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Juerg Kaufmann。
我在Lofter。
这是我在Lofter的第11个月。
今年,我的摄影作品又一次在年度全球最佳航海摄影作品比赛中被提名,如果你可以登录Facebook,如果你也喜欢这幅作品,请点击链接(戳这里!)中图片左下角蓝色小方框中的"J'aime",为我投下宝贵的一票,谢谢你 :-)
我在21岁的时候开了我的第一家公司,在我40岁决定离开生意场的时候,我已经在普华永道和IBM做了近十年的首席顾问。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几乎在帆船上度过。我在瑞士国家帆船队做了三年的帆船运动员,我曾经做了十多年的国际裁...
大家好。我是Juerg Kaufmann。
我在Lofter。
这是我在Lofter的第11个月。
今年,我的摄影作品又一次在年度全球最佳航海摄影作品比赛中被提名,如果你可以登录Facebook,如果你也喜欢这幅作品,请点击链接(戳这里!)中图片左下角蓝色小方框中的"J'aime",为我投下宝贵的一票,谢谢你 :-)
我在21岁的时候开了我的第一家公司,在我40岁决定离开生意场的时候,我已经在普华永道和IBM做了近十年的首席顾问。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几乎在帆船上度过。我在瑞士国家帆船队做了三年的帆船运动员,我曾经做了十多年的国际裁判,那是我的激情所在。在40岁的时候,我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假,用激情重拾那个关于帆船和摄影的梦想。
从11月28日至12月12日,在LOFTER推荐过我图片的朋友有机会获得从瑞士寄出的印着我今年被提名作品的限量版签名明信片。
用你的激情把梦想付诸实践。
我是Juerg。
我在Lofter等你。
Hi, I'm Juerg.
I'm on Lofter.
This is the11th month since I'm on Lofter.
One of my photographs has been nominated again in the yearly World Best Yacht Racing Photograph Contest this year, if you can log in Facebook, if you like my photo, please click here and support m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precious vote :-)
I founded my first company at the age of 21; I worked as a principal consultant at PwC and IBM for almost 10 years when I left the business at the age of 40. Sailing has always being my passion since the early childhood. I was part of the Swiss National Sailing Team for over 3 years; I was an international umpire for over 10 years. At the age of 40 I gave myself a break and decided to follow my passion in sailing and photography again.
You'll have a chance to get a limited edition signed postcard of the nominated photograph coming from Switzerland if you share this photo with your friends on Lofter.
Stop Dreaming and Follow Your Passion.
I'm Juerg.
See you on LOFTER.
Weibo: @JuergKaufmann
是时候忘掉挫折、规矩神马的啦!
我的切身经历曾告诉我,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坏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可以轻易地毁掉某些人的下半辈子。但事实上更关键的却在于,在先天就不够讨喜的资质之下,你是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还是自甘堕落任由理想的大厦日渐垮塌。
昨晚上看了两部电影,分别是《叫我第一名》和《弱点》,都是关于教育、且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
影片《叫我第一名》中,男主角患有罕见的妥瑞症,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怪叫和肌肉抽动,除了妈妈和弟弟,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故意捣乱,而他爸爸虽然接受他的行为是患病所致,但却打心眼里觉得作为“残疾人”,他应该实际点选择一些体力活儿来劳作营生。在学校他是众人...
是时候忘掉挫折、规矩神马的啦!
我的切身经历曾告诉我,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坏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可以轻易地毁掉某些人的下半辈子。但事实上更关键的却在于,在先天就不够讨喜的资质之下,你是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还是自甘堕落任由理想的大厦日渐垮塌。
昨晚上看了两部电影,分别是《叫我第一名》和《弱点》,都是关于教育、且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
影片《叫我第一名》中,男主角患有罕见的妥瑞症,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怪叫和肌肉抽动,除了妈妈和弟弟,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故意捣乱,而他爸爸虽然接受他的行为是患病所致,但却打心眼里觉得作为“残疾人”,他应该实际点选择一些体力活儿来劳作营生。在学校他是众人厌恶的异类,老师们视之为班里的祸害,他被同学们嘲笑,受尽冷落和羞辱。后来,他转学去了另外一所学校,在那儿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了他一生的老师(校长),音乐会结束之后,他被校长叫上台前,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他向老师和同学们解释了他的病症,最后,校长问“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到你呢?”,男主角说,“我只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自那以后,他觉得生活就像“开启了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他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老师,他与被自己称为朋友的“妥瑞症”展开了马拉松式的挑战与对峙。大学毕业后,他的履历已经是相当具有说服力了,他也已经习惯了儿时所不能接受的“异样的眼光”了,但几乎所有面试的学校都在得知他的怪病之后,将他拒之门外。直到遇到山景小学,经过了两轮面试,校方最终决定聘用他,理由是能够教学生不要让任何事妨碍他们的人生,男主角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最终,他的教学得到了学生及校方的认可,并且他本人也被评选为州教育界的“年度最佳教师”。
男主角能够美梦成真与校长当年的鼓励自然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的认知和坚持,那就是——适应妥瑞症,不让任何人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阻止你工作、玩耍、谈恋爱。
说到底,这辈子是碌碌无为,还是硕果累累,全都在于你自己,明白这个道理,挫折也就不叫挫折了吧。情绪可以有,但必须见好就收。
就像有首歌唱里的“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为了实现理想的人生,再难再苦,都是值得付出的吧!
