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质不好总失真?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干扰,这种失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的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一致,即波形发生了畸变。
降低谐波失真的办法主要有:
减少互调失真的方法:
A、瞬态互调失真
B、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失真
改善方法有:1、减少电路的输出阻抗。2、选择合适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3、减少电源内阻。
音响的标准,在于音乐的演绎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出不同。Andrew Jones马上播放了近距离麦克风,以及计算机编辑混音的版本;的确,那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想到是在舞台上的现场演出。
对于那些认为音响系统就是要重现现场的音响迷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如果连参与现场的人,都不觉得两位一流录音师收录的声音像是现场;如果两个一流录音师针对同一个演出收录的声音,听起来都如此截然不同;那么,音响的标准到底在哪里?Andrew Jones的看法是:标准只有录音师才知道,因此像TAD这般,与录音师合作密切的音响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进而做出最接近标准的真实声音。
卡拉扬也大量更动录音平衡
但我觉得事情不只是这么单纯。录音师百百种,大多数的录音师并不使用Hi-End音响作为鉴听的工具。那么,是否我们都去买录音师的音响器材,就会有最接近标准的结果呢?我听过不少录音室用的器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某些Hi-End音响器材,的确是抱持着一个更崇高的声音目标来设计制造,也因此他们的价格极其高昂,高昂到录音工作人员都无法购入使用的程度。这些天价器材的设计者并不是录音工作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声音的标准在哪里呢?
顶尖的录音工作者都知道,声音回放只是个幻象。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幻象如现场音乐般,达到感动聆听者之目的。看过卡拉扬的纪录片《第二人生》(The Second Life),片中清楚记录他擅自更动各个声部平衡,以达到他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的过程。在卡拉扬后期的唱片中,唱片可说是他的另外一种演出,经由混音器的调整,卡拉扬让唱片聆听者达到如同聆听现场音乐般的感动。你说这是错误的后制干预吗?但是我们在现场时,眼睛与耳朵同时作用,会让我们脑中自动去接收、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在家中聆听唱片时,由于缺乏了视觉上的强调,因此用混音器适度地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强度,就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如现场聆赏音乐般的感动。
也有不少乐评家批评卡拉扬这般制作唱片,根本就有作弊之嫌。但是,卡老的唱片横扫市场,一般忠实收录的管弦乐唱片都难达到这般成就,是否也证明了适度的后制调整,反而更能让大家领略音乐的神妙之处呢?
标准存在于所有唱片内
至于什么是标准?我认为标准就像老子口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标准就像道,道存在于万物之间,而音响的标准就存在于每张唱片之间,若是标准可以很容易的被领略出来,那音响之路就不会这么崎岖,让许多人深受其苦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音响的标准,就在于音乐的演绎。要知道,除了音响界流行的发烧唱片外,任何唱片之所以会被发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制作团队觉得这个演出实在是非常棒,听了会让人产生音乐上的心领神会。换句话说,如果听大部分的好音乐会觉得没有任何感动,那就代表音响偏离标准已经很遥远了。音响迷当中,不乏那些觉得高级音响只该播放发烧片来展现其音效超卓者,视一般商业音乐发行如无物,就我看来都是走火入魔。
坦白说,要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发烧片有如音响毒品,其音效刺激很容易让音响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快就沦入上瘾阶段,再也无法回到一般的唱片中。但也如同毒品,发烧片对我们的身心灵并无帮助,反而让我们远离那些真正的好音乐,感官上达成满足、心灵上永远空虚。
音效容易音乐难
相反地,一般的唱片没有刺激的音效,但却有感人的音乐。能够不靠音效刺激而单以音乐美感打动人,必定是更优秀的系统。请想想我们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演出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打动了我们?是刺激的音效?还是音乐的美感?如果我们能被现场音乐的美感动,那么我们应该也能被音响回放的音乐之美感动,那就是「如临现场」的最高境界了。
但会不会,能够表现音乐美感的系统,在音效展现上就不如别人?不会,我的经验是,音效是较简单的事情,一般音响系统多半能展现夸张的音效,但是音乐表现则需要深刻的调整才能达成。但是,在那些能够重现音乐之美的音响系统中,如果播放纯粹展示音效的唱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些唱片中的音乐内涵之贫乏与空虚。久而久之,自然远离这些音响毒品,让音响世界只留在那些伟大音乐的美好中。
以前读过本专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曾提出「演出」才是真正的标准。能够更帮助你领略各种音乐演出高妙之处的音响系统,一定是那个「比较接近标准」的音响系统。请记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音响系统。但我们应该朝着「更能真切演绎音乐」这个目标前进,因为那个是已经被收录在唱片内,千古不变的标准。
来自muzikair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音响喇叭怎么分类的,用什么材料?
有朋友吐槽说,听别人介绍音箱喇叭的材质时感觉自己像傻子似的,一脸懵逼。记得刚刚接触音响时,我也是云里雾里的,觉得很有必要科普一下喇叭的小知识。
在喇叭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里,材质选择、工艺流传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一直都在改变不同的材质和质素造就不同的声音特性,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扬声器振膜材质有纸盆、塑胶、金属以及合成纤维四种。
纸盆振膜出现的时间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扬声器振膜材质,目前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水准。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纸浆倒入设计好的模具中,干燥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具体的材料成分、比例、加工方式,每个品牌各有不同,...
