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意]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 1265-1321.09.14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之一,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
—————————————————————
•Steven Coltart(史蒂文·科尔塔)
-英国作曲家、编曲家、钢琴演奏家
-出生日期:不详
•《Belief》选自其专辑《Guardians》
•发行时间:1999年06月22日
•...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意]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 1265-1321.09.14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之一,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
—————————————————————
•Steven Coltart(史蒂文·科尔塔)
-英国作曲家、编曲家、钢琴演奏家
-出生日期:不详
•《Belief》选自其专辑《Guardians》
•发行时间:1999年06月22日
•音乐风格: New Age/Movie Soundtrack/Piano
—————————————————————
Scarborough Fair
_____斯卡布罗集市这让我想起一句曾经很火的话: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将自己搞得一身才华。
这虽是一句戏谑调侃,但细细想想,却是最最真实的人生。
很多时候,你只有满身才华,才能招架住生活的不易,否则只能在泥潭里痛苦挣扎,满身泥浆。成年人的世界,竞争激烈的社会,做不到不出众的话,往往就意味着出局。
唯有才华横溢,才能接住生活的大招,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自己满身才华呢?
无非做好以下两点,这也是所有优秀的人身上所拥有的共性:1、不给自己设限,不认命。
对于人生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跌入谷底,不是深处泥潭里,不是命途多舛,最可怕的是...
Scarborough Fair
_____斯卡布罗集市这让我想起一句曾经很火的话: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将自己搞得一身才华。
这虽是一句戏谑调侃,但细细想想,却是最最真实的人生。
很多时候,你只有满身才华,才能招架住生活的不易,否则只能在泥潭里痛苦挣扎,满身泥浆。成年人的世界,竞争激烈的社会,做不到不出众的话,往往就意味着出局。
唯有才华横溢,才能接住生活的大招,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自己满身才华呢?
无非做好以下两点,这也是所有优秀的人身上所拥有的共性:1、不给自己设限,不认命。
对于人生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跌入谷底,不是深处泥潭里,不是命途多舛,最可怕的是认命,是自我设限。
人一旦自我设限,自我否定,那么就会丧失斗志,丧失行动力,也会就此失去变好的可能。
这样的人生,黯然无光,看不到半点希望,注定平庸。
而这也是很多人活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不少人年纪轻轻,就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这种丧比生活的苦更致命。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不会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会向命运低头,不会向生活认怂。
所以,无论生活多难,你的起点有多低,请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不要轻视自己。
记住这句话:人生会因认命而平庸,也会因奋起而优秀。2、持续学习,不断强化自己。
不认命、不认怂,这是必不可少的态度,但真正决定人生走向和结局的,还是行动。
持续学习,不断地强化和精进,让自己羽翼丰满,技能包丰富,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很难有终身制的饭碗,即使存在,那也需要你不断地学习、考核。
而更现实的是,很多公司是无法让你做到从一而终的,你很可能需要不断地挪窝。
每一次挪窝的资本,就是你的才华和能力,才华出众,就向上走,没有才华,就只能向下走。
这就是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ymc3000.lofter.com
@ymc_3000
~天马行空
2019-11-05
《思鄉曲》是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敎育家馬思聰(1912.5.7-1987.5.20)《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創作於1937年,時値東三省淪陷,華北内蒙遭受日軍鐵蹄肆意踐蹋,作曲家從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的曲調獲得靈感,融入個人熾熱的創作激情,謳歌一腔濃濃的赤子情懷。
樂曲在三部曲式基礎上,大量運用變奏手法,三段主題分别以懮戚如訴、溫暖平靜、歡快愉悅之情緖表現出“思鄉”、“囬憶”、“歸鄉...
《思鄉曲》是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敎育家馬思聰(1912.5.7-1987.5.20)《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創作於1937年,時値東三省淪陷,華北内蒙遭受日軍鐵蹄肆意踐蹋,作曲家從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的曲調獲得靈感,融入個人熾熱的創作激情,謳歌一腔濃濃的赤子情懷。
樂曲在三部曲式基礎上,大量運用變奏手法,三段主題分别以懮戚如訴、溫暖平靜、歡快愉悅之情緖表現出“思鄉”、“囬憶”、“歸鄉”的情景,每一次變奏則為主題賦予新的内涵,更將情感逐歩升華,最終於高潮處導入属和弦,給人思緖纏綿,意猶未盡之感受。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奬得主呂思淸,以其無懈可繫的弓弦技巧和與生俱來的東方氣質,將藴含在該曲中的多變音色及豐富情感細致呈現,委婉流暢中喚起聽者心底的共鳴!