另外一部《弱点》,讲的是一个黑人的故事,从呆若木鸡,被质疑为弱智到成为著名的橄榄球明星,拿到密西西比大学的奖学金。不得不说他的人生很传奇,因为母亲是吸毒犯,从小他就被政府寄养在各种美国家庭,但没有人真心想要抚养他。所幸的是,后来他遇到好心的白人养母安妮,在安妮一家以及学校老师的耐心栽培之下,最终走向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申请讲学金的时候,有一门成绩始终是D,老师说男主的成绩就是这个水平,要想达到B,除非在年底前写篇论文才有可能提高成绩。于是,在养父的启发下,便有了一篇有关“勇气“的论文,也是我印象最深一长段台词,“理解勇气是一件难事,你可以因为笨主意或错误产生勇气,但你不应该去质疑长辈,不应该质疑你的教练,或者你的老师,因为他们定下了规矩,他们也许是最懂你的人,也许不是。这些都取决于你是谁,你从哪来,难道不会有最少1/600的人,考虑过放弃,而转投另一边吗,我是说死亡之谷是个悲剧,所以勇气是很微妙的,你应该总是对别人言听计从吗,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任何蠢人都可能有勇气,但荣耀才是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正动因,那才是真正的你,才是你想成为的你,若为重要的事情努力而失去生命,那么,你就拥有荣耀和勇气。···”。
从电影里看到的美国教育还是挺让人羡慕的,因为总有些老师是善良而又务实的,他们乐意用微薄之力让孩子们看到人间的善意,他们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而又不失控制力,太棒了,等到了三十岁,我也要去做老师,坚决正面引导,杜绝打击教育。
不 玩
遇到一些小朋友,问我道:「大学,要不要一定去读呢?」
「当然,」我回答:「父母亲给你这一个机会,或者由你自己争取奖学金,为什么不读?」
「到底好处在那里?」
「读理科,像医学、化学、法律之类,一定要死读。文科倒是可读可不读,今后的工作,与大学读的都没有什么关系。」
「那文科的话,可以不上大学了?」
「话也不是那么说,大多数人会在这期间交了好朋友,今后成为你在社会的人脉,是很重要的。而且,书一读得多,人的气质也跟着提高。但是在香港这个畸形社会,许多富豪都没念过大学,令人更觉得大学不是那么重要。最后,还是怎么生存下去才最实在。老人家语:一技傍身呀。」
「我什么都不会,也不爱读书。」
「总有一样兴趣吧?」
「只喜欢...
遇到一些小朋友,问我道:「大学,要不要一定去读呢?」
「当然,」我回答:「父母亲给你这一个机会,或者由你自己争取奖学金,为什么不读?」
「到底好处在那里?」
「读理科,像医学、化学、法律之类,一定要死读。文科倒是可读可不读,今后的工作,与大学读的都没有什么关系。」
「那文科的话,可以不上大学了?」
「话也不是那么说,大多数人会在这期间交了好朋友,今后成为你在社会的人脉,是很重要的。而且,书一读得多,人的气质也跟着提高。但是在香港这个畸形社会,许多富豪都没念过大学,令人更觉得大学不是那么重要。最后,还是怎么生存下去才最实在。老人家语:一技傍身呀。」
「我什么都不会,也不爱读书。」
「总有一样兴趣吧?」
「只喜欢打机。」
「那也好,可以设计电子游戏呀。」
「太难了,有没有简单一点的?」
「你把你的手机拆开来,一样样零件研究一下,容易吧?」
「那有什么用?」
「像目前的 iPhone手机,坏了不知怎么修理,纽约就有一个专上门为人弄好的,也赚个满钵呀。你也学学iPad怎么修理吧。」
「这门工作已经有很多人会了,轮不到我。」
「你不去试,怎么知道轮不到你?」
「反正我知道学了也没用。」
「反正,反正!和你这种什么事都往负面去想的人聊天,精力都给你吸走,学倪匡兄说一句:不跟你这班契弟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