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望势必达成的背影御守,制作方法大放送!
只要在晴天打上黑伞,站在十字路口,如果突然起雾,就可以在雾中寻找一个身穿黑衣的美艳少年,拍下他的背影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上你的愿望,装进御守里虔诚的许愿,不久后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相信研心EDU 高校的不少学生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了成果吧,你们的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人,对吧?但是请记住,想要获取美丽的果实也是有代价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代价,那就来吧。
只要在晴天打上黑伞,站在十字路口,如果突然起雾,就可以在雾中寻找一个身穿黑衣的美艳少年,拍下他的背影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上你的愿望,装进御守里虔诚的许愿,不久后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相信研心EDU 高校的不少学生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了成果吧,你们的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人,对吧?但是请记住,想要获取美丽的果实也是有代价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代价,那就来吧。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
[图片]
黑胶唱片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图片]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唱片母版,是将刻纹刀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驱动电流产生振动,在胶盘中雕削出声槽坑纹。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后来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需保持一定的倾斜度,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包含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纹理,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衡量倾斜度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的联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导入槽、声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较宽,播放时,唱针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及损伤唱针。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多为7.24mm规格的,也有38.20mm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上的声槽螺距很紧,可以看成是若干个套叠在一起的同心圆。唱片的半径跟每个同心圆都有交点,通过这些交点可以作出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灌唱片时,刻纹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这些切线保持平行,因此,朝着圆心自外向内移动的刻纹刀轨迹必然是与半径吻合的一根直线。播放唱片时,理论上的最佳循迹状态是唱针的轨迹应该是与之相符的一根直线,针尖无论处在轨迹上哪一点,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都应该跟这一点的切线相重合。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早期的唱片常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已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物理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也得到提高。
(2)塑纹法,把热熔的唱片材料置于施加了压力的母盘模腔内冷却成型即可,产品多为现时流行的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还有存放时间长、耐辐射、耐强磁场等显著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的出现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多番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在声音质量和使用普及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並木一筋
来源:知乎
唢呐朋克——郭雅志
〇。
银 河 系 第 一 唢 呐 手
彼时郭雅志已是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管乐大家——
日内瓦论坛评论: “他是舞台上的焦点,令人印象深刻”;
波士顿电台称他为: 中国的的刘易斯.阿姆斯特朗。
2012年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二个拐点,先是荣获香港“2012年度艺术家奖”,接着凭借自己在香港投资房地产获得的收益,以及苦学3年的英语,时年46岁的郭雅志得以远赴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爵士乐,2015年获艺术家文凭(Artistic Diploma)。
而且其实你 七大姑八大姨都听过郭雅志演奏的曲子,且不说《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每年春晚的唢呐音乐就都由郭雅志来演奏。
以上还只是履历的罗列,下面咱就正经唠扯唠扯,一个学院派,一个正规乐团的管乐首席,他怎么就是一朋克了?
一。
摇 滚 与 爵 士
郭雅志《1987唢呐歌曲》,1987
中国最早探索这对组合的音乐人,是崔健,而在郭雅志早期的专辑《1987唢呐歌曲》中,便有一首唢呐版的《一无所有》。唢呐是火与土的交合,八十年代,萌芽的中国火,和你相爱相杀的黄土地。 用唢呐演绎《一无所有》,合适。
假假條乐队于2016年发布的首张专辑《时代在召唤》
假假條主唱刘与操是郭雅志在伯克利读书时的同学,当时二十岁的与操拿着自己第一张专辑《时代在召唤》的小样找到了郭雅志,希望郭老师可以帮自己录制专辑中的唢呐部分。郭雅志欣然应允,于是便有了《盲山》中泣鬼神的《怀乡曲》唢呐独奏。
后来这张专辑获得虾米音乐2016年度专辑第一名。
那一年的榜单里,第二名是 草东没有派对,第五十名是 周杰伦。
有人说郭雅志的眼光真毒,没有因为当时假假條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乐队而忽略了与操的才华;也有人说《时代在召唤》这张专辑固然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但如果少了郭雅志的唢呐,它会失色不少。我认为两种说法不矛盾。
郭雅志将假假條乐队请到中央音乐学院演出
(从左至右:郭雅志,贝斯手宇飞,与操,鼓手福荣)
理想主义者总是被指为倨傲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好高骛远的,殊不知他们恰恰是最谦逊的。 对音乐谦逊的音乐人,才能创造新的声音。
去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
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的演出海报
郭雅志和他在伯克利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郭雅志在乐队里吹奏中国管乐。你想想,外国人平时听的都是萨克斯、小号和爱尔兰风笛,突然听到唢呐,肯定会受到所谓的“文化震惊”。这是唢呐特殊音色的优越性,也是占了东方主义的便宜——西方人对东方事物的猎奇心。
但郭雅志不一样,他的音乐是跳出民族套子依旧优秀的作品,同那些用民族元素装点门面的音乐简直云泥之别。看看他的队友们是怎么评价他的:
前些日子我预先听到了郭雅志老师将于十月底发布的新专辑《龙在吟》,这张专辑融合了爵士乐,时尚、丰富且富有野心。专辑的制作人、词曲写作者吴懿铖先生在创作手札里写下的这段话,非常地令人动容:
(...)不禁联想,早在隋唐时期中原汉族的音乐就和西域的音乐做过一次亲密的融合,以唢呐、二胡为代表的乐器传入中土,燕乐二十八调也成了宫廷正宗, 为何现在人们提到中国音乐却只剩五音, 为何汉室的音乐就不可以是舞蹈性或建立在律动之上的,为何千百年来我们的音乐只能做诗歌的点缀或文字的附庸?
