女》……横贯华语、日语、欧美歌坛的经典名作,经过模拟磁带的载录,和众多顶级模拟录音器材的打磨,音色醇厚如初,而多染了些许温暖惆怅。
曾在瑞鸣音乐出品的《被遗忘的时光》专辑中担任演唱的爵士女伶王韵壹,以低沉而充满质感的中性唱腔再度精彩登场。
她与两位唱功非凡的日本爵士女歌手木村浩子、国贞雅子,完美演绎出东西方融和的音乐风貌。和风的恬静与淡雅,在爵士的洒脱气息之中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为那份威士忌的醇厚底蕴,增添了几缕清酒的芬芳。
以和歌的唯美风情,绘写灵动而跌宕的旋律。将歌舞伎的优雅气质,融入即兴而流畅的节奏。色彩淡雅的爵士之歌,舞动在徘徊的月色下,飘游在穿过竹林的风中。令人于幻梦之隅流连忘怀,回味生命中原初的感动。
01.伊豆的舞女 (伊豆の踊子)/日语 (木村浩子)The Dancing Girl From Izu (Japanese)
02.温柔地爱我/英文(国贞雅子) Love Me Tender
03.一个人跳舞/中文(王韵壹)(Dancing Alone (Chinese)
04.红花 (紅い花)/日语(木村浩子)Red Flower (Japanese)
05.星 (昴) /日语(木村浩子)Pleiades (Japanese)
06.天使/英文(国贞雅子)Angel (English)
07.亡命之徒/英文(国贞雅子)Desperado (English)
08.红豆/中文(王韵壹)Red Bean (Chinese)
09.山丘/中文(王韵壹)Mountain (Chinese)
10.泪光闪闪(涙そうそう) /日语 (木村浩子) River of Tears (Japanese)
11.雪之华(雪の华)/日语(国贞雅子)Snow flakes (Japanese)
瑞鸣音乐
十五年坚持用心做音乐
我们一直在路上
……
今日起新专辑《伊豆的舞女》LP
在瑞鸣官方微店正式上线,
欢迎来【瑞鸣官方微店】进行购买!
发货时间:即日起按照订单时间顺序陆续发货,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非常纯乐丨中国首张唯美竖琴发烧作品
“瑞鸣音乐”经过一年时间潜心创作,打造出中国第一张竖琴发烧天碟——《47弦的记忆 张小音唯美竖琴》。
专辑的打造团队可谓众星云集:由著名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担纲制作,中国爱乐乐团竖琴演奏家张小音倾情演绎,享誉亚洲的中国录音大师李大康同期录音,并邀请多次荣获格莱美大奖的美国后音期制作大师Doug Sax先生精湛后期制作。海外版CD则交由奥地利SONY工厂高质生产。
演奏家张小音自幼习琴,多年前前往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深造,归国后进入中国爱乐乐团,具有丰富的国际演出和演奏经验。这位人物如同琴声一样优美而端庄的演奏家将西方乐器的纯美倾诉与中国气质的恬淡娴静水乳交融,与...
