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好多人都忽略了!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调色?合成?皮肤处理?其实都不是。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常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拿到一张原图就开始各种后期尝试,这个滑块拉动一下,那个地方液化一下,完全是凭感觉和运气在修图。
殊不知我们忽略了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后期一开始,对照片整体的分析和思路的确立。
我们拿到一张原片(甚至在照片拍摄之前),应该先仔细观察和分析照片,以确立照片的整体形式,分析照片的兴趣点,和考虑后期的大致思路,然后再用各种后期技术和工具进行处理。
同样的一张照片,根据表达方向的不同,后期可以调成不同的影调、色彩和风格,这些都是需要我...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调色?合成?皮肤处理?其实都不是。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常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拿到一张原图就开始各种后期尝试,这个滑块拉动一下,那个地方液化一下,完全是凭感觉和运气在修图。
殊不知我们忽略了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后期一开始,对照片整体的分析和思路的确立。
我们拿到一张原片(甚至在照片拍摄之前),应该先仔细观察和分析照片,以确立照片的整体形式,分析照片的兴趣点,和考虑后期的大致思路,然后再用各种后期技术和工具进行处理。
同样的一张照片,根据表达方向的不同,后期可以调成不同的影调、色彩和风格,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一开始就大致确定的。
甚至关于后期的尺度,其实也和我们的目的有关,更偏记录的照片,那么后期需要更接近真实,更偏表达的照片,那么后期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相似前期构图的照片,如果表达的主题不同,那么后期思路可能大不相同。
上面这张原图拍摄于格陵兰岛,一个比较平静的清晨,没有特别壮阔的风景,我主要是想表达人的一种孤独感。因此后期主要基调定为如下:
整体影调需要是暗调,这样会比较压抑。对比度不需要很高,烘托环境的平静感。
2. 色彩饱和度不能太高,否则情绪过于热烈。色相上应该更偏冷,带来宁静感。
3. 画面中除了人和山头外,其他地方细节不能过多,特别是比较抢眼的细节。所以天空虽然已经是光板天,但依稀可见的几朵云,还需要进一步的模糊和抹除,水面过多的细节也要减去。
有了整体的思路和方向,后期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统一的情绪,不至于上面是一个震撼热烈的红山头,下面是一个宁静冷清的水面,后期调整互相冲突。
上面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格陵兰岛,同样是一个人站(坐)在石头上。
但是由于我的表达主题不同,这张照片我更希望把他和希望、辉煌一类的词语联系起来,因此后期的思路也完全不同:
影调不能太暗,对比度要比较充分,给人希望的力量。
2. 色彩需要偏暖,高饱和,这样才比较灿烂热烈。
3. 画面细节不能太平淡,要有前方是星辰大海的感觉,因此决定在天空后期添加一些云彩。
我在《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中提到过,技术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因此我们在后期处理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内容和方向,到底是雄伟的风景,还是宁静的氛围,还是内心的映射?
表达方向决定后,才能确定形式上的基调,到底是冷一点暗一点,还是暖一点亮一点。
而具体要用哪种调色工具和后期技术,则是后面具体执行时的细节了。
我们在制作组图时,更需要从一开始,就确认和统一好组图的形式。
比如上面一组原图,是我在暴风雪期间抓拍的格陵兰小镇街景,原片中有比较亮的,也有比较暗的,有偏中性色的,也有偏冷调的。
如果我要把他们整理成组图的形式发表的话,就需要在组图整体的角度,在一开始对他们的色彩影调进行统一,不能这张是明亮欢快的,下一张又是低调压抑的。
写作文需要先立意,我们在修图时,也需要先确认主题、思路和方向。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立意再动笔。虽然摄影项目也应该是这样,但现实世界总是充满了复杂和惊喜,我们在前期拍摄时,可能很多时候还是在靠直觉进行捕捉。
因此在后期的一开始,我们更需要重新去审视我们的照片,从中提取出那些兴趣点。
上面这张原图,是用无人机航拍的冰山,很有意思,抓怕到了冰山底部隐藏的那些部分。
这张照片的兴趣点无疑是冰山。旁边的小船也是很有趣的,因为它作为参照系,衬托出了冰山的宏大。