这张专辑,我想带听众们一起去感受和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才是中国音乐原本的样貌 ?未必忠于“传统”,却可能更接近“传统”;分明是现代的电声乐编制,却可能更好地和远古对话;丝路啊丝路,你曾带给我们的绝美, 难道依然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慢慢地,我发觉所谓的“东方意境”其实在哪儿的音乐里都有,我发觉印度人和日本人做的音乐有时比中国更“中国”。或许,“音乐无国界”真的不止是一句说辞。(...)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先人的胸襟吧 。
“依然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前人的胸襟吧。”
说得多么好。
郭雅志新专辑(台版封面)
二。
港 乐 和 迪 斯 科
郭雅志的身影也闪现在香港流行乐坛中。他多次被黄耀明、李克勤及刘美君邀请到演唱会做独奏嘉宾。
2008年,李克勤在香港红馆举行一连11场《你的克勤演奏厅演唱会》,专门邀请了郭雅志做现场乐手。
2012年4月19-22日,郭雅志作为特邀嘉宾参演达明一派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唱会。
郭雅志与黄耀明
郭雅志《戏剧唢呐迪斯科》,1988
1.它的生存和发展紧紧地和民俗结合在一起。2.它的“恩主”是社会各阶层中文化层次最低的农民及城镇市民。
3.操此业的唢呐艺人在过去更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不但一般人看不 起,就连笙管乐艺人也对他们嗤之以鼻。至于唢呐艺人中的乐户,那就更惨了,死了连祖坟也进不了。
4.有关唢呐的历史文献极少。
5.以口传为主。
说到唢呐,不要再只想到红白事了
他怎么就做到了呢?
不仅是因为他吹奏功夫了得,更因为他对唢呐的改良使得这一切新的组合变得可能。
三。
民 乐 界 的 爱 迪 生
想象着嵇康临刑前不是弹奏一曲《广陵散》,而是吹奏一支中气冲天的唢呐曲,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说了,因为只要你在现场听过,你就绝对忘不了这首曲子。
甚至如果你熟悉的某首歌被改编成了唢呐版,你很可能会忘记这首曲子原来的模样。比如前些天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唢呐版柯南主题曲”
人说:“死笙活笛没良心的唢呐”,意思是笙的演奏有时不灵活,笛子比较灵活,但唢呐就太疯了,声响常常压制其他的乐器。“乐器界的流氓”并非浪得虚名,唢呐确实是一大杀器。
在说活芯唢呐之前,我们先说说唢呐。
关于唢呐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认为唢呐发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随着回教的东流传入中国、印度等地。学界多沿用此说法。
第二种说法,以周菁葆1984年所撰《唢呐考》一文为代表,该文介绍了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唢呐,并提出唢呐起源于新疆。
唢呐的起源不能确定,但确定的是,全世界各地的唢呐构造大同小异——哨、芯子、杆、碗口。
而郭雅志对唢呐的改良就在芯子这个部分。
传统唢呐只能吹一个调,并且在种种方面已经显得落后。郭雅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唢呐适应现代需求,不能光吹民间小调啊。就像钢琴没有了黑键就只能弹C调了,太单调。
在录制尹相杰和于文华的《纤夫的爱》时,郭雅志发现这唢呐吹不了降E调啊,他捣鼓了半天,最后临时动了动唢呐的芯子,把D调降到了降E调。
这次录制给了他启发,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唢呐芯子上进行改良。于是他花了两个晚上把唢呐活芯的图纸画出来,并于1992年2月2日在北京通过了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唢呐活芯是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唢呐铜芯,用来辅助传统唢呐演奏半音及转调。有了活芯后的唢呐,是杀器中的杀器,只要演奏者技术水平足够,它便能够适应乐曲中密集的转调,还能在华彩乐段中施展神通,不会被传统唢呐的构造限制住。
江南笛王赵松庭称赞唢呐活芯“东西小、思路巧,改革很成功!”
唢呐大师胡海泉也说:“……既能保留传统的演奏风格又能吹奏十二平均律的乐曲,这就是他改革最成功之所在。”
而不仅仅是唢呐,郭雅志还对其他中国传统管乐器进行了改良,例如“多管葫芦丝”,大大延伸了葫芦丝的音域,并增加了复调和和声功能。
郭雅志在《天天向上》中吹奏多管葫芦丝
郭雅志可以说是为民乐事业真真正正地立了功。
四。
未 来
电影《百鸟朝凤》剧照
不仅是唢呐,整个中国民乐都面临这个问题。
上述问题你可能嫌大了,那么下面是一些个具体的关切——
如果说郭雅志的音乐实践和乐器改良是唢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滥觞,那么下一步怎么走?既然有了这么多唢呐和摇滚乐结合的案例,唢呐是否可以成为摇滚乐的编制?如果是的话,电声唢呐有无可能?