有朋友吐槽说,听别人介绍音箱喇叭的材质时感觉自己像傻子似的,一脸懵逼。记得刚刚接触音响时,我也是云里雾里的,觉得很有必要科普一下喇叭的小知识。
在喇叭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里,材质选择、工艺流传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一直都在改变不同的材质和质素造就不同的声音特性,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扬声器振膜材质有纸盆、塑胶、金属以及合成纤维四种。
纸盆振膜出现的时间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扬声器振膜材质,目前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水准。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纸浆倒入设计好的模具中,干燥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具体的材料成分、比例、加工方式,每个品牌各有不同,属于它们的商业机密。
这种振膜的声音特性平滑自然,少有个性鲜明的刺激部分,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纸盆振膜由于内部纤维的相互交织,可以很快吸收掉传输过程中的声音能量,因此阻尼特性比较理想。另外,纸盆还具有质量轻、能量转化效率较高等优点。缺点就是纸盆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受环境的影响明显,承受过数次极端环境变化后可能产生不可复原的形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纸盆的防水性能会越来越好。
又叫PP音盆,一般由聚丙烯材料制成,也是常见的振膜材质,它的防潮防水效果胜出纸盆振膜许多,不过也会受到轻微影响。PP音盆同样具有出色的阻尼特性,听感柔顺自然,只是刚性相对一般,表现高频容易产生失真。
由于是合唱材料,PP音盆便于后期改良,比如在现有基础上,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克服某种不足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金属振膜一般由铝或者其合金材质制成,在声音方面的特点鲜明,在动态和分析力方面表现出众,能够很好地控制失真。只是金属振膜的阻尼特性相对偏弱,表现高频容易产生“金属声”(即高频端产生的盆分裂现象),但可以通过在振膜表面涂抹特别涂料来进行提升。另外,金属振膜对电路方面有更多的设计要求,无形中会增加成本。
合成纤维振膜的材质是从航空军用材料移植过来,质量轻盈,拥有很高的强度和刚性,具有其他各种材质振膜的特性,就是制造成本偏高,一般见于高级扬声器中。合成纤维振膜的阻尼特性仍需加强,可以通过目前夹层或涂膜等方式处理实现。
除了以上四种振膜,另外还有石墨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电木等材质的喇叭振膜,但是应用不多,很少见于市场。
来自网络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图片]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图片]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一样:思念是月光杯里的酒,醉了九月行思坐忆天。
它还曾被引用在多部影视作品里:1941年被用作美国电影《红河谷》的片头曲,港剧《大时代》及其续集《世纪之战》用作插曲,由角周慧敏主唱。
同时,由著名导演冯小宁导的同名电影《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英国侵略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壮阔绝美的自然美景和外敌侵藏的战争场面、悠远空灵的藏歌声和尖锐刺耳的枪炮声都形成鲜明对比,动人心魄、多年难忘。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差点被乡民供奉给雨神的女子雪儿达娃,被哥哥救下后在逃亡途中意外落入水中,随后漂到岸边被一名藏族奶奶救起,并与藏族奶奶和他的儿子格桑、孙子嘎嘎生活在一起。
后来,雪儿达娃和格桑救下了在雪山中遇险的英国人琼斯和罗克曼。琼斯留在西藏修养,并结识了藏族头人的女儿丹珠。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琼斯与丹珠、格桑和雪儿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可不久,伤养好后,琼斯就离开了。没想到他们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再次重逢了,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立场,曾经的朋友站在了对立的两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取景来自西藏各种美得令人神往的景色。峻峭的雪山、圣洁的湖泊、神秘的宗教、加上藏民淳朴的民风,让人不禁发出感慨,西藏就是一片人间净土。
这样淳朴干净的感觉,就像歌唱的那样: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
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
照耀在我们心上
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
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
要记住红河谷 你的故乡
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数字音乐
瑞鸣新专辑《世界的民歌,金色的布鲁斯》数字音乐已在网易云音乐全面上线,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试听全辑!
