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H露中】Здравствуй, мой товарищ дорогой(十三)
(十三)
暑假快结束了,本文到这里也就完结啦!非常开心自己坚持写完了这个故事,也很感谢阅读这个故事的你们。
(文末有大段写作感想,或者说是碎碎念吧,很无聊可以忽视掉。但如果有小伙伴愿意看一下,我还是会很开心的!)
—————————————
1945年6月,王耀回到了莫斯科。这座他阔别了近四年的城市此刻正一半沉浸在欢笑里,一半淹没在泪水中。莫斯科大学向回家的官兵们重新打开了大门,而当年与王耀一同走上战场的九名同学里,已有六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
胜利大阅兵那天,王耀和无数曾与他并肩在苏联大地上作战的战友们一起,穿着崭新的制服,无比自豪地走过...
(十三)
暑假快结束了,本文到这里也就完结啦!非常开心自己坚持写完了这个故事,也很感谢阅读这个故事的你们。
(文末有大段写作感想,或者说是碎碎念吧,很无聊可以忽视掉。但如果有小伙伴愿意看一下,我还是会很开心的!)
—————————————
1945年6月,王耀回到了莫斯科。这座他阔别了近四年的城市此刻正一半沉浸在欢笑里,一半淹没在泪水中。莫斯科大学向回家的官兵们重新打开了大门,而当年与王耀一同走上战场的九名同学里,已有六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
胜利大阅兵那天,王耀和无数曾与他并肩在苏联大地上作战的战友们一起,穿着崭新的制服,无比自豪地走过红场列宁墓检阅台。他们把缴获的200面德军军旗和大堆铁十字勋章扔在被雨浇湿的主席台下,那是苏维埃对法西斯的不屑和唾弃,是活着的人对2700万牺牲同胞的缅怀和告慰。整整四年,曾经被炮火打断的夏天,在一片滂沱的大雨中再次接续了。
阅兵一结束,就是胜利的狂欢。士兵们纷纷兴奋地结伴坐上卡车,开过莫斯科河吃喝庆祝去了。
临近中午时分,莫斯科依然下着大雨。警察和一群НКВД正忙着封锁前往红场的道路,劝阻浩浩荡荡的市民尽快回家,因为群众游行活动由于天气原因取消了。在红场外,伊万•布拉金斯基大尉浑身透湿,拖着一条不怎么灵便的腿尽力维持着现场秩序——原本兴高采烈前来参加游行的市民们相当不满,害得他都快要磨破嘴皮喊破喉咙……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布拉金斯基才等到通知,可以回去换身衣服吃午饭了。
接待官兵的宴会厅今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布拉金斯基到那儿的时候,那些从战场上归来的英雄们已经推杯换盏好几轮,都醉得差不多了。他不想混到一群扯着嗓子高声唱歌的醉鬼里,便站在长桌边,和同事慢悠悠地边喝边聊了起来。
大厅里官兵们呼朋唤友,你来我往,接连不断地穿梭在一张张圆桌间。布拉金斯基望着他们,心里觉得又充实又空落。
“走吧,伊万•斯捷潘诺维奇,咱们也该去跟指挥官们敬杯酒了。”同事递过来一杯香槟,对正走神的布拉金斯基说道。
“好。”大尉回过神来,接下酒杯和同事一起往指挥官的桌前走去。在与步兵团指挥官的交谈中,布拉金斯基又问起了王耀的事情。而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更确切的消息。
“您是说那个上过报纸的中国籍红军士兵?”指挥官对他说,“我们同属一个步兵师,他当然参加了今天的阅兵!要是没有别的安排的话,我猜他应该也在这里……”
“您确定他也在这儿?”
“应该在,但我没法确——哎!布拉金斯基大尉!您去哪儿啊?”
布拉金斯基没等他说完,甚至来不及放下手里的香槟就飞快地转身挤进了人群中——他痛恨自己的右腿让他无法跑起来。他从一个个士兵身旁走过,不停搜索着每个人的模样,他发誓自己绝对用上了比抓敌特分子时还要锐利的目光。他一定要找到王耀,与他再一次紧紧相拥,听见他的心跳,感受到他的呼吸,和他一起为胜利欢呼……
他走过大半个宴会厅。忽然,就像是命运冥冥之中的指引,布拉金斯基在宴会厅的另一头瞥见了一个身影——一个他无比熟悉的、陌生的、黑头发的年轻战士的身影!