这些问题无解,因为一部分人瞧不上咱们这些下九流的东西,没心思解,一部分人巴不得看看热闹,一部分人不希望你找到解,因为群众的无知就是他们的饭碗。最后剩下一部分人,是一边做事一边摸索的,理想主义者——没错,在很多情境下,它的同义词是:朋克。
可喜的是,刘与操和郭雅志已经在研发电声唢呐了,这两位朋克,一老一小,又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话聊到了这份儿上,你也看出我为什么佩服郭雅志了,他做过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是一个音乐家对音乐本身能做的至高贡献——丰富声音的可能性,并让民族音乐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
他绝不是一位被圈养的音乐家,一门儿心思只知道给自己的老祖宗磕头上香,传宗接代,一问流行文化的事儿就傻眼,还觉着流行文化不入流。
有位老人家说过,“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少人觉得这话十分中二,我却以为很赤子,应当被纳入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的自我教育之中。而郭雅志便是榜样之一。
《伤心太平洋》: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要把人带入另一元空间。
后来这首歌被任贤齐翻唱为中文版的《伤心太平洋》,由陈没填词,中岛美雪谱曲,陈爱珍、周国仪编曲,收录于1998年8月28日发行的专辑《爱像太平洋》中,也称为他出演的《神雕侠侣》片头和片尾曲。
这首歌的中文版在被陈没填词时,也与原曲的感情基调一致,对爱情的追求和现实的伤感。记得中岛美雪在作词时,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
“我在下雪的车站,不知为何要下车,你没有来,没有追过来。”
中岛美雪的歌,总是在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
多年后再看其中的MV,仿佛看到的是两个高喊着要混社会的小弟身影,而当年这一身墨镜花格子衬衫长发飘飘的装扮,就曾被周围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们滥用过。如果没有走出去,多少人会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MV里的那些场景,在港台很多传递黑帮势力的电影里大同小异,记得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几个月的一个深夜偶尔看到的老电影《龙虎情》里。
有句话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合适的解读,“或许正是因为大胆妄为,才有了《伤心太平洋》的经久传唱。”
我想这首歌,在给我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某天一位失恋的年轻人,来到一座热带孤岛。海风清新爽朗,海滩色彩斑斓,夜色朦胧。往事在心头涌起,喝着啤酒吹着海风,自怨自艾,酒喝完了,心却没有温度。
听着海浪的声音,难以入睡,只能等到天亮的时候,再离开。天刚亮,船来了,泪水留在了孤岛。
靠岸的时候,船票还是完整的,只是比过去旧了一点点。
一个岛锁住了一个人,因为爱一个人没有得到她,把伤心埋葬在了孤岛。任贤齐总唱男人,唱他们的苦情痴情,也唱他们的孩子气。1998年的《伤心太平洋》曲风悠远,意境凄凉,仿佛深处孤岛。“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向前走无可奈何,向后走心有不甘,也许这就是情义与人生。”一生一世,如梦初醒,只剩下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音响的标准,在于音乐的演绎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出不同。Andrew Jones马上播放了近距离麦克风,以及计算机编辑混音的版本;的确,那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想到是在舞台上的现场演出。
对于那些认为音响系统就是要重现现场的音响迷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如果连参与现场的人,都不觉得两位一流录音师收录的声音像是现场;如果两个一流录音师针对同一个演出收录的声音,听起来都如此截然不同;那么,音响的标准到底在哪里?Andrew Jones的看法是:标准只有录音师才知道,因此像TAD这般,与录音师合作密切的音响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进而做出最接近标准的真实声音。
卡拉扬也大量更动录音平衡
但我觉得事情不只是这么单纯。录音师百百种,大多数的录音师并不使用Hi-End音响作为鉴听的工具。那么,是否我们都去买录音师的音响器材,就会有最接近标准的结果呢?我听过不少录音室用的器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某些Hi-End音响器材,的确是抱持着一个更崇高的声音目标来设计制造,也因此他们的价格极其高昂,高昂到录音工作人员都无法购入使用的程度。这些天价器材的设计者并不是录音工作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声音的标准在哪里呢?
顶尖的录音工作者都知道,声音回放只是个幻象。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幻象如现场音乐般,达到感动聆听者之目的。看过卡拉扬的纪录片《第二人生》(The Second Life),片中清楚记录他擅自更动各个声部平衡,以达到他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的过程。在卡拉扬后期的唱片中,唱片可说是他的另外一种演出,经由混音器的调整,卡拉扬让唱片聆听者达到如同聆听现场音乐般的感动。你说这是错误的后制干预吗?但是我们在现场时,眼睛与耳朵同时作用,会让我们脑中自动去接收、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在家中聆听唱片时,由于缺乏了视觉上的强调,因此用混音器适度地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强度,就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如现场聆赏音乐般的感动。
也有不少乐评家批评卡拉扬这般制作唱片,根本就有作弊之嫌。但是,卡老的唱片横扫市场,一般忠实收录的管弦乐唱片都难达到这般成就,是否也证明了适度的后制调整,反而更能让大家领略音乐的神妙之处呢?