黑胶唱片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图片]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唱片母版,是将刻纹刀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驱动电流产生振动,在胶盘中雕削出声槽坑纹。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后来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需保持一定的倾斜度,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包含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纹理,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衡量倾斜度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的联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导入槽、声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较宽,播放时,唱针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及损伤唱针。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多为7.24mm规格的,也有38.20mm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上的声槽螺距很紧,可以看成是若干个套叠在一起的同心圆。唱片的半径跟每个同心圆都有交点,通过这些交点可以作出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灌唱片时,刻纹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这些切线保持平行,因此,朝着圆心自外向内移动的刻纹刀轨迹必然是与半径吻合的一根直线。播放唱片时,理论上的最佳循迹状态是唱针的轨迹应该是与之相符的一根直线,针尖无论处在轨迹上哪一点,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都应该跟这一点的切线相重合。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早期的唱片常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已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物理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也得到提高。
(2)塑纹法,把热熔的唱片材料置于施加了压力的母盘模腔内冷却成型即可,产品多为现时流行的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还有存放时间长、耐辐射、耐强磁场等显著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的出现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多番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在声音质量和使用普及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並木一筋
来源:知乎
《伤心太平洋》: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要把人带入另一元空间。
后来这首歌被任贤齐翻唱为中文版的《伤心太平洋》,由陈没填词,中岛美雪谱曲,陈爱珍、周国仪编曲,收录于1998年8月28日发行的专辑《爱像太平洋》中,也称为他出演的《神雕侠侣》片头和片尾曲。
这首歌的中文版在被陈没填词时,也与原曲的感情基调一致,对爱情的追求和现实的伤感。记得中岛美雪在作词时,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
“我在下雪的车站,不知为何要下车,你没有来,没有追过来。”
中岛美雪的歌,总是在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
多年后再看其中的MV,仿佛看到的是两个高喊着要混社会的小弟身影,而当年这一身墨镜花格子衬衫长发飘飘的装扮,就曾被周围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们滥用过。如果没有走出去,多少人会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MV里的那些场景,在港台很多传递黑帮势力的电影里大同小异,记得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几个月的一个深夜偶尔看到的老电影《龙虎情》里。
有句话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合适的解读,“或许正是因为大胆妄为,才有了《伤心太平洋》的经久传唱。”
我想这首歌,在给我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某天一位失恋的年轻人,来到一座热带孤岛。海风清新爽朗,海滩色彩斑斓,夜色朦胧。往事在心头涌起,喝着啤酒吹着海风,自怨自艾,酒喝完了,心却没有温度。
听着海浪的声音,难以入睡,只能等到天亮的时候,再离开。天刚亮,船来了,泪水留在了孤岛。
靠岸的时候,船票还是完整的,只是比过去旧了一点点。
一个岛锁住了一个人,因为爱一个人没有得到她,把伤心埋葬在了孤岛。任贤齐总唱男人,唱他们的苦情痴情,也唱他们的孩子气。1998年的《伤心太平洋》曲风悠远,意境凄凉,仿佛深处孤岛。“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向前走无可奈何,向后走心有不甘,也许这就是情义与人生。”一生一世,如梦初醒,只剩下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古典音乐界的名师与高徒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82年到1785年,莫扎特完成了六首从第十四首至第十九首弦乐四重奏,他把这六首四重奏题献给他从孩提时代就热诚仰慕的海顿。他对海顿说:“这是我对您的报答,因为正是您给我揭示了写作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作为师长的海顿特别谦逊地说:“从莫扎特的每一部作品中,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后来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在上帝和尘世面前,你的儿子不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名,都是我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降B大调第十七首弦乐四重奏有一个和海顿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相同的标题“狩猎”,虽然标题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第一乐章里,但是这个第四乐章“非常快的快板”反映的正是收获的喜悦。
安东尼奥·萨利耶里
Antonio Salieri
他不仅是当时奥地利皇室的宫廷乐长,几乎与莫扎特齐名,还当过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的老师,可见萨利耶里在当时的维也纳乐坛地位有多么重要!其实,他的实力与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也不可低估。他谱写了许多歌剧都堪称18世纪晚期歌剧发展史上特别重要的里程碑。
另外,他可以写三种语言的歌剧,可以说是相当“国际化”的作曲家。我们有很多人知道萨利耶里这个人,主要是在奥斯卡获奖电影《莫扎特传》中,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萨利耶里,他被虚构成出于嫉妒而给莫扎特下毒的坏人,尽管现在已经证明纯属无稽之谈。
不过,历史记载的萨利耶里和莫扎特的关系确实不够好,主要是萨利耶里一直霸着宫廷乐长的职位,使得莫扎特在维也纳一直没有上升的空间。关于二人的关系,确实存在着富有戏剧性的传说,它们往往被文学虚构成了更生动的故事,比如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就写过戏剧《莫扎特与萨利耶里》,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柯夫还把它谱写成了歌剧。不管怎么说,萨利耶里也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舒伯特就是他晚年培养的一个杰作。
