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年我们没有星河浩瀚 却有好多好多灿烂的梦
计划了N次,大老远跑了两次,来回不知道折腾了多少小时的萤火虫洞,终于看到了黑夜中犹如繁星般璀璨的光芒,也算圆梦了。
Model: Angus W
Sydney, Australia
whytecliff park
holga 120
夏天最喜欢去的公园当属西温的whytecliff。在这里既可以游泳玩水,也可以登山远足。公园自1909年开放以来也成为加拿大首批海洋保护区域,栖息着两百多种海洋生物。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海狮们在礁石上晒肚皮。我喜欢在退潮时爬上离岸不远的小岛,坐在那里消磨时光,但是要注意傍晚的退潮时间,必须赶在潮水上涨前回到岸边。话说,一边踩着岩石一边看着海水慢慢上涨还真是蛮刺激的……
holga 120相机在十年前曾伴着lomography的兴起而流行一时,彼时很多摄影师都加入到使用玩具相机的行列,以此证明一副摄...
whytecliff park
holga 120
夏天最喜欢去的公园当属西温的whytecliff。在这里既可以游泳玩水,也可以登山远足。公园自1909年开放以来也成为加拿大首批海洋保护区域,栖息着两百多种海洋生物。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海狮们在礁石上晒肚皮。我喜欢在退潮时爬上离岸不远的小岛,坐在那里消磨时光,但是要注意傍晚的退潮时间,必须赶在潮水上涨前回到岸边。话说,一边踩着岩石一边看着海水慢慢上涨还真是蛮刺激的……
holga 120相机在十年前曾伴着lomography的兴起而流行一时,彼时很多摄影师都加入到使用玩具相机的行列,以此证明一副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成因永远不是高档的器材和繁琐的配置,而是取景框背后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虽然后来也从lomography买了一只换成玻璃镜头的holga,然而最喜欢的还是香港摄影师tony lim寄到成都给我的这只塑料相机。说起来,我的摄影兴趣是从跟着这些摄影师打交道开始的。一开始是给国内的编辑们组稿,也帮助摄影师们推广作品,然而时日一长,自己也逐渐陷进了摄影的深坑。组稿这件事情有乐趣也有麻烦,我遇到过中国著名时尚杂志拖欠稿费的编辑,也遇到过神经质的日本摄影师。很多当时觉得无比郁闷的事情,现在回想起也只觉得好笑而已。
十年一个轮回。当我以为自己要永远告别从前的时候,却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当初那么决绝地离开成都,何曾想过自己竟然在十年后执意做回自由撰稿人呢?
Life is so full of unpredictable beauty and strange surprises, isn't it?
最后的生还者 II. The Last of Us V.2
2015年圣诞节大洋路之行的一张老片子,拍摄地点位于离12门徒3.5公里处的Loch Ard Gorge。
当时拍摄这张时候还伴随着迎面的大风和头顶的阵雨,光线最好的时侯,雨滴打湿了镜头,片子出来全是雨滴折射的眩光,当时回家直接就当廢片了,最近整理片子觉得实在可惜又重现处理了一下,用了同一机位下雨前后的片子叠加起来处理了一下、感觉明显好多了。这张片子亮点在于阳光照射两块巨石并穿透缝隙和两侧直射在前景草堆和泥土所形成的质感。构图上头顶的乌云压住太阳的上部使得天空的亮处被挤压在画面的1/3处,很好的平衡了画面元素。
最后的生还者 II. The Last of Us V.2
2015年圣诞节大洋路之行的一张老片子,拍摄地点位于离12门徒3.5公里处的Loch Ard Gorge。
当时拍摄这张时候还伴随着迎面的大风和头顶的阵雨,光线最好的时侯,雨滴打湿了镜头,片子出来全是雨滴折射的眩光,当时回家直接就当廢片了,最近整理片子觉得实在可惜又重现处理了一下,用了同一机位下雨前后的片子叠加起来处理了一下、感觉明显好多了。这张片子亮点在于阳光照射两块巨石并穿透缝隙和两侧直射在前景草堆和泥土所形成的质感。构图上头顶的乌云压住太阳的上部使得天空的亮处被挤压在画面的1/3处,很好的平衡了画面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