标准存在于所有唱片内
至于什么是标准?我认为标准就像老子口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标准就像道,道存在于万物之间,而音响的标准就存在于每张唱片之间,若是标准可以很容易的被领略出来,那音响之路就不会这么崎岖,让许多人深受其苦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音响的标准,就在于音乐的演绎。要知道,除了音响界流行的发烧唱片外,任何唱片之所以会被发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制作团队觉得这个演出实在是非常棒,听了会让人产生音乐上的心领神会。换句话说,如果听大部分的好音乐会觉得没有任何感动,那就代表音响偏离标准已经很遥远了。音响迷当中,不乏那些觉得高级音响只该播放发烧片来展现其音效超卓者,视一般商业音乐发行如无物,就我看来都是走火入魔。
坦白说,要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发烧片有如音响毒品,其音效刺激很容易让音响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快就沦入上瘾阶段,再也无法回到一般的唱片中。但也如同毒品,发烧片对我们的身心灵并无帮助,反而让我们远离那些真正的好音乐,感官上达成满足、心灵上永远空虚。
音效容易音乐难
相反地,一般的唱片没有刺激的音效,但却有感人的音乐。能够不靠音效刺激而单以音乐美感打动人,必定是更优秀的系统。请想想我们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演出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打动了我们?是刺激的音效?还是音乐的美感?如果我们能被现场音乐的美感动,那么我们应该也能被音响回放的音乐之美感动,那就是「如临现场」的最高境界了。
但会不会,能够表现音乐美感的系统,在音效展现上就不如别人?不会,我的经验是,音效是较简单的事情,一般音响系统多半能展现夸张的音效,但是音乐表现则需要深刻的调整才能达成。但是,在那些能够重现音乐之美的音响系统中,如果播放纯粹展示音效的唱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些唱片中的音乐内涵之贫乏与空虚。久而久之,自然远离这些音响毒品,让音响世界只留在那些伟大音乐的美好中。
以前读过本专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曾提出「演出」才是真正的标准。能够更帮助你领略各种音乐演出高妙之处的音响系统,一定是那个「比较接近标准」的音响系统。请记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音响系统。但我们应该朝着「更能真切演绎音乐」这个目标前进,因为那个是已经被收录在唱片内,千古不变的标准。
来自muzikair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古典音乐界的名师与高徒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82年到1785年,莫扎特完成了六首从第十四首至第十九首弦乐四重奏,他把这六首四重奏题献给他从孩提时代就热诚仰慕的海顿。他对海顿说:“这是我对您的报答,因为正是您给我揭示了写作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作为师长的海顿特别谦逊地说:“从莫扎特的每一部作品中,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后来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在上帝和尘世面前,你的儿子不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名,都是我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降B大调第十七首弦乐四重奏有一个和海顿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相同的标题“狩猎”,虽然标题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第一乐章里,但是这个第四乐章“非常快的快板”反映的正是收获的喜悦。
安东尼奥·萨利耶里
Antonio Salieri
他不仅是当时奥地利皇室的宫廷乐长,几乎与莫扎特齐名,还当过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的老师,可见萨利耶里在当时的维也纳乐坛地位有多么重要!其实,他的实力与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也不可低估。他谱写了许多歌剧都堪称18世纪晚期歌剧发展史上特别重要的里程碑。
另外,他可以写三种语言的歌剧,可以说是相当“国际化”的作曲家。我们有很多人知道萨利耶里这个人,主要是在奥斯卡获奖电影《莫扎特传》中,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萨利耶里,他被虚构成出于嫉妒而给莫扎特下毒的坏人,尽管现在已经证明纯属无稽之谈。
不过,历史记载的萨利耶里和莫扎特的关系确实不够好,主要是萨利耶里一直霸着宫廷乐长的职位,使得莫扎特在维也纳一直没有上升的空间。关于二人的关系,确实存在着富有戏剧性的传说,它们往往被文学虚构成了更生动的故事,比如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就写过戏剧《莫扎特与萨利耶里》,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柯夫还把它谱写成了歌剧。不管怎么说,萨利耶里也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舒伯特就是他晚年培养的一个杰作。
虽然萨利耶里以创作歌剧著称,他的器乐作品也同样精湛,比如《C大调长笛和双簧管协奏曲》到处洋溢着清新明快的气息,一旦听过便不可忘掉,无论是作为长笛协奏曲还是双簧管协奏曲,它都有资格入围“史上十大最优美”之列。当两件不同木管乐器与乐队进行双重竞奏的时候,长笛高冷,双簧管柔和,这两个音色互补的乐器,却是道出了生动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贝多芬 & 卡尔·车尔尼
Ludwig van Beethoven & Carl Czerny
接下来我们为学习钢琴的学生们推荐一位史上最有名的钢琴老师的作品,这位钢琴老师恐怕所有学习钢琴的人都绕不过去,他就是连钢琴琴童都十分熟悉的人物——卡尔·车尔尼。
不管学琴的人是不是喜爱弹琴,你都要跟随着车尔尼老师写的练习曲一步一步地弹下来,而且就是在这种“枯燥乏味”中,你的弹琴技艺不知不觉便有了长进。当车尔尼还是贝多芬学生的时候,也是很刻苦的,据说能够背谱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所以他是贝多芬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后来车尔尼成为李斯特的老师,李斯特便成了贝多芬的传人。车尔尼除了创作那些令琴童“恐惧”的练习曲之外,作为贝多芬的学生,他还谱写有安魂曲、交响曲、奏鸣曲以及一些室内乐作品。
今天欣赏一下他的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缓慢的行板,在音乐慢慢的行进中,似乎蕴藏着一种将要爆发的力量,就仿佛我们听到了车尔尼的老师——贝多芬的音乐一样。
舒曼 & 勃拉姆斯