“您怎么了?”他的同事追赶上来,慌忙问他道。布拉金斯基说不出话,呆呆地立在那儿,拿着酒杯的手开始不停地颤抖。酒洒出来,把他刚换上的新制服又浇湿了一片。
如果不是爱德华的劝说,王耀应该早就离开了宴会。他那终于挂上了勋章、正喝得红光满面的老班长一看王耀要走,赶紧跑过来阻拦:“哎——别走啊,再一块儿喝几杯!瞧,那边的姑娘们都还在呢,你先走了岂不是太没礼貌?再说今天本来就是咱们的节日,你家里又没有妻儿和老娘,这么着急是想往哪里去,啊?”
王耀被他拖着,哑口无言,半天也没编出什么理由,无奈之下只好又坐回了座位。
幸好没过多久,大厅里有人表演起了节目。中国人终于提起了兴致,便决定再多留一会儿,至少也要把精彩的哥萨克舞看完再走。
——伊万•布拉金斯基就是在这时端着一杯酒走到了他的桌前。
“你好,我亲爱的同志。愿意为胜利干一杯吗?”他问。
王耀闻声转头。
那时欢快的音乐声没有停下,跳哥萨克舞的士兵也仍在飞速旋转着,而王耀的世界却在这一刻静止了……他先是愣了几秒,然后缓缓站起身,抓起自己的杯子狠狠地碰向了来者的酒杯。他一仰头,把整杯酒一饮而尽。
年轻的士兵扔下杯子,使劲抱住了对方,放声大笑却泪流满面。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那时是怎么了。他并不是责怪伊万这么久都不来找自己,也没有怨恨对方不来信告诉自己他还活着——他唯一想起的是1942年的冬天,在布雷科布卡村那个被大雪冻住的苍白的午后,伊万说他们会再次相逢在胜利后的莫斯科……
王耀把脸埋在伊万的肩上,一阵笑一阵哭。他的泪水流进了伊万的制服领口,把挺括的衣领洇得乱七八糟。周围许多人看着他们,倒也没觉得太奇怪,毕竟在历经了四年苦难、终于等来胜利的幸福之后,人变得疯疯癫癫精神失常都不算什么稀罕事。
宴会结束时,雨仍旧下着。士兵们有的撑了伞,有的披着雨衣,有的搭了车,还有的直接把衣服顶在了头上,都纷纷散去了。伊万和王耀立在屋檐下,看雨滴落在路面上,哗啦啦地敲出点点涟漪。
“我没有带雨衣。”王耀说。
“我也没有赶上同事们的车。”伊万回道。
于是他们相视一笑,伸出手牵住对方的手,并肩冲进了盛夏的大雨中。
伊万•布拉金斯基目前的住处并不算宽敞,一套位于四楼的一居室,就是他在莫斯科的栖身之处了。
“欢迎来做客,我亲爱的耀!别拘束,就请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吧!”伊万气喘吁吁地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把王耀迎进了客厅。屋子里贴着木色的墙纸,装饰简单,却让人觉得整洁舒适。
“这间公寓是我在上次升衔之后分配的住房……虽然不大,但胜在视野开阔,没什么遮挡——你看,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直接看见克里姆林宫了。”他说,伸手指向窗外。王耀跟着他望过去,钟楼塔尖上的红星正透过淅淅沥沥的雨,在天空下熠熠生辉。
“原本为了照顾我的腿伤,公寓要调换到一楼去,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这儿。趁我还能爬得动楼梯,我想再多看几年风景。”
王耀点点头,收回目光,开始打量起伊万的房间。在窗子旁边的书桌上,伊万摆放了两张装裱起来的剪报——其中一张是王耀在第五次奥尔沙进攻战后作为战斗英雄的采访报道,另一张则是他在易北河时和英军少尉柯克兰的合影。
“这不公平。”王耀仔细端详着剪报,突然出声抱怨道。
“什么不公平?”伊万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正在试图换下衣服,但被雨打湿的制服外套沉甸甸地粘在身上,使他不得不费了点力气才把纽扣解开。
“原来你一直都能通过报纸得知我的消息,可我却怎么都找不到你……我还以为你已经牺牲了!你可真狠心呀,万尼亚,真就连封信也不曾寄给我吗?”
伊万递给王耀一块干毛巾,却见他红着眼睛,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样,便上前曲起手指在他鼻尖上刮了一下。
“这岂不是说明你比我更优秀吗?”他安慰道,并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你看,即便我这个大尉都捞不到登上《真理报》的机会,我们的大英雄王耀同志!你这莫非是在嘲笑我?”
王耀摇着脑袋,躲开他的手。“唉,船长!我的船长!我们艰苦的航程已经终结,船只已安然度过一切风浪,我又怎么会有嘲笑您的意思呢?(注)不过我看您还是先去洗个澡吧。今天的雨可不小,小心不要感冒了!”他很快岔开了话题,抬手把伊万往浴室里推去。
“你先来吧?”