“瑞鸣音乐”经过一年时间潜心创作,打造出中国第一张竖琴发烧天碟——《47弦的记忆 张小音唯美竖琴》。
专辑的打造团队可谓众星云集:由著名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担纲制作,中国爱乐乐团竖琴演奏家张小音倾情演绎,享誉亚洲的中国录音大师李大康同期录音,并邀请多次荣获格莱美大奖的美国后音期制作大师Doug Sax先生精湛后期制作。海外版CD则交由奥地利SONY工厂高质生产。
演奏家张小音自幼习琴,多年前前往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深造,归国后进入中国爱乐乐团,具有丰富的国际演出和演奏经验。这位人物如同琴声一样优美而端庄的演奏家将西方乐器的纯美倾诉与中国气质的恬淡娴静水乳交融,与一众国手乐师精妙配合,演绎色彩纷呈的中外名曲。
下面让我们跟随DJ阳光の非常音乐
来欣赏来自瑞鸣音乐的《47弦的记忆》
1
竖琴 长笛 钢片琴 吊鑔 贝司
从这一支舞开始,我的小玫瑰,你即将开始吐露青春的芬芳。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转在舞步的回旋之间,你的脸庞会晕染上浆果的酡红,你的心房将被热情的阳光照亮,这一支华尔兹,将存作心底的恬梦,温暖怡人。
2
竖琴 长笛
当岛屿从晨雾中苏醒时,橄榄树会渐渐镀上朝霞的颜色。九月,爱奥尼亚群岛多雨的时节,火红的三角梅不知疲倦地燃烧在那雪白的房顶。思念般深蓝无底的海水,洗濯着曾经的忧伤。长笛绰约的身影飘拂在长长的海岸线上,为羁旅的心勾勒出安详动人的梦境。
3
竖琴 班戈鼓 贝斯
当这首浓郁加勒比风致的舞曲回响在19世纪古巴小酒馆的时候,切·格瓦拉还没有出生,只有哈瓦那雪茄的醇香味道,穿过海水、阳光以及康加舞者褐色肌肤的想象,透过班戈鼓轻俏而愉快的节奏,氤氲出两个世纪不变的浓情蜜意。
4
天鹅
竖琴 单簧管 铝板琴
终于,这只单簧管轻柔吹奏的天鹅的熟悉身影,在竖琴和弦的粼粼波动里,在铝板琴明幻如梦的跳跃光影间,优雅如许地缓缓而来,静谧播散出无所不在的温暖与悲悯。这首《天鹅》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组曲《动物狂欢节》,至今已被公认为最代表天鹅意象的音乐作品之一,还曾被改编为芭蕾舞《天鹅之死》。
5
墨菲林之舞
竖琴 长笛
两张竖琴,仿佛两只优雅的天鹅,在彼此的光影中翩然起舞,颔首致意。交织,错落,转身,在长笛明媚如云的灿然光晕中,期待下一次美丽的邂逅。
6
美味哥伦比亚
竖琴 康佳鼓 沙锤
哥伦比亚是什么味道的?竖琴拨出蜜糖般的甜美,沙锤为它染出咖啡的迷人深褐,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清新空气仿佛包裹身心,康加鼓极具感染力的律动节奏带来源于血液的亢奋活力。这一场拉丁风情的愉快羁旅,是如此神秘而诱人。
7
娜塔莲娜
竖琴 女声合唱
这张琴好像一颗眷恋的心:那么多柔韧如苇的弦,每一根都拨动着一段情愫。略略迟疑地流连着,满怀甜蜜地回忆着,似有还无地哼鸣着,琶音如月光下那淙淙如语的溪水,无可抑制地流泻出美到窒息的思念。
8
圣母颂
竖琴 双簧管 铝板琴 钢片琴
当初雪覆盖了教堂的尖顶,我听见天使在云端欢笑的声音。竖琴声如同无所不在的安详与幸福,从天空光华四溢地播洒,在宁静而虔诚的心上,施下纯净如水的信仰。《圣母颂》的诸多版本中,古诺的这首虽为质朴,却以平静而优美的力量舒缓人心。
9
卢兹玛之舞
竖琴 马林巴
当午后的阳光斜斜投射在橡木地板上,你那小小的身影不知疲倦地回旋蹁跹着。我美丽的舞者,蜜糖般的Luzma,要是你永远舞在这样童话般的仙境中,该多么动人。正如题献所表达,作者将这首甜美的乐曲赠予他钟爱的小女儿Luzma。
图片来自微博@为什么美术馆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永恒的魅力》古典五重奏致敬一代巨星邓丽君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唱片,改编台湾名谣、著名歌曲为钢琴三重奏的方式演奏,总共有三张CD,那三张CD无论是录音效果或音乐都很好听,而这张「永恒的魅力」也不遑多让。
演奏的曲子有哪些?胭脂泪、空港、恰似你的温柔、小城故事、夜来香、在水一方、望春风&我一见你就笑、千言万语、我只在乎你、阿里山的姑娘、泪的小雨、月亮代表我的心等12首。编曲编得很好,演奏也非常好,更棒的是录音效果。这张CD奇怪的是没有注明录音室,只有录音师Leszek M. Wojcik,以及录音助理孙绍庭;混音鹿楠楠。Leszek M. Wojcik是纽约卡内基厅的录音经理,本身是录音师,许多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会都是他录音的,包括Kissin 199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度登台的演奏会也是他录音的。除此之外,Kissin许多唱片也都是请他操刀录音。从1990到2018,他录制了几十张唱片,大部分是古典音乐。