Robert Schumann & Johannes Brahms
音乐史上著名的师生情还有勃拉姆斯和舒曼。勃拉姆斯是通过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引荐,去杜塞尔多夫拜访了舒曼和克拉拉夫妇之后而确立了师徒关系。在舒曼的鼓励和帮助下,本来就才华横溢的勃拉姆斯可以大展身手,迅速成长为欧洲乐坛的领袖级人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找对师父混好圈子是有多么重要!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凸显着一种自由和美好,他的《阿拉伯风格舞》是一首如诗般的作品。他认为要做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这首作品表现的愉悦情感和自然状态就体现了舒曼的这个音乐理念,奠定了他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Rimsky-Korsakov
俄罗斯音乐界也有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就是谱写《舍赫拉查达》又叫《一千零一夜》的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在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时候,他的爱徒既有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这样的学院派大师,也有另辟蹊径的意大利印象派作曲家雷斯庇基,以及更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是特别无私的人,他不仅对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对朋友也是做到仁至义尽,他几乎是用毕生心血先后为已故的“强力集团”战友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续写完成他们最重要的歌剧作品。
▼ 强力五人团
《舍赫拉查德》是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内容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浓郁的东方情调,仿佛用音乐讲述着发生在东方故事。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是其中最具抒情性的乐章,音乐忽而温柔细腻,忽而激情炽热,在优美典雅的旋律中,仿佛看到王子和公主正在翩翩起舞的画面。
有如此杰出的老师,他的学生当然也差不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异国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一首作品“春天”,选自《波提切利的三幅画》第一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有三幅画最著名,“春天”、“三博士来拜”和“维纳斯的诞生”,雷斯庇基正是用音乐描述了这三幅画的内容。熟悉“春天”的朋友可以对着这幅画来听音乐,画中有穿着带翅膀靴子的墨丘利,他正在驱散乌云;美丽、青春、幸福三女神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裙,沐浴着阳光,正携手翩翩起舞;维纳斯居于中央,她的另一侧是花神芙洛拉、森林女神克罗莉丝和西风之神赛弗尤洛斯。在罗马神话中,西风之神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的欲望而强暴了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于是就变成了花神芙洛拉。维纳斯上方飞翔的小爱神,已经蒙住双眼即将射出他的爱情金箭。
▼ 意大利作曲家 雷斯庇基
听着如此内容丰满的音乐,是不是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作品,都是向一代又一代言传身教的大师做一次榜样式的音乐致敬,因为他们创作的这些经典音乐不仅一直陪伴着我们,同时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里,希望借音乐向这世间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重逢有日》丨一支琴弓 一幕电影 一程岁月 一段心潮 暗涌 暗涌……
《重逢有日》
A Time to meet Again
电影在光影里摇曳生姿
琴弦因情节而绚丽蔓延
往昔就这般翩然而至
黑白也好 炫彩也好
褪去了胶片的凝练神态
悄然复生心底的涟漪
充满影画意象的曼妙旋律
以百万名琴的矜贵情调
以饱含激情的灵感编配
以提琴名手的卓绝琴技
重燃经典欧美电影的动人情怀
影史上光芒四射的经典音乐
国际著名华人提琴手细诉心声
百万名琴灵感问答声影浮动
殿堂级现场录音大师坐镇数百平米大棚
完全同期录音精湛保存饱满激情
日本JVC后期制作完造钻石品质
《重逢有日》
A Time to meet Again
电影在光影里摇曳生姿
琴弦因情节而绚丽蔓延
往昔就这般翩然而至
黑白也好 炫彩也好
褪去了胶片的凝练神态
悄然复生心底的涟漪
充满影画意象的曼妙旋律
以百万名琴的矜贵情调
以饱含激情的灵感编配
以提琴名手的卓绝琴技
重燃经典欧美电影的动人情怀
影史上光芒四射的经典音乐
国际著名华人提琴手细诉心声
百万名琴灵感问答声影浮动
殿堂级现场录音大师坐镇数百平米大棚
完全同期录音精湛保存饱满激情
日本JVC后期制作完造钻石品质
光的影蹤
在心底,谁划开了一根火柴,瞬间照耀了记忆的暗夜。
让那一片寂寞,拥有了十几秒的滚烫温度;让那微芒的喜悦,熨开了朦胧的光圈。
光圈,光圈……在那朵恬谧的火焰中央,幸福的幽蓝光圈以感动的姿态娓娓绽放,映出了那么些回忆中、梦想中的奇妙景象。仿佛一幕幕电影,追溯一寸寸优雅或青翠的年华。
是丝绒般的夜色里,舞步滑过冰凉的大理石,好似慵懒而精致的一声轻叹。
是微风拂动的窗前,女孩无心地拨弄着吉他缓缓吟唱,歌声洞穿了所有人的心房。
是海边的夕阳下,男人带着十九世纪的礼帽,注视着远处独自伫立的心上人,却没有勇气走上前去。
是午夜寂寥无人的歌剧院中,幽蓝月色笼住了黑色的身影,以及他叹息般的歌唱。
是阳光充沛的加勒比小岛,山路上快乐的年轻邮差让自行车铃打出一串串俏皮的唿哨。
是冬日下午一杯简朴的茶,碧绿的叶子在玻璃后飘摇变形,白色的水汽氤氲了对面那双凝视的眼睛。
——也氤氲了这个瞬间回望的心灵,令它变得湿润而柔软,哪怕轻轻一碰,都会让暗涌的波澜顷刻汪洋,湮没时光。
电影,更像是一种成年后的童心梦境。
一支熟悉而优美的电影插曲,就是一根神奇的回忆火柴。聆听的时刻仿佛那个童话中的小女孩,暖暖和和地藏在自己的心底里,用火柴点亮梦想和记忆,点亮电光火石的美好瞬间,暂且驱散人世间的严寒和孤寂,在这光影的岁月里无边漫游。
若论起感人至深的美丽电影旋律,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个百名最佳排行榜,每一支曲子都引动一段时光,埋藏一个故事。这张专辑所选取的十五段欧美电影音乐,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负盛名亦是打动最多人群的名篇。《教父》、《辛德勒的名单》、《歌剧魅影》、《爱情故事》……这些名动一时的经典电影本身已足以彪炳电影史册,而其电影音乐的辉煌光芒也不遑多让,甚至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更长久地流传在更广的地域空间。