“我习惯了。不像你,坐了一年多的办公室,身体肯定早就赶不上我了——瞧,回来的这段路你还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呢!”
“好吧,那你最好也先换一身干衣服。我的衣橱里还有两件新衬衣,不介意的话你就拿去穿……”伊万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浴室。
王耀替他关好门,然后转身靠在了一旁的墙壁上,神色瞬间变得忧伤起来。等到里面哗啦啦的水声响起,他的眼泪也跟着一下子落了下来。他往书桌上望去——那里,几封盖了邮戳的退信正静静地躺在剪报底下。
你为什么不肯告诉我你也曾给我寄过信?你明明是那么惦念过我,担心过我啊!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信,王耀不会知道伊万是怎样在无数个夜晚睁着眼睛等来黎明,因为魂牵梦萦的眷念让他根本难以入眠——就像如果没有那次采访,伊万也无法想象王耀是如何在战场上拼了性命,一次次向死神邀舞以期待与他的重逢……那些丢失的信件仿佛上天开的一个玩笑,故意让他们阴差阳错,忍受痛苦的煎熬。好在,命运的圆圈终于还是合上了。他们熬过战争,和所有有幸迎来胜利的人民一起,把停滞的幸福齿轮再次推动了起来。
从浴室出来之后,伊万拿着毛巾准备擦干头发。他透过镜子,发现王耀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因为受过枪伤,他的皮肤在愈合时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形状。于是他转过身,指着身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疤痕对他说:“你看,现在我也有为你而留下的痕迹了。”
王耀走过去,站在伊万面前,用指尖轻轻触过他的伤痕。
“这次你想把它们比作什么?”他问。
“嗯……干涸的土地?”伊万思考了一会儿。
“也许是时间的褶皱。是伽利略望远镜里的宇宙和星云。它们是天空的河流。”
“……你听起来像个哲学家了,耀。”
“是诗人。我还欠你一首诗。你要我把它写下来吗?”
王耀提起了之前自己受伤时的往事。
“可我现在更想听你在我耳边念出来。”伊万回答。
“好,万尼亚。其实不止是诗,我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想和你说。你知道,我们分别了那么久……”
“我知道,耀,我也是……”
“但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是我爱你。”
伊万张开双臂,将王耀紧紧搂进了怀中。两年过去,他终于等到了这句迟来的回应。
王耀也回抱住他。“这是第三次。”他说。
“什么?”
“这次你不许再从我身边离开了。”
莫斯科的天空在下了一整天的雨后终于放晴。窗外,克里姆林宫广场上回荡着礼炮的鸣响。
——夜空绽放起绚烂的烟花。
*注:俄文中“大尉”和“船长”是同一个词(капитан),所以王耀用惠特曼的诗《哦船长!我的船长!》玩了个谐音梗。
Fin.
Notes:本篇到这里就完结啦!五万多字,虽然不算什么大长篇,在一片神仙打架的露中同人文里也并非佳作,但这确实又一次突破了自己写文的纪录呢!最初这个故事是在看电影《勒热夫之战》时突然生成的灵感,因为里面对那个内务部长官的刻画,人物的反转,以及对人性和战争的解读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啊,能不能也让露露和小耀来描绘一下这样的故事呢?然后就断断续续地从写大纲开始,中间因为别的事情还耽搁许久,最终还是完成了这篇文章。
其实以往我所写的露中几乎都是一见钟情(?)的类型,就是没什么波折就“啪”地相互吸引在一起了,所以这一次,我也想尝试从另一种类似“对立面”的开端来塑造他们感情的进程,看看他们如何能够在直接的矛盾中渐渐喜欢上对方,进而认定彼此作为唯一(这块描写的可能不太成功哈哈)。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查了无数资料,长了许多奇怪的知识,比如部队编成、军衔设置、战役进程、勋章奖章、士兵战斗实录、回忆录和书信、武器装备、后勤和军邮系统,等等等等。说实话很繁琐,也有看资料看得头昏脑胀的时候,但这就是露中对于我的意义所在。他们不仅是我磕的纸片人cp,不仅是我笔下的一个个故事,更是我愿意去了解的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存在。
在这篇文之后,我的写作也就先告一段落,因为开学后事情会很多很多很多。但好消息是我已经有下一篇文的构思啦!是现代背景的,毕竟连写三篇历史背景的文也累了嘿嘿。最后,还是再次感谢一直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小伙伴们,每次看到你们的点赞评论都让我感到很开心,社恐如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骚话来,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你们的热情,希望我的文还能让你们获得一点吃粮的快乐吧!
那么,我们下一个故事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