有意思的是,Leszek M. Wojcik只负责录音,混音是由大陆录音师鹿楠楠完成,我猜这几位演奏家可能都 住在纽约,就近请Leszek M. Wojcik录音,再把母档送到大陆做混音。录音效果好不好?非常好,每一样乐器的音质都录得很美,尤其是大提琴的迷人程度更是无法挡,小提琴、钢琴也同样迷人之极。还有当然是弦乐四重奏与钢琴所营造出来的和声效果也很棒,这都要归功于编曲杨岚茵。
听这张CD,如果您会受到内中的演奏所感动,一首一首听下去欲罢不能,那就对了。
本文来自普罗影音网
不做“吃饭剧” 芒果台《相爱2》制片人首谈幕后
历经7周的播出,湖南卫视周播剧《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现已接近尾声。从起初的颜值争议,到后来引发热烈讨论的烧脑剧情,它成为了2016年年末让观众惊喜的剧集之一。在《相爱2》背后那群为它默默奉献的人中,如果没有她,或许“相爱穿梭千年”系列就不存在,她就是该剧的制片人——曾赟。
曾赟因综艺节目制作入行。2011年开始了系列剧的制作,当时的作品多在网络平台播出,她说:“系列剧的吸引力在于一个主题理念可以变换不同的故事,开发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延续性,也能将主题表达更充分。”他们的创作主题,大都围绕“爱”展开,比如跟优酷合作的“勇敢爱”系列、关于爱与性大胆探讨的《成人记》系列等。也因为她的坚持,...
历经7周的播出,湖南卫视周播剧《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现已接近尾声。从起初的颜值争议,到后来引发热烈讨论的烧脑剧情,它成为了2016年年末让观众惊喜的剧集之一。在《相爱2》背后那群为它默默奉献的人中,如果没有她,或许“相爱穿梭千年”系列就不存在,她就是该剧的制片人——曾赟。
曾赟因综艺节目制作入行。2011年开始了系列剧的制作,当时的作品多在网络平台播出,她说:“系列剧的吸引力在于一个主题理念可以变换不同的故事,开发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延续性,也能将主题表达更充分。”他们的创作主题,大都围绕“爱”展开,比如跟优酷合作的“勇敢爱”系列、关于爱与性大胆探讨的《成人记》系列等。也因为她的坚持,磨练出一支精干的团队。直到2015年,她的团队有了第一部为电视台定制的系列剧:《相爱穿梭千年》,当时这部剧的热播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好评与人气。
今年,曾赟的团队趁热打铁,推出了“相爱”系列的第二部《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她是怎样看待这部剧的?作为当代年轻一代制作人中的佼佼者,她会分享哪些幕后故事?
问:2015年《相爱1》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面对之前的成功,您在制作《相爱2》时是否有比较大的压力?两个故事您更喜欢那个?
赟:想做好一件事情就会有压力。我更希望大家把每一个作品都当作一个全新作品去看,当时是因为喜欢《相爱1》原版的故事,才有了“相爱穿梭千年”这个系列。在策划与创作《相爱2》的故事时,我们对它有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毕竟是第二部,面对的环境不一样,故事创作难度更大,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如果说二者必须选一的话,我会更喜欢《相爱2》的故事。
问:烧脑剧情只是外壳,该剧宣扬的是“跨越80年”的爱情,非常浪漫的一个主题,您是相信浪漫爱情的人吗?
赟:主题其实不是跨越80年的爱情,而是“爱可以跨越时空”,不管是80年还是千年,此处或别处,爱是可以突破“时空”这个度量衡的存在。
它确实有个非常浪漫的主题,我很愿意去相信这种美好。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制作团队都是比我浪漫得多的人,慢慢又让我更相信了。
问:这部剧一开始曝光演员的时候,网友就对男主的颜值评价不一,为什么会选择魏大勋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赟:当时有两个方向的考量,一是选择人气演员,一是上升期的新人演员。当决定做捧星方向的时候,我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筛选和试镜演员,都经过几个小时的试演和围读剧本。像魏大勋这样,虽是新人,但也有几年的表演经验,他说没想到还需要这样试镜。因为他的实力和认真的态度,而且在角色吻合度以及各方面适合度都很高,最后决定由他来饰演。他在《相爱2》的演技我觉得是有目共睹的,看到观众的评论对他的演技也是非常认可。
问:因为双女主的设定,观众借由这部戏同时认识了文咏珊与郭雪芙,您对这两位花旦在剧中的表演做怎样评价?