这些电影音乐或质朴或绚丽,本身的丰富情节性和情感张力已经感人至深,所以我们选择最少雕饰的编配,原味体现旋律本身的细腻动人。一把小提琴,仿佛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精灵,在暗夜中飞舞,在时光中低诉;一架钢琴,仿佛心灵海洋的一个遥远岛屿,在那一头露出剪影般的海岸线,用风与光的方式应和着悸动的歌声。
就这样沉醉于《月亮河》梦一般的柔美波光,沉醉在《纯真年代》唯美精致下的心潮暗涌,沉醉在《邮差》海风一样的质朴清新,沉醉在《一颗小星星》的璀璨灵动,沉醉在《教父》粗砺中的偶尔柔情,轻轻地:
“Speak softly love
And hold me warm against yourheart
I feel your words
The tender trembling momentsstart……”
专辑邀请海外著名的华人小提琴演奏家柴亮主奏。这位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与许多著名乐团合作过的青年才俊,曾任教于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音乐教育殿堂——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并且多年担任“现代小提琴教母”多罗茜·迪蕾的助教。在世界小提琴舞台上他有着大师的翩翩风度,而在精雅气质的专辑中则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与充沛的激情的完美结合。身价百万的名贵小提琴与斯坦威钢琴光芒合璧,璀璨的音色由于细腻的情感形成精妙无双的配合问答,实为不可多得。
为了保证乐曲情绪的饱满度和完整性,这张专辑用完全同期的方式一次性录制完成,录制过程中不时闪现旋律与情感随性碰撞的灵感火花,十分珍贵而且真实。亚洲现场录音大师李大康坐镇数百平米大录音棚,完美记载并提升了动人心弦的每个音符。专辑录制后专门送到日本,在JVC的XRCD技术中心由著名的音频后期专家精湛制作,确保音乐完美品质。
来吧,拉起窗帘,在这光影暧暧的午夜,挑一支旧曲,邀一杯醇酒,轻扶时光的肩头,共舞到醉。
1.美国往事 Theme From OnceUpon A Time In America
Ennio Morricone
2.一颗小星星 Estrellita Theme From They shall have music
Ponce-Heifetz
3. 闻香识女人 Theme From Scent of a Woman
Carlos Gardel
4. 爱情故事 Theme From Love story
FrancisLai
5. 辛德勒的名单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John Williams
6. 纯真年代 Theme From The Age of Innocence
Elmer Bernstein
7. 多瑙河之波 Danube Waves
JosephIvanovici
8. 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ndrew Lloyd-Webber
9. 邮差 Theme From Il Postino
Louis Bacalov
10. 蒂凡尼的早餐 Theme From Breakfast At Tiffany’s
Henry Mancini
11.琴韵补情天 Theme From The Eddy DuchinStory
George Duning & MorrisStoloff
12. 日瓦戈医生 Theme From Doctor Zhivago
MauriceJarre
13.教父-爱的主题曲Theme FromGodfatherI
NinoRota
14.教父–教父华尔兹 Theme From GodfatherII
NinoRota
15.教父-怆然的时光 Theme From GodfatherIII
NinoRota
分享瑞鸣唱片的专辑《重逢有日》
http://music.163.com/album/7058/?userid=583694135
(@网易云音乐)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试听)
购买地址
微店:
CD版: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6871459(复制链接可进行购买)
蓝光版: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6913628
XRCD版: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6879275
京东:
CD版:https://item.jd.com/10701019615.html
蓝光版:https://item.jd.com/10734957712.html
网易严选:
CD版:http://you.163.com/item/detail?id=1176015&_stat_area=1&_stat_referer=search&_stat_query=%E7%91%9E%E9%B8%A3%E9%9F%B3%E4%B9%90%E9%87%8D%E9%80%A2%E6%9C%89%E6%97%A5&_stat_count=1&_stat_searchversion=0
日本民谣《荒城之月》,苍凉且凄美
何 为 民 谣 ?MínYáo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
民谣内容丰富,有宗教、爱情的,也有饮酒、战争的。它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提到民谣,一定会有人想到吉他和听起来不甚高兴的男性嗓音,充满意象的歌词等等。
总之处处透着情怀,不可把它与大流行歌曲等同,这是中国民谣的一些小特色。如果抬眼看看世界,可以发现全世界人把民谣玩出了多种多样并十分有趣的玩法。
比如,意大利民谣热情,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
何 为 民 谣 ?MínYáo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
民谣内容丰富,有宗教、爱情的,也有饮酒、战争的。它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提到民谣,一定会有人想到吉他和听起来不甚高兴的男性嗓音,充满意象的歌词等等。
总之处处透着情怀,不可把它与大流行歌曲等同,这是中国民谣的一些小特色。如果抬眼看看世界,可以发现全世界人把民谣玩出了多种多样并十分有趣的玩法。
比如,意大利民谣热情,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
英国民谣懒散,讲一个舒适和气氛,听的时候容易脑补草原羊群的景象。
美国民谣即乡村音乐,不像英国人一样老实,乡村吉他演绎出浓厚的左轮牛仔风情。
最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民谣,音乐很不错,歌词里总有白桦树,只是俄语的颤音配上深情的唱腔每每让人发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谣,不同的民族音乐里分别有着属于本民族唯一的音位排布,混合着民族乐器,造就了它们的动人之处。
而日本民谣多为摇篮曲、出海歌一类,乐器多采用尺八、竖笛、笙,听来有独特的邪气却音律别致,犹如高岭之花。
还记得17年奥斯卡乌龙过后,电影《爱乐之城》被大家所知晓。
在影片的一开始,塞巴斯蒂安在自己的敞篷车上调整着自己的车载音响,是几个小节的爵士风格的音乐片段。
后来,在塞巴斯蒂安家里,那段与姐姐关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后,小塞倒了一杯咖啡,在唱机中放了一张唱片,开始练琴。