虽然萨利耶里以创作歌剧著称,他的器乐作品也同样精湛,比如《C大调长笛和双簧管协奏曲》到处洋溢着清新明快的气息,一旦听过便不可忘掉,无论是作为长笛协奏曲还是双簧管协奏曲,它都有资格入围“史上十大最优美”之列。当两件不同木管乐器与乐队进行双重竞奏的时候,长笛高冷,双簧管柔和,这两个音色互补的乐器,却是道出了生动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贝多芬 & 卡尔·车尔尼
Ludwig van Beethoven & Carl Czerny
接下来我们为学习钢琴的学生们推荐一位史上最有名的钢琴老师的作品,这位钢琴老师恐怕所有学习钢琴的人都绕不过去,他就是连钢琴琴童都十分熟悉的人物——卡尔·车尔尼。
不管学琴的人是不是喜爱弹琴,你都要跟随着车尔尼老师写的练习曲一步一步地弹下来,而且就是在这种“枯燥乏味”中,你的弹琴技艺不知不觉便有了长进。当车尔尼还是贝多芬学生的时候,也是很刻苦的,据说能够背谱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所以他是贝多芬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后来车尔尼成为李斯特的老师,李斯特便成了贝多芬的传人。车尔尼除了创作那些令琴童“恐惧”的练习曲之外,作为贝多芬的学生,他还谱写有安魂曲、交响曲、奏鸣曲以及一些室内乐作品。
今天欣赏一下他的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缓慢的行板,在音乐慢慢的行进中,似乎蕴藏着一种将要爆发的力量,就仿佛我们听到了车尔尼的老师——贝多芬的音乐一样。
舒曼 & 勃拉姆斯
Robert Schumann & Johannes Brahms
音乐史上著名的师生情还有勃拉姆斯和舒曼。勃拉姆斯是通过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引荐,去杜塞尔多夫拜访了舒曼和克拉拉夫妇之后而确立了师徒关系。在舒曼的鼓励和帮助下,本来就才华横溢的勃拉姆斯可以大展身手,迅速成长为欧洲乐坛的领袖级人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找对师父混好圈子是有多么重要!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凸显着一种自由和美好,他的《阿拉伯风格舞》是一首如诗般的作品。他认为要做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这首作品表现的愉悦情感和自然状态就体现了舒曼的这个音乐理念,奠定了他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Rimsky-Korsakov
俄罗斯音乐界也有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就是谱写《舍赫拉查达》又叫《一千零一夜》的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在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时候,他的爱徒既有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这样的学院派大师,也有另辟蹊径的意大利印象派作曲家雷斯庇基,以及更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是特别无私的人,他不仅对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对朋友也是做到仁至义尽,他几乎是用毕生心血先后为已故的“强力集团”战友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续写完成他们最重要的歌剧作品。
▼ 强力五人团
《舍赫拉查德》是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内容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浓郁的东方情调,仿佛用音乐讲述着发生在东方故事。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是其中最具抒情性的乐章,音乐忽而温柔细腻,忽而激情炽热,在优美典雅的旋律中,仿佛看到王子和公主正在翩翩起舞的画面。
有如此杰出的老师,他的学生当然也差不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异国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一首作品“春天”,选自《波提切利的三幅画》第一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有三幅画最著名,“春天”、“三博士来拜”和“维纳斯的诞生”,雷斯庇基正是用音乐描述了这三幅画的内容。熟悉“春天”的朋友可以对着这幅画来听音乐,画中有穿着带翅膀靴子的墨丘利,他正在驱散乌云;美丽、青春、幸福三女神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裙,沐浴着阳光,正携手翩翩起舞;维纳斯居于中央,她的另一侧是花神芙洛拉、森林女神克罗莉丝和西风之神赛弗尤洛斯。在罗马神话中,西风之神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的欲望而强暴了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于是就变成了花神芙洛拉。维纳斯上方飞翔的小爱神,已经蒙住双眼即将射出他的爱情金箭。
▼ 意大利作曲家 雷斯庇基
听着如此内容丰满的音乐,是不是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作品,都是向一代又一代言传身教的大师做一次榜样式的音乐致敬,因为他们创作的这些经典音乐不仅一直陪伴着我们,同时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里,希望借音乐向这世间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瑞鸣音乐携手音美国际邀您共赏《禅·意》赵家珍师生古琴音乐会
为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增强文化交流,中国古琴大师赵家珍老师携众弟子将于今年7月18、19、20日于亚洲博物馆、西来寺、亨廷顿博物馆进行《禅·意》古琴音乐会美国洛杉矶巡演。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本次亚洲博物馆赵家珍师生古琴音乐会将为美国古琴爱好者们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古琴视听盛宴。
演出信息
亚洲博物馆
USC Pacific Asia Museum
46 N Los Robles Ave,Pasadena,CA91101
July...
为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增强文化交流,中国古琴大师赵家珍老师携众弟子将于今年7月18、19、20日于亚洲博物馆、西来寺、亨廷顿博物馆进行《禅·意》古琴音乐会美国洛杉矶巡演。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本次亚洲博物馆赵家珍师生古琴音乐会将为美国古琴爱好者们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古琴视听盛宴。
演出信息
亚洲博物馆
USC Pacific Asia Museum
46 N Los Robles Ave,Pasadena,CA91101
July 18, 2019 7-8pm
https://www.eventbrite.com/e/performancepam-guqin-master-jiazhen-zhao-tickets-62957020142
其他场次信息
西来寺
The International Buddhist Progress Society
3456 Glenmark Drive,Hacienda Heights,C.A 91745
July 19, 2019 7-8pm
http://www.hsilai.org/tc/events/07192019GuqinConcert.php
亨廷顿图书馆
The Huntington Library, Art Collections,
and Botanical Gardens
1151 Oxford Rd,San Marino,CA 91108
July 20, 2019 2:30-3:30pm
https://www.huntington.org/events/chinese-music-contemplative-intent-guqin-concert?sd=1563658200&ed=1563661800
《瑶山夜歌》丨国家大剧院·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
《瑶山夜歌》
The Night-Song of Yao Mountain
叮当……叮当……
哪个孩子不小心,弄洒了满天的繁星?
哪个孩子不肯睡,在夜的森林里寻找梦的精灵?
他们咯咯笑着,如同春天枝头初融的冰雪,扰醒了冬的美梦。
他们吵吵嚷嚷着,如同夏天大雨灌满了池塘,涌出无数欢...
《瑶山夜歌》
The Night-Song of Yao Mountain
叮当……叮当……
哪个孩子不小心,弄洒了满天的繁星?
哪个孩子不肯睡,在夜的森林里寻找梦的精灵?