赟:我个人很喜欢文咏珊和郭雪芙的表演,恰到好处。文咏珊是第一次突破高冷的定位,饰演这么可爱活泼的角色。我觉得她完成的很好,很出彩,特别是角色前后的反差,很有层次,让“王霖”最后的悲痛欲绝显得特别有力量,让人心疼。
郭雪芙就是天生的荧幕女神范儿,但本人性格却是单纯的阳光少女。两位女生在现实中都是大反转,很有趣。她们都很好地演绎了不一样的自己。
问:最后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和《相爱2》的故事吧,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赟:这个项目的“意外”特别多,中间也因为很多原因,导致很多戏都要重拍,还要赶播出,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在我们剧组有段经典对话,只要你对任何一个人说“辛苦了”,他们都会回答“不辛苦,命苦”。就是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虽然很困难,还是同心协力完成了,特别幸运。
曾赟还说:“我不希望做‘吃饭剧’,就是那种观众可以一边看剧,一边吃饭、洗碗、洗水果……的电视剧。我希望能吸引观众全神贯注地看,一分钟都不想错过。”本着这样的想法,她和她的团队力求做精品剧,不断提高制作质量。
《相爱2》虽不及《相爱1》的演员号召力,却因制作的用心、品质精良收获了一批自来水的好评与认可,也期望“相爱穿梭千年”系列能继续将爱传递。今晚22:00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还有一个与《相爱穿梭千年2》最后的约会,来吗?
《老友进行曲》——开启尘封的琴匣(下)
手风琴,这种1822年首创于德国柏林的自由簧乐器,经由两次世界大战,被俄罗斯人带到了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它以明快激昂充满生命力的音色和绝佳的便携性,成为了火红色年代中当仁不让的乐器之王,并留存在数代人的音乐启蒙记忆中。本专辑录音过程中所使用的古董手风琴,皆由资深手工艺人于欧美亚大陆的各个角落精心制造,因此纵使历经沧桑岁月,也依然能够将意大利的优雅与奔放,法兰西的华美与浪漫,俄罗斯的深情与沉郁,美利坚的动感与活力,中国的蕴藉与激情,以惊艳琴声展现在人们面前,仿佛跟随掠过地平线的飞鸟,游历于五光十色的文化与风景之中。
为获得最丰满动人的艺术表现力,制作人叶云川还在录音现场为各位...
手风琴,这种1822年首创于德国柏林的自由簧乐器,经由两次世界大战,被俄罗斯人带到了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它以明快激昂充满生命力的音色和绝佳的便携性,成为了火红色年代中当仁不让的乐器之王,并留存在数代人的音乐启蒙记忆中。本专辑录音过程中所使用的古董手风琴,皆由资深手工艺人于欧美亚大陆的各个角落精心制造,因此纵使历经沧桑岁月,也依然能够将意大利的优雅与奔放,法兰西的华美与浪漫,俄罗斯的深情与沉郁,美利坚的动感与活力,中国的蕴藉与激情,以惊艳琴声展现在人们面前,仿佛跟随掠过地平线的飞鸟,游历于五光十色的文化与风景之中。
为获得最丰满动人的艺术表现力,制作人叶云川还在录音现场为各位演奏家梳理不同风格音乐气质美学,追寻乐曲内蕴与个人记忆相交汇激发出的真挚情感。在他的引导下,来自四川的青年演奏家贺倩,成功地将一曲《菲尔探戈》演绎得火热与柔情兼具。来自大连的中年民间演奏家王宝胜,以雄伟身姿鸣奏出一曲饱含着温暖情意与未泯童心的《小星星变奏曲》。一代手风琴领军人物姜杰,更是在录音过程中超越了特定时代遗留给个人的压抑,在一曲《江河水》的末尾爆发出了如排江倒海般的深厚情感。当已满82岁的老一辈演奏家任士荣,以一架生产于1979年的国产手风琴奏起他亲自改编的《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那颤动的经典旋律与超越时代的真挚情感,令在场的录制成员无比动容。
当名家、名琴与名曲倾情相逢,当时光、生命与梦想浓烈交融,将回忆的色彩渲染于旋律,将灵魂的光芒封存于乐韵。这一刻,逐风而行的天籁琴音,为纪念波澜壮阔的昨日,也为祝福光芒璀璨的明日,洋溢着永难忘怀的馥郁芬芳。