这首曲子,与开头是同一首。
反复弹了几个小节后,场景随着音乐一起过渡至小塞工作的酒吧,这曲子后面的部分,我们终于也能听到了。
这是一首日本民谣,电影中我们听到的是爵士钢琴大师塞隆尼斯·孟克改编后的版本。
其实,这首曲子对于很多朋友,应该并不陌生。
这首曲子名叫荒城之月(Kojo no Tsuki| 荒城の月),由日本近代音乐之父泷濂太郎创作。在许多人眼里,这首曲子几乎就是日本的第二国歌。
在日本,不论成年人还是中小学生,都会吟唱这首诗歌。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苍凉的月色浸着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古道西风瘦马似的离别,将人生的冷峻寄托于千年不变的孤寂与落寞。
曲子是著名诗人土井晩翠1901年为纪念毁于战火中的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城遗址创作了这首短诗,最早载于日本明治时代五年制中学音乐课本,是1901年应东京音乐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编辑新音乐教材的需要而诞生的作品。
这篇“荒城之月”的题目勾起了他的幽思,以会津藩的鹤ヶ城(幕末戊辰战争的发生地点)为背景,创作了四段优美哀凄的诗文,非常动人。
凄美易逝的樱花、不期而至的各样天灾使这个岛国的居民虽然过着精致到骨子里的生活,却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无常感,这首诗歌是对无常感的最好诠释。
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
杯踪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
千年苍松叶繁茂,弦歌声悠扬。
往昔繁华今安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战场寒霜布,衰草映斜阳。
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
雁影剑光相交映,离别断人肠。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怆。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凄凉。
月儿依然旧时月,冷冷予清光。
颓垣断壁留痕迹,枯藤绕残墙。
松林唯听风雨急,不闻弦歌响!
浩渺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荣与兴亡,瞬息化沧桑。
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
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
瑞鸣音乐新出的专辑《荒城之月》,将以音乐讲述慷慨苍凉的历史故事,和悠远壮阔的乡野传奇制作人叶云川深入千年传统,在历史长河中自由幻想中日演奏家以高超技艺即兴合奏。
经久流传的两国传统民谣尺八、古筝、 二胡 、太鼓倾情演绎。极具张力日本资深录音师小岛幸雄匠心精湛,于东京1200座音乐厅同期录制中国录音大师李大康功力超凡 混音再现古典艺术韵味悠长倾听东瀛列岛的古朴乐声。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瑞鸣十五周年,感恩一路有您!这里有您的唱片待领取~
小编提醒
文末有生日福利,不要错过哦~
十五年前的今天
第一张演奏专辑创作完成
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牌诞生
瑞鸣音乐·Rhymoi Music
我们从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三国》
到还原敦煌古乐的《明月映敦煌》
再到如今热烈奔放的《拉丁似火》
从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关栋天
到中国好声音的王韵壹
创立十五年来
瑞鸣音乐
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
求精求纯
无悔投入
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为己任
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
在世界各地音乐听众中赢得了优质口碑
瑞鸣总是以洗...
小编提醒
文末有生日福利,不要错过哦~
十五年前的今天
第一张演奏专辑创作完成
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牌诞生
瑞鸣音乐·Rhymoi Music
我们从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三国》
到还原敦煌古乐的《明月映敦煌》
再到如今热烈奔放的《拉丁似火》
从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关栋天
到中国好声音的王韵壹
创立十五年来
瑞鸣音乐
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
求精求纯
无悔投入
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为己任
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
在世界各地音乐听众中赢得了优质口碑
瑞鸣总是以洗净铅华的姿态
用音乐来贴近最微细的感情
唤起许久不曾领略过的温暖回忆
从传统到时尚,从原生态到世界音乐,瑞鸣音乐品牌下的出品序列里,每张作品各不相同,争奇斗艳。但一直不变的是原创精神和坚定不移的艺术品位。《伶歌》、《小曲儿》、《敕勒歌》、《一路莲花》光是这些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独特的“中国气息”。瑞鸣希望通过对中国音乐多形态、多角度的精妙展现,来推动世界对中国音乐的热切关注。
多年来,瑞鸣音乐创作制作的音乐作品曾多次荣获“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中国金唱片奖”、“中华优秀出版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百余个奖项。正是摒弃了各种直接便捷商业利诱,坚持呕心沥血的原创精神,坚持扎根五千年深远华夏音乐辽阔版图,承载起文化推广与中国音乐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使命,才使得瑞鸣品牌具有了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未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用心做音乐的理念将会一直坚守。
瑞鸣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创作和推广中国音乐作品,制造出一张张独特的名片,不仅让这些音乐为广大的中国听众所喜爱,也为世界奉献更多的艺术作品,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今日这些作品和理念将有着特殊的意义。
正如瑞鸣的logo形象所刻画,初生的小鸟终将成为大鹏,与生俱来的飞翔的潜质终将使稚嫩的试飞成为展翅。音乐有多宽广,未来就有多远大。充满原创精神和音乐个性的瑞鸣,必将在中国的音乐版图上,翱翔万里。
瑞鸣十五周年,
感恩一路有您!