他们咯咯笑着,如同春天枝头初融的冰雪,扰醒了冬的美梦。
他们吵吵嚷嚷着,如同夏天大雨灌满了池塘,涌出无数欢乐的小溪。
他们双手放在胸前唱着,如同秋天一面温和宁静的湖水,让落叶歇脚,让灵魂休憩。
歌声是翅膀,他们在神奇的国度里尽情飞翔,把那么多那么多的经历和幻想,用梦的蜡笔涂抹在心的天空上。
你朝天空轻轻呼唤,转回头的那个孩子却恰是你自己的童年模样。
是的,我们都曾经过的童年。
那些我们唱过的歌谣:“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熟悉的旋律,在唱响的一瞬间,推开的更像是心潮澎湃。
那些我们牵挂的情感:“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曾经小小的我,握着外婆的手慢慢走在夕阳中,就像握住一个永恒的美好,那情景任是一生也难忘。
还有,那些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那些掀起盖头嘻嘻哈哈的欢乐,唱它们的时候我们尚是懵懂少年未解世情,然而之后几十年的时光,终将这人生百幕一段段演给我们看。
可我们曾经就是这么欢乐:像《猜调》那样唧唧喳喳的对答欢乐,像《花蛤蟆》令人捧腹的顽皮欢乐,像《唱脸谱》中憋红脸蛋儿精气神十足的逗耍欢乐。
我们曾经就是这样清澈:《瑶山夜歌》令人心动的溶溶月色,《山童》中洒脱信步的山水玲珑,《桑木扁担软溜溜》简单回环的格外韵味,《铃兰》中令人屏息的美妙幻想,都在这如水如玉的童声合唱中沁人心脾,如聆天籁。
十八首各具情态的歌儿,汇聚在这张小小的童声合唱专辑中,却包涵了那许多奇妙的旅程。湖南、贵州、山东、河北、广西、北京、台湾……驰骋祖国万里河山,心游万仞;瑶族、京族、朝鲜族、土家族、汉族……融汇各民族音乐特色风情,畅意以极。这些歌儿,既有获奖无数的儿童合唱经典作品,亦有脍炙人口歌曲的童声演绎,曲目从上世纪30年代横跨至今,涵盖了几代少年意气风发的欢乐梦想。
专辑力图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为衬托纯净童声的通透听感,配器力求简白朴素,往往只以一台钢琴点缀映衬;《小白菜》、《摘菜调》等曲目甚至完全摒弃器乐成分,唯以完美的和声营造动人的音乐意象。《唱脸谱》中的抖擞京胡,《桑木扁担软溜溜》的韵味小打,《外婆的澎湖湾》中的温柔单簧管,都颇有点睛之神。
作为世界瞩目的国家大剧院录音棚建成以来出版的首张录音作品,专辑精雕细琢,不但追求纯净无瑕的水晶品质,更特意保留录音中最纯真动人的瞬间。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这群从八岁到十六岁的小团员们,终究是一群精灵而顽皮的孩子,有时晃晃脑袋或是动动身子,都在录音中留下独特的印迹,不完美却很真实。那些歌谣离他们也许遥远,训练也许枯燥乏味,甚至只有在制作人叔叔讲述歌曲背景故事时他们才肯安静;然而当这些心地澄澈聪慧可爱的孩子们,站在国家大剧院水珠般美丽的穹顶下,站在奇妙翻飞的指挥棒前,轻轻吐露美妙吟唱,这一瞬间,美得多么永恒!亚洲同期录音大师李大康亲手录下这令人屏息的自然之籁,德国老虎鱼全程完美的后期制作令这带着纯美气息的童声专辑,如春花绽放出丝丝嫩蕊,精致灵动,不可方物。
叮当叮当,阵阵清香……
当这歌声轻轻响起在静谧的夜晚,仿佛看见铃兰在风中如白雪般飞舞,将童年那些歌声化为满天的星星,洒落在梦想的森林,一闪一闪,从不曾洇灭。
曲目
1.外婆的澎湖湾Grandma's Penghu Bay
2.小白菜Little Cabbage 3.瑶山夜歌The Night-Song of Yao Mountain 4.摘菜调Song of Picking Vegetables 5.槟榔树下摇网床Hammock Hanging Between Betel Trees 6.咚咚喹Tong Tong Kui 7.送别Farewell 8.让我们荡起双桨 Let's Paddle Together 9.猜调Riddle Song 10.长城谣Great Wall Ballad 11.桑木扁担软溜溜A Pliable Carrying-pole 12.山童Mountain Kids 13.花蛤蟆Toad Flower 14.道拉基Doraji 15.唱脸谱Singing About the Opera Faces 16.铃兰Lily of the Valley 17.掀起你的盖头来Lift Your Veil 18.我的祖国My Motherland
试听地址
分享瑞鸣唱片的专辑《瑶山夜歌》
http://music.163.com/album/511667/?userid=583694135
(@网易云音乐)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试听)
微店:
CD版: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9305957&w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i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spider_token=933c(复制链接可进行购买)
DSD版: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9282683&w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i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spider_token=6e54
京东:
CD版:https://item.jd.com/10702312778.html(复制链接可进行购买)
DSD版:https://item.jd.com/10735257103.html(复制链接可进行购买)