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DJ阳光の非常音乐
来欣赏来自瑞鸣音乐的《老友进行曲》
1
江河水
作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古新善
改编:姜杰
演奏:姜杰
从流传数百年的民谣中痛失夫婿的孤苦女子,到史诗《东方红》中被迫出卖孙女的悲惨盲公,这首抑郁悲苦的辽南鼓乐曲调,道尽了苍茫大地上多少底层小人物淤积于心的凄楚哀婉,或许也只有这架俄罗斯古董名琴阿扣(AKKO)那深沉黯柔的音色才能承载。中国手风琴艺术大师姜杰,以登峰造极的高超技艺和动人肺腑的充沛感情,在自己亲手改编的这一首代表作中,完美呈现出了原曲之中朴质而蕴藉无穷的神韵。结尾处慷慨激越的情绪爆发,如奔涌直下的江河,承载着底层人民心底最深沉的苦难和无解的天问,奔向天阔云低的地平线远方,渐行渐远,终归于平静。
2
铁道游击队随想曲
作曲:吕其明,贺绿汀等
改编:任士荣
演奏:任士荣
新中国手风琴艺术泰斗任士荣,以1956年上映的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的配乐为基础,改编创作了这首手风琴独奏曲,并在其中加入了《游击队歌》等旋律素材。这些朴素真切,悠扬畅美的曲调,自问世以来便被广为传唱,穿行于辽阔而沧桑的大地之上,承载着人间的跌宕起伏,成为国人心中永难忘却的音乐名作。当年满82岁的任士荣,怀抱着制造于1979年的鹦鹉牌手风琴,用依然纯熟的技巧奏出饱含深情的颤动乐声,那一刻,仿佛时空为之凝结,闻者无不沉浸于黑白岁月的光影之中。
3
演奏:王宝胜
明月穿行于云海之中荡起银亮的浪花,藏青色的夜幕在宁静流淌的气氛中悄悄张开了闪烁的眼睛。这支玲珑可爱的童谣曲调于18世纪在法国诞生,之后随着莫扎特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而风靡全世界。二百多年来,多少孩童就是在这样恬美纯净的韵律陪伴下安然入眠。东北民间手风琴演奏名家王宝胜携意大利古董名琴布格里(BUGARI)的演奏,温暖深厚而又充满趣致,在连绵层迭的悠扬和声中,远离尘嚣,找寻逝去的童年记忆。
4
菲尔探戈
作曲:PhilBouvier
演奏:贺倩
以手掌敲击风箱,从而模仿打击乐器的技法,为这首探戈舞曲赋予了浓郁的现代流行气质。此曲由新生代的法籍意大利演奏家Phil Bouvier创作,问世时间不久便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国际手风琴大赛与音乐会中,其演奏者则是曾荣获“世界杯”国际手风琴锦标赛键盘组与室内乐组第一名的青年演奏家贺倩。当年轻而杰出的演奏家与充满青春气息的舞曲相遇,强烈的切分节奏之中律动的是火热的激情与旖旎的浪漫。
5
天使爱美丽
作曲:YannTierson
演奏:李方宇
这首优雅舒畅并充满了怀旧风情的圆舞曲,是2001年上映的同名法国影片的片尾曲,同时也是该片的主题音乐。斯堪达利定制手风琴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女主角艾米莉孤独而悸动的心灵,在平凡漫长的日常生活中,激起片片涟漪。奔流涌动的诗意幻想,在此被蕴藏于古典主义的情致中,以最浓郁的浪漫情怀,化为动人曲调,献予那个如童话世界般清新明媚的巴黎。
6
里昂首风琴家进行曲
作曲:V·Marceau
演奏:张国平
法国名琴卡瓦钮勒(CAVAGNOLO)以华美优雅而又富于浪漫的音色,带人重回那座以缤纷色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著称的欧洲老城里昂。以本曲原作者Marceau 为代表的20世纪早期的手风琴演奏家们,在其职业生涯的开端,往往都是在欧洲各地的小酒馆中怀抱热爱的乐器,演奏着悠扬动人的音乐,并在那里邂逅自己一生之中的挚爱与挚友。曲罢人散,留下悠长的回响,在橘红色的屋顶和蓝天白云之间回荡。
图片来自@为什么美术馆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影评