今年除夕,外边和家里都安安静静的,安静点好,起码大家都平平安安待在家里,病毒很厉害,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我用了一下午坐在桌子前边看完了《活着》。
书的封皮上写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以为这会是看完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了,结果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看完故事我意犹未尽,翻到了后面的附录,里边记录着作者余华给五版书写的序言,其中的韩文...
今年除夕,外边和家里都安安静静的,安静点好,起码大家都平平安安待在家里,病毒很厉害,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我用了一下午坐在桌子前边看完了《活着》。
书的封皮上写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以为这会是看完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了,结果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看完故事我意犹未尽,翻到了后面的附录,里边记录着作者余华给五版书写的序言,其中的韩文自序写了这样一段: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嗯,原来我们是这样“活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一天与一天不同,一日和一日有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前苏联]阿·巴巴耶娃(Бабаева)《人和命运》
—————————————————————
•Vangelis(范吉利斯)
-原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伊万盖洛斯·奥德赛·帕帕萨纳西奥)
-希腊音乐家、集创作人、演奏家、制作人于一身的全才、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集成专家、未来太空音乐奠基人
-出生日期:1943年03月...
时间一天天过去,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一天与一天不同,一日和一日有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前苏联]阿·巴巴耶娃(Бабаева)《人和命运》
—————————————————————
•Vangelis(范吉利斯)
-原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伊万盖洛斯·奥德赛·帕帕萨纳西奥)
-希腊音乐家、集创作人、演奏家、制作人于一身的全才、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集成专家、未来太空音乐奠基人
-出生日期:1943年03月29日
•《La Petite Fille De La Mer》选自其专辑《Portraits (So Long Ago,So Clear》
•发行时间:1997年03月11日
•音乐风格: New Age/Electronic Music/Music Concrete
————————————————————
*miracle of the voice*(声乐之魅) 之
希尔德加德「玫瑰花开」
(Hildegard von Bingen: Vos flores rosarum)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 1098.?.?-1179.9.17)被公认为欧洲中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之一。身为德国本笃会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加德除了不遗余力传播主的福音,更在哲学、天文、医学、艺术等领域建树颇丰,令同时代男性为之汗颜。希尔德加德自称在其幼年时代便能目睹许多常人...
*miracle of the voice*(声乐之魅) 之
希尔德加德「玫瑰花开」
(Hildegard von Bingen: Vos flores rosarum)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 1098.?.?-1179.9.17)被公认为欧洲中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之一。身为德国本笃会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加德除了不遗余力传播主的福音,更在哲学、天文、医学、艺术等领域建树颇丰,令同时代男性为之汗颜。希尔德加德自称在其幼年时代便能目睹许多常人无法见到的“异象”,故被认作是上帝的信使,亦有“莱茵河畔女先知”之誉。
见识广博,精通诸多学科的希尔德加德,常在她的音乐作品中融入科学、历史以及文学元素,展现其异乎寻常的创作才思。以个人所见幻象编创的道德剧「美德之律」(又译"美德祭" Ordo Virtutum),是对人类灵魂和诸多美德在善恶交锋中的生动写照,直观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信仰和道德标准。而收录了82首单声无伴奏圣咏的歌曲集「上天启示之和谐旋律」(Symphonia armonie celestium revelationum),则是这位非凡女性音乐造诣的完美体现。单一旋律无伴奏配以拉丁文唱词,这种在教会主导一切的时代最为流行之音乐形式,不仅孕育出格里高利圣咏和素歌等声乐体裁,更于文艺复兴时期逐步演变成牧歌及阿卡贝拉等声乐艺术种类。
这首在作曲家歌曲集中编号为BN 38的「玫瑰花开」,采用女高音独唱声部与合唱声部相互唱和之表现方式,独唱以天使般的吟咏表现出玫瑰(天主教寓意圣母)之高贵圣洁,而合唱部则以安详平缓如涓涓溪流的答句呼应,好比上帝气息中的轻羽,于肃穆中抚平焦躁,重归内心宁静。
独唱: 亚力珊德拉·维斯孔蒂***
(Alexandera Visconti)
合唱: 阿森松之声合唱团***
(Voices of Ascension)
指挥: 丹尼斯·基恩***
(Dennis Keene)
Ps: 希尔德加德作品之现代演绎(点击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