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招教你用角色的死亡调动读者情绪
主要或次要角色的死亡一定要有价值,价值可以体现在行文逻辑中,也可以体现在读者的情绪调动上,如何让笔下人物的死亡真正调动起读者情绪,不再干瘪平淡?
1、塑造有特点、能让读者记住的人物
没有特点的路人甲,即便死亡很少能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要想给读者留下印象,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性格特征,比如爱财如命、洁癖到一天换三套衣服、遇事哭个不停、永远乐观等特点。
在写作过程中反复强化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才能让他的死亡勾起读者的心绪。
比如,要塑造爱财如命的性格, 可以通过每次和他人吃饭前都要确认饭钱是谁付、为了赚点小钱坑蒙拐骗、行事准则是“有钱一切好说”...
主要或次要角色的死亡一定要有价值,价值可以体现在行文逻辑中,也可以体现在读者的情绪调动上,如何让笔下人物的死亡真正调动起读者情绪,不再干瘪平淡?
1、塑造有特点、能让读者记住的人物
没有特点的路人甲,即便死亡很少能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要想给读者留下印象,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性格特征,比如爱财如命、洁癖到一天换三套衣服、遇事哭个不停、永远乐观等特点。
在写作过程中反复强化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才能让他的死亡勾起读者的心绪。
比如,要塑造爱财如命的性格, 可以通过每次和他人吃饭前都要确认饭钱是谁付、为了赚点小钱坑蒙拐骗、行事准则是“有钱一切好说”等细节来塑造。
除了角色自身的言行举止,也可以通过其他人对该角色的调侃打趣来强化这种性格特征。
2、铺垫目标,通过打碎目标制造遗憾
为了让读者容易共情,角色的目标可以生活化,也可以有个人特色,但一定是能够在前文反复铺垫强化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指的铺垫强化,并不是在文章中反反复复提起目标,而是通过目标确立的原因、人物的憧憬、为目标付出的努力、他人对目标的反应等方面来强化目标在读者脑中的印象。
目标在读者脑中的印象越深,被打碎时,读者被调动起的情绪就越多,此时未达成的目标加上人物的死亡,将会给读者带来情绪冲击。
仍然以爱财如命的人物特征举例,在团队主线外,个人目标可以设定成赚钱盖大房子,然后躺在床上数钱。
个人癖好:钱放在储物戒里,每晚都倒出来数一遍,结合市场价打算盘,还差多少钱能盖大房子。
付出的努力:如何做任务赚小钱蚊子腿也是肉,如何向队友规划盖房子的地点,如何在遇险逃脱后又返回险境拿储物戒等。
功亏一篑:为救他人被反派所杀,死前努力向戒指方向爬行,心心念念“我的戒指”,戒指被反派碾碎。
3、塑造个人目标与主线目标的反差
营造紧急局势,个人目标或性格特征与团队主线目标发生冲突,只能舍一保一,人物主动放弃或犹豫之后放弃个人目标。这样的反差会让人物更加鲜明立体,死亡时的冲击力也会加倍。
当目标的破碎与人物的死亡叠加,会更好地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仍然以爱财如命做例,为了救平日不合的同伴,爱财如命的人慢慢褪下手中的储物戒,决绝地掷出去,将怪物引向反方向。
或爱财如命的人其实是灵石成精,决意为某个目标献祭自己,盖大房子的钱已经攒够,但只靠献祭前的几天不可能盖好房子,于是他第一次大手大脚的花钱买自己想买的、吃自己想吃的一切东西,甚至花钱为主角团包下日后庆祝的酒楼。以献祭前的挥霍与前期的抠门进行对比,用令人绝望的狂欢为死亡做铺垫,让读者为人物的死亡唏嘘不已。
无论印象好坏,先得让读者留下印象,才能去谈如何调动情绪。
诚然,这样的做法稍显功利,但套路之所以能成为套路,正是因为它已经经过读者与市场的多次检验,许多爆款文的作者也是从模仿起步的,小白作者不要害怕模仿,也不必对模仿不屑一顾。
套路千篇一律,风格各有不同,祝愿各位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