17岁的懵懂少年艾里奥每年夏天都随父母一起在意大利北方一个小镇度假,小镇的时光是懒散的,用他的话说就是等着夏天过去。每天除了读书、游泳、听音乐、弹钢琴,就是发呆,偶尔撩妹,并无他事,这样美好的时光因一个叫奥利弗的美国青年的出现打破,那天他穿一件月白衬衫,金黄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散发着绸缎般的光泽。
奥利弗作为小艾父亲的助手在他家寄居6周,他博学多才,英俊魁梧,走到哪里都光芒一片,“所有人都喜欢他”包括说这话的艾里奥。
盛夏光年,怡红快绿,少年懵懂的心事,无可言诉的情怀在意大利恬静迷人的夏天秘密的发酵。
恋爱中的人总是爱玩弄一些小把戏来试探对方的心意,奥利弗在球场上...
17岁的懵懂少年艾里奥每年夏天都随父母一起在意大利北方一个小镇度假,小镇的时光是懒散的,用他的话说就是等着夏天过去。每天除了读书、游泳、听音乐、弹钢琴,就是发呆,偶尔撩妹,并无他事,这样美好的时光因一个叫奥利弗的美国青年的出现打破,那天他穿一件月白衬衫,金黄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散发着绸缎般的光泽。
奥利弗作为小艾父亲的助手在他家寄居6周,他博学多才,英俊魁梧,走到哪里都光芒一片,“所有人都喜欢他”包括说这话的艾里奥。
盛夏光年,怡红快绿,少年懵懂的心事,无可言诉的情怀在意大利恬静迷人的夏天秘密的发酵。
恋爱中的人总是爱玩弄一些小把戏来试探对方的心意,奥利弗在球场上对艾里奥身体的接触向他发出了暗示,可惜小小少年没有领会,“他僵硬得站着,假装抗拒,但内心已经翻江倒海,就像是融化了一样。”艾里奥对奥里弗的迷恋却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体现:在父母面前明确表示对他的不满,故意在他面前弹错钢琴,这些不过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没有人的时候把他的内裤顶到头上嗅来自他的体味,写各种小纸条揣测他的心思;奥里弗与女伴亲密跳舞时,小艾不爽的愠意,艾里奥与女友滚床单时,奥里弗明显的醋意,两个花样少年小心翼翼的彼此试探,掩饰与回避,这一切都在从水中打捞上来的雕像的手臂相握的时候和解。这些小细节、小动作每一个曾经暗恋过的人如此熟悉,仿佛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天空蓝得如此空明,古老的小镇,安静的街道,两个少年骑车飞驰,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小小少年的心事却在持续发酵,这么美好的时光却如此折磨,因为他不晓得他的心事,终于,在一战广场上少年袒露了心事,“我懂得音乐,懂得历史,却唯独不懂得如何让你知道我喜欢你”。
奥利弗没有立即做出应答,因为他比少年更清楚这份感情没有结局,虽然他对少年的爱更甚于他,但他怕给少年带来伤害。然而,爱发生了,一切都无从控制,于是在浅塘边上的草地上,两个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此后两个人尽情放飞,狭窄过道上的亲吻,露台上的呢喃细语。
好日子总是太短,六周一晃而过,离别不约而至。他们乘车离开小镇,如脱缰的野马在辽阔的山野飞奔,象欢快的小鹿在山坡上撒欢,尽情享受良辰美景。分别的前夜,他们在街头久久的徘徊,想把分别的时间拖长再拖长,奥利弗与偶遇的人尬舞,小艾则在一边开始呕吐,离别成伤。
车站送别,相顾无言,汽笛声催,紧紧拥抱,没有言语,没有眼泪,列车缓缓启动,透过车窗,奥利弗眼里包含着无法形容的情绪,小艾穿的是奥利弗第一次见面时的那件月白的衬衣,背对镜头,看不到表情,列车渐行渐远,他瘫坐在站台的长椅上,发愣,不知所措,半晌在电话亭里给妈妈打电话“你能不能来接我?”肝肠寸断,五脏俱焚,隔着屏幕心疼这个少年。
看到受到情伤的儿子,父亲对他说:人总会心碎的,即使再小心,再小心,也会心碎的,在某个你没有想到的时刻。然而如果知道最后也没有尝试过,这种姗姗来迟的后悔比当时的心痛更加延绵不绝,没有痊愈的时刻。所以要有勇气啊。为了快速痊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感情就已经破产,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付出的就变得越少。但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如何过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但你要记住,上天赐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现在,我不羡慕痛苦本身,但我羡慕你会痛。这话不知道戳中多少人的心。