作为感恩回馈老朋友瑞鸣特推出以下福利~
活动时间
2018年8月8日-2018年8月14日12:00
活动内容
关注本公众号并将本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①
集齐18个赞截图发给后台
送网易云音乐一个月会员
②
集齐38个赞截图发给后台
成为瑞鸣官方微店会员
享九五折优惠
③
截图发给后台无需集赞
抽取一名送DSD版碟片一张
(可中奖用户自己挑选
开奖时间为8月14日18:00)
④
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聊一聊
您对瑞鸣想说的话
或您关于十五周年的故事
小编会抽取三位
送CD版碟片一张
(可中奖用户自己挑选)
注:截图发送至后台需注明参与①②③④哪一个活动
本文图片来自瑞鸣音乐官网
当你的黑胶脏了
尽管黑胶已经是世界上最顽强与耐用的音乐载体之一,但这也并不代表它们不会被污垢与灰尘所侵害。在我们不断买入黑胶,增添我们的音乐收藏的同时,忽略黑胶的保养与清洗是件正常的事。甚至你买到的二手唱片本身就已经“半截入土”,你可不希望淘到的尖货儿放不出声吧。
what a art!
一张崭新的黑胶会比你预想还要快的出现一些磨损,更不要说你在跳蚤市场淘到的那些未经清理的二手碟。指纹、灰尘、静电、划痕,所有的这些都会让你的唱片产生不必要的噪音。设想一下你给姑娘放你俩都喜欢的音乐时,出现吱啦乱响而产生的尴尬气氛吧。。。
别着急,这有些亡羊补牢的办法!
尽管黑胶已经是世界上最顽强与耐用的音乐载体之一,但这也并不代表它们不会被污垢与灰尘所侵害。在我们不断买入黑胶,增添我们的音乐收藏的同时,忽略黑胶的保养与清洗是件正常的事。甚至你买到的二手唱片本身就已经“半截入土”,你可不希望淘到的尖货儿放不出声吧。
what a art!
一张崭新的黑胶会比你预想还要快的出现一些磨损,更不要说你在跳蚤市场淘到的那些未经清理的二手碟。指纹、灰尘、静电、划痕,所有的这些都会让你的唱片产生不必要的噪音。设想一下你给姑娘放你俩都喜欢的音乐时,出现吱啦乱响而产生的尴尬气氛吧。。。
别着急,这有些亡羊补牢的办法!
检查唱片是否有明显痕迹和瑕疵
使用黑胶唱片刷去除所有灰尘和静电
在问题区域喷洒清洁液
做圆周运动擦拭干净
冲洗并擦干唱片
妥善保存黑胶唱片以防日后出现问题
01
检查唱片是否受明显痕迹和瑕疵
在柔和、明亮的光线下,查看表面是否有任何变色,污迹和指纹。这些问题尤为重要,需要在买下它们之前留意清楚。有时候,你买的二手唱片可能需要整个被清理。
02
使用黑胶唱片刷去除所有灰尘和静电
就像在擦地之前要先扫地一样,在使用清洁液之前也要先去除灰尘和静电,这样会让你的清洁过程轻松许多。使用的指定工具一般是长而柔软的刷子,确保在不损坏唱片表面的情况下清除碎屑。有很多牌子的清洁刷,但我推荐Audioquest唱片刷。
03
在问题区域喷洒清洁液
一旦确定要用上强力清洁液,就要格外注意,仅将液体喷洒在需要清理的黑胶部分,小心避免接触任何黑胶以外的地方,如标签,因为清洁液的腐蚀性非常强,不慎撒上结果不堪设想。
04
擦去瑕疵和指纹
将清洁溶液喷涂在唱片表面后,用干净的细纤维或棉布绕黑胶做圆周运动擦拭并施加压力。这将有助于消除污垢。
05
冲洗并擦干唱片
使用喷雾瓶小心地冲洗掉任何剩余的清洁溶液。在准备好存放之前,使用干净的布擦干唱片。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留下任何新的指纹。最好通过边缘或标签处理黑胶唱片。
06
正确储存黑胶唱片以防止将来出现问题
一般情况下~ 你真的知道如何收藏黑胶吗?~ 此外,你手上的油脂也会被黑胶表面吸收,让唱片贬值,所以拿唱片之前擦擦手,对她好点。。。之前我就提过“别用你的脏爪子摸唱片”不过被评论,说我说话不中听,那你还是用脏手点手机听音乐吧。
如果你有海量的唱片,以上所述很显然不适合你,要把他们都清洗一遍,估计你会对音乐失去热爱,所以你也许需要一个黑胶清洁机。它能显著提升清洁效率,尽管它价格不菲,但如果你是以贩养吸的爱好者,那这笔账就划算得多了。
本文转自公众号【黑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