网易严选:
CD版:http://you.163.com/item/detail?id=1175017&_stat_area=1&_stat_referer=search&_stat_query=%E7%91%9E%E9%B8%A3%E9%9F%B3%E4%B9%90%E7%91%B6%E5%B1%B1%E5%A4%9C%E6%AD%8C&_stat_count=1&_stat_searchversion=75(复制链接可进行购买)
歌手不敢说的秘密,音准修正
歌手不敢说的秘密,音准修正
人声音准校正示范 : 周杰伦【告白气球】
我们选择了周杰伦【告白气球】来当作人声音准校正的示范教材,在影片中,我们修饰了阿堂老师有些没有对上音节的字句,以及拍子的修正。
先利用 Logic Pro 中的 BPM Counter 将告白气球这首歌的速度分析出来,并将速度输入至我们的 Logic Pro 中,以利后续我们录制人声时能顺利跟着节拍器及后制。录制完成后将声音先做第一步的 Normalize 让声音的波形能标准化。接着打开 Logic Pro 中的 Flex Pitch 准备针对音准做校正。
歌手不敢说的秘密,音准修正
人声音准校正示范 : 周杰伦【告白气球】
我们选择了周杰伦【告白气球】来当作人声音准校正的示范教材,在影片中,我们修饰了阿堂老师有些没有对上音节的字句,以及拍子的修正。
先利用 Logic Pro 中的 BPM Counter 将告白气球这首歌的速度分析出来,并将速度输入至我们的 Logic Pro 中,以利后续我们录制人声时能顺利跟着节拍器及后制。录制完成后将声音先做第一步的 Normalize 让声音的波形能标准化。接着打开 Logic Pro 中的 Flex Pitch 准备针对音准做校正。
确认歌曲的调性,像这首【告白气球】就是 B 大调,所以要在 Logic Pro 的 LCD 显示屏中选到 B major 以利后续做整体的音准对齐功能。
在声音的 Flex Pitch 里头按下 Command + A 将声音做全选,接着在某一个音阶上按下鼠标右键,选到 Set to Perfect Pitch 让所有音阶对齐 B 大调该有的调性音阶上。
开始针对细项做修正,将不对的音拖曳至正确的音阶上。
将已校正完音准的 region 做 Bounce ,以利后续要做拍子的修正。在人声的部分我们选择了 Flex Time – Automatic 让系统来判断人声应该适合做什么样的节拍选项配置。接着聆听人声是否有抢拍或是有落拍的状况,并对其做拍子处理,操作要点为前后设下一个范围,中间的截线则是要修改的段落,移动的区块则会在范围里头,如此一来就不会移动到其他的区块。
将已校正完拍子的 region 做 Bounce ,以利后续要做EQ及的修正。重复开一轨一模一样的设定 Track 并挂上 Reverb 效果器,将 Dry 关掉,将 Wet 拉高,建立出只有Reverb 的声音效果。在只有 Reverb 声音的 Region,点两下进去后,点选 File 然后在 Function 里头点选 Reverse 将声音反转。
接下来我们将人声的部分进行 EQ 的调整,让声音听起来比较清亮些。
最后在总输出轨上挂载 Adaptive Limiter 做音量的提升,但又不会造成失真。
哈哈,是不是很繁琐呢 ? 这样就完成啦 !!!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弹了这么久的钢琴,这9个冷知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哎呀音乐(ID:iyamusic)
音乐史上首次出现对键盘的记载是在1404年,一首名为「恋歌诗人的规则」的诗歌中提到了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随后在1425年德国西北部一个叫名顿的地方,在祭坛背后的雕画中出现击弦古钢琴的图像。
后来约在1440年。在阿劳特的手稿及德国音乐家菲尔东的论著《音乐精义》里,有击弦古钢琴的结构图示和说明。
最早的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体型不大,属于便携式乐器,同时因为体型小,所以声音也特别小。
巴赫是第一个用十根手指演奏键盘的著名音乐家
在这之前的键盘演...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哎呀音乐(ID:iyamusic)
音乐史上首次出现对键盘的记载是在1404年,一首名为「恋歌诗人的规则」的诗歌中提到了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随后在1425年德国西北部一个叫名顿的地方,在祭坛背后的雕画中出现击弦古钢琴的图像。
后来约在1440年。在阿劳特的手稿及德国音乐家菲尔东的论著《音乐精义》里,有击弦古钢琴的结构图示和说明。
最早的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体型不大,属于便携式乐器,同时因为体型小,所以声音也特别小。
巴赫是第一个用十根手指演奏键盘的著名音乐家
在这之前的键盘演奏家只用六根手指演奏键盘,小指和拇指是不用的!自己试了下感觉很不舒服,把拇指和小指收上来看起来就像一个人插着腰跳舞一样!
谢谢巴赫释放了小指和拇指!
巴赫用自己的作品推动了平均律的发展
可能大家对这个没什么感觉,这个我要说说,在那个时期大多数音乐家都用的是纯律。
纯律和平均律有什么区别呢?这么说吧,你知道#F和bG有什么区别吗?在平均律里是一个音高,而在纯律里#F比bG要高一点!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高就高点吧!
一旦涉及到转调,纯律就比较麻烦,尤其是类似钢琴这样的乐器,如果说小提琴稍微移动下手指音就到位了,钢琴就只有看着了!