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冰封的河面,白雪皑皑。光明节的夜晚,小艾接到奥利弗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自己订婚了,小艾佯装镇定,在电话里低声一遍遍重复艾里奥、艾里奥。电话那端传来他的声音:奥利弗,他说他记得一切。电话挂断。
小艾蹲在火炉前,熊熊火焰忽明忽暗,先是眼中闪烁着一层薄薄的泪光,盈盈点点积蓄成珠,在眼眶中打着转,终于一滴泪夺眶而出,流过少年清秀的面颊,跌落在炉火中,然后他深深吸气,吐气,平息内心如海潮涌上沙滩般的波澜壮阔,他努力克制着,委屈、疼痛却在一瞬间决堤,倾巢而出,泪水如溪流涓涓滑落。炉火明暗处,他眸中的伤痛慢慢敛去,逐渐腾起光芒,光芒里是夏日骄阳下牵手奔跑,暖风中在街道上骑车飞驰,是在广场上双目的对视,是月光下露台的甜蜜相拥,蓊郁果园中桃杏树散发的香气,是夏夜的虫鸣,清晨的鸟啼,是石头水池里溅起的涟漪和水声,是回荡在空旷大屋子里的钢琴曲,是风摇撼枝叶的沙沙声,雨打在枝叶上的滴答声,是初见时那件月白的衬衫惊艳的夏日光阴,是金黄色头发在阳光下散发的致命眩晕。,这光芒渐渐隐去,他嘴角掠过丝丝微笑。身后忙碌的人们,杯盘叮叮轻响,妈妈轻声呼唤,他缓缓转头,窗外大雪纷飞。
那个没有心事的懵懂少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故事里一转身离开的人,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
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比,我更喜欢《唤我汝名》。这部电影一刷的时候整个人愣住了,说不出话来,心疼到无法呼吸。此后心心念念,昼夜难忘,久久不敢动笔。
有人认为本片以同性的噱头博人眼球,我以为本片只是关于爱情----与性别无关,关乎于每一个曾经怀春的少女和曾经钟情的少男曾经遭遇过的懵懂不清,剪不断,理还乱,迷茫无助的那段叫青春的时光,以及躲藏在青春时光中始终不会褪色的记忆和不肯老去的那个人。
导演卢卡·瓜达尼诺,意大利导演、编剧,作品不多,因公开出柜而广为人知。本片先后获得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最佳电影提名、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男主蒂莫西·柴勒梅德,昵称甜茶,95后,凭着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本片中他几乎一个人撑起一部戏,特别是电影最后5分钟的长镜头,甜茶的表演丝丝入扣,层次感丰富,经受起特写的检验,妥妥的教科书级别神表演。
奥利弗的扮演者艾米•汉莫自,人称锤子,在大卫•芬奇的力作《社
交网络》中一人出演双胞胎兄弟之后火速蹿红,凭借此片被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提名最具潜力的演员,并被多伦多影评人协会评为最佳男配角。
想起席慕蓉的那首诗
——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以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
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
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图片来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