后面的陆地,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比如冰山位于海岸边,但这些并不是很有趣或者很重要的信息。因此我后期思考时决定进行二次构图,裁掉多余的部分。
这样的话内容更加统一,视觉上也特别的震撼。
上面一张图片,记录了一个清冷的渔村早晨,整体显得比较杂乱,如果不进行取舍的话,可能读者无法知道摄影师到底要表现什么。
因此我决定对画面只保留一个主要的兴趣点,也就是明亮的路灯,以及两个次要兴趣点,淡淡的房屋灯光和匆匆走过的行人。
这样通过后期的裁图,以及对其他景物的压暗淡化处理,我们就从视觉上提取出了画面的兴趣点,让观者从中感受到北极渔村的别样氛围。
确认兴趣点不仅仅意味着二次裁图,而且对画面局部的明暗、色彩等等都有影响。
比如上面一张巴塔哥尼亚秋色,我们就需要在后期开始前,先对其中的主要景物进行分析。
中间日照金山时的Fitz Roy雪山,无疑是本片亮点,需要突出。
突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金山左侧的山头,由于距离的关系,竟然看起来比我们的兴趣点还要高,因此需要裁掉。
为了突出金山,我们需要让金山的颜色和明度都从照片中“脱颖而出”。
因此天空需要进行后期压暗,最好做成冷色调,这样金色山峰就可以通过色相、饱和度、明度上的特殊性,在画面中牢牢占据我们的眼球。
甚至有的时候,乍一眼看上去是一张废片,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的思考和观察,发现照片中的亮点。
上面一张桂林的雨中航拍,无疑原片并不抢眼。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雾气蒙蒙的山峰特别有层次感,画面中的道路和山峰边缘也特别有几何线条感。
但是由于原图画面中复杂的信息,比如暗淡的色彩,凌乱的房屋,茂密的树木,会把读者的关注点吸引到这些并不有趣的地方,就会觉得照片是张废片。
如果我们在后期时大胆的去掉这些无关的色彩、细节和信息,提取出画面中丰富的几何结构,那么就能“变废为宝”。
摄影后期,技术是基础,关键是思路。
很多照片,并不需要复杂的后期处理,只需要简单的对画面的色彩进行统一、影调进行强化,主体进行突出就可以了。
比如上面这张德国城堡的原片,后期几乎都是在Camera Raw中完成。只要确认了强化天空渐变,突出城堡光辉的思路之后,很快就能搞定。
很多照片,虽然前后期样貌发生了巨变,但用到的技术其实也很简单。
比如上面一张原片,后期主要用到的是加深减淡工具,我在《学会加深减淡工具,提升照片画面表现力》一文中介绍过的后期简单工具。
更关键的还是需要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需要对哪里进行提亮减淡,哪里进行加深压暗。这才是让一张照片后期看起来大不同的关键。
画面并不是细节越多越好。
上面这张海冰的原片,我就决定去掉白色冰雪中的大部分细节,突出海岸线的线条和色彩对比。
但是细节也不是越少越好。
上面这张山峰的照片,我就决定后期用画笔,进一步强化水面纹理的细节,和前景花草的质感,天空也制作了一个原来不明显的渐变过渡。
到底是需要增加细节,还是减少细节?到底画面中哪些地方的细节需要进行处理,其实都是思路的问题,需要我们多看,多想,多分析。
摄影后期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分析画面和确认思路,思路一旦确定,照片的最终形式就确定了。
到底是用曲线、色彩平衡还是画笔去做具体的处理,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技术决定下限,思路决定上限。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认思路!
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学会一个摄影技能。
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90后户外风光摄影师,后期教程博主,海大、富图宝、哈苏等品牌合作摄影师。托马斯是畅销摄影教材《风光摄影后期基础》的作者,在图虫、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撰写了200多篇摄影教程。
Ins:thomaschuphoto
公号:thomaskksj
微博/知乎/图虫/b站:Thomas看看世界
悬浮
在诺大的世界面前
我们一直沉默地坐着
没有一句话语
寂静里
室内的钨丝灯
点燃远处的海市蜃楼
你把痛苦挣扎成
一个个悬浮的气泡
很纯洁很透明
喜马拉雅上
格蕾特的小提琴那么忧伤
我不知道难过的鱼
会不会流泪
但是我炙热的泪水
却把漫天氤氲的水汽染咸
“一颗水晶的硬度
能不能涤净这滚滚红尘”
幽然地,你喃喃自语
20190129westin
悬浮
在诺大的世界面前
我们一直沉默地坐着
没有一句话语
寂静里
室内的钨丝灯
点燃远处的海市蜃楼
你把痛苦挣扎成
一个个悬浮的气泡
很纯洁很透明
喜马拉雅上
格蕾特的小提琴那么忧伤
我不知道难过的鱼
会不会流泪
但是我炙热的泪水
却把漫天氤氲的水汽染咸
“一颗水晶的硬度
能不能涤净这滚滚红尘”
幽然地,你喃喃自语
20190129we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