然而巴赫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大力推广平均律,这让后来的钢琴手轻松多了,不然不敢想象为了转调钢琴会长成什么样样子。
1709年意大利乐器商人克利斯托弗利造出了第一台钢琴。
克利斯托弗利观察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的结构特点后,做出了第一台钢琴,这里我要说说为什么钢琴的英文名叫piano,其全称为pianoforte,是将意大利语“弱”(piano)和“强”(forte)两个音乐力度术语连缀在一起构成的词。
在这之前的古钢琴在演奏中是没有强弱之分的,音色受力度影响不大,但是通过改进,钢琴有了弱强的表现形式,因此钢琴的全称是弱强琴(pianoforte),最后简化成piano!到了咱们国家呢,给他取名的人看了下结构,嗯,里面有钢框,那就叫钢琴吧!
钢琴上的轮指技巧创意来源于吉他!
看到这条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的,你没看错,这起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1729年,玛丽亚·芭芭拉公主远嫁西班牙皇太子,公主去西班牙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音乐老师!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成为公主的音乐老师后勤勤恳恳,为公主写了500多首练习曲!是的,你没看错,是500多首练习曲,练一年都不重样的!感觉这样的老师公主应该是不会喜欢的,应该是公主的父亲强赠的……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到了西班牙后通过观察当地的吉他演奏,发现了轮指这个技巧,然后搬运到了钢琴上!除此之外他还首创了刮奏,八度震音技巧……
演奏钢琴的握鸡蛋手型其实不是一个固定标准
现在有些钢琴老师会要求学生在演奏钢琴的时候要保持一个握鸡蛋手型,还会在手腕上放一个硬币,要求不能动手腕!
这个手型要求来自两百多年前的前意大利的作曲家、钢琴家克莱门蒂,那个时候音乐家主要在贵族家里演奏,为他们提供音乐伴奏,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贵族对仪态这些要求是比较多的,所以要求音乐家演奏钢琴的时候不允许移动身体,以至于有了握鸡蛋放硬币的练法。
其实吧,我们要想明白手型是为了什么目的,不同的手型是为了得到不同的音色,而不是为了手型而去坚持手型,那样就没有意义了,比如让你演奏肖邦的乐曲,你说你可以不动手腕吗?
莫扎特时期的钢琴是有踏板的
有些老师认为莫扎特时期的钢琴是没有踏板的,所以演奏莫扎特的音乐不需要用踏板!其实呢,那个时期的钢琴是有踏板的,不过有点不太一样,那个时候的踏板是用膝盖来顶住的。
莫扎特是第一个摆脱贵族靠自己演奏音乐挣钱的音乐家
虽然莫扎特在那个时期的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但是当时的社会地位其实是很低的,那时候的音乐人和现在音乐人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大家熟悉的海顿,在贵族家和仆人一个地位,来客人了就准备演出,没有演出的时候和仆人们同吃同住。
在那个时代玩音乐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只能依附贵族或者教会,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创作中会受到很多限制,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极度不满,离开了贵族,选择靠音乐养活自己,后来过的穷困潦倒。
贝多芬提高了音乐家的地位
贝多芬的出现导致整个欧洲音乐家地位的改变,贝多芬是第一个跟贵族们平等对话的音乐家。
那些贝多芬和贵族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太多,虽然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做到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给其他音乐家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让音乐家们开始不用再去讨好贵族而做音乐,而是做自己想要的音乐,间接的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文章材料参考自莫沄 ——「钢琴的前世今生」
莫沄,自媒体音乐人,公众号“钢琴练习曲”作者,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为国家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星海音乐厅撰稿;曾在武汉琴台音乐厅、武汉图书馆举办音乐讲座。
高解析音乐的迷思:音质越高,就能让音乐更好?
取样频率较广的高解析音乐真的能帮助音乐加分吗?
我们都知道虽然MP3格式的普及曾对音乐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在那个个人计算机硬件存储容量小,以及网络带宽速度缓慢的时代来说,无疑地是个重大的发明。而如今硬设备上的问题都已大抵解决,再加上音响和耳机技术的持续进步,为何今日我们还继续聆听低音质且过度压缩的音源呢?高音质且无损格式的音乐不是更好吗?
理论上来说比特率和取样频率越高,声音能呈现出更细腻的表现,并且也会让音乐更逼真。近年来推出的「高解析音乐」(High-Resolution Audio,简称Hi-Res Audio)定义为以 「96kHz/24bit」和...
取样频率较广的高解析音乐真的能帮助音乐加分吗?
我们都知道虽然MP3格式的普及曾对音乐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在那个个人计算机硬件存储容量小,以及网络带宽速度缓慢的时代来说,无疑地是个重大的发明。而如今硬设备上的问题都已大抵解决,再加上音响和耳机技术的持续进步,为何今日我们还继续聆听低音质且过度压缩的音源呢?高音质且无损格式的音乐不是更好吗?
理论上来说比特率和取样频率越高,声音能呈现出更细腻的表现,并且也会让音乐更逼真。近年来推出的「高解析音乐」(High-Resolution Audio,简称Hi-Res Audio)定义为以 「96kHz/24bit」和「192kHz/24bit」或更高的数字格式制作,比起传统CD的「44.1kHz/16bit」高出好几倍。当然有人会说出「反正音质好坏我也听不出来」这样的回答,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回归到:究竟一般人的耳朵有没有办法辨别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呢?
早期由于计算机硬件存储容量小以及网络带宽速度缓慢,使得便利性高的MP3格式普及至今。
为了回答多数人同样的疑惑,英国卫报找来从2007年就开始制作高解析音乐的Linn Records提供音源,并且请自家的音乐编辑试听,与常用的几种音乐格式相互比较:分别是128kbps和320kbps的MP3格式、CD和24bit的高解析音乐。
经过两位专业的音乐编辑试听后,他们得出了有趣的结论。其中一位编辑认为自己能够分辨出音源的不同,MP3与CD有着明显的差异,但CD和高解析音乐相比之下,差异并不如他想象中的巨大,他必须非常专注地聆听才能感受到;而另一位编辑则认为即使能够分辨,但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好比说当他聆听Nick Drake的《One of These Things First》专辑时,他认为好坏并不是取决于高低频率的音质,而是像吉他拨弦和贝斯声在线这种差异。他还补充说:“高解析音乐的超清晰表现对我来说是过于尖锐和冷调,反倒削弱了歌曲的温暖和凝聚力。本次试听在同样的硬件条件下,我反倒最喜欢CD呈现的声音。”
高音质是否能够帮助音乐,其关键还是需视录音质量和每个人主观的感受来认定。
这样微妙的结论反映出,虽然高音质呈现出较不扁平的声音使音质更饱满和宽阔,但某些歌曲却与CD差异不大,其中的关键还是需视录音质量和每个人主观的感受来认定。歌曲可能会因为Hi-Res的特色让音乐更加分,更有真实的临场感;反之也有可能曝露出歌剧主唱与交响乐团是分开录音的事实,让这个特色变成缺点。
高解析音乐能让你「声」历其境,也可能让你听出录音瑕疵。
除此之外,高解析音乐比现在普遍使用的格式成本还来的高,一张专辑售价落在约新台币九百元左右,足足是CD售价的三倍之多。而与MP3的存储空间相比,高解析音乐将会占用设备存储空间约2~5GB,比起低音质MP3的60mb还高出将近30倍。
不过近年来有越来越多支持高解析音乐播放的装置出现,像是Samsung、Sony和LG这些品牌生产的音乐播放器和智能型手机,网络上也有如Apple、Amazon和Spotify提供类似高解析音乐的服务平台。
笔者认为,这样的重大变革就如同影片格式的蓝光与DVD之争,科技势必会持续向前前进,但要能被现代人普遍接受,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文丨Mumu Dylan
来自丨mplus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文中音乐十面埋伏来自瑞鸣音乐专辑《国乐·炫技》。长轮摭扫凤点头,点将排阵大小战!这首史来最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汪洋恣肆地浓画出整整22个世纪前楚汉相争的磅礴惨烈,指甲将琴弦刮煞出兵戈相击刀光剑影,久远阴霾的天空被厮杀和呐喊熊熊燃烧。四面楚歌寒彻了人心,萧索吟弦颓然叹一声“非战之罪天亡我”的激愤,那个悲歌慷慨的身影被历史和宿命压倒,倒得太肃杀,太凄凉。琵琶于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汉代,它由古代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无论是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字里行间,还是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都能看见它翩然的身影。琵琶曲分文武,武曲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文曲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如《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等。
《国乐·炫技》
堂皇名篇叹为观止
国手鸣琴惊艳天籁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永恒的魅力》古典五重奏致敬一代巨星邓丽君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唱片,改编台湾名谣、著名歌曲为钢琴三重奏的方式演奏,总共有三张CD,那三张CD无论是录音效果或音乐都很好听,而这张「永恒的魅力」也不遑多让。
演奏的曲子有哪些?胭脂泪、空港、恰似你的温柔、小城故事、夜来香、在水一方、望春风&我一见你就笑、千言万语、我只在乎你、阿里山的姑娘、泪的小雨、月亮代表我的心等12首。编曲编得很好,演奏也非常好,更棒的是录音效果。这张CD奇怪的是没有注明录音室,只有录音师Leszek M. Wojcik,以及录音助理孙绍庭;混音鹿楠楠。Leszek M. Wojcik是纽约卡内基厅的录音经理,本身是录音师,许多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会都是他录音的,包括Kissin 199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度登台的演奏会也是他录音的。除此之外,Kissin许多唱片也都是请他操刀录音。从1990到2018,他录制了几十张唱片,大部分是古典音乐。
有意思的是,Leszek M. Wojcik只负责录音,混音是由大陆录音师鹿楠楠完成,我猜这几位演奏家可能都 住在纽约,就近请Leszek M. Wojcik录音,再把母档送到大陆做混音。录音效果好不好?非常好,每一样乐器的音质都录得很美,尤其是大提琴的迷人程度更是无法挡,小提琴、钢琴也同样迷人之极。还有当然是弦乐四重奏与钢琴所营造出来的和声效果也很棒,这都要归功于编曲杨岚茵。
听这张CD,如果您会受到内中的演奏所感动,一首一首听下去欲罢不能,那就对了。
本文来自普罗影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