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问我要不要买一只鸡。
“好啊,那你要不要跟你的鸡来一张最后的合照?”
家里有两只鸡,每只有三斤多一点,十五块一斤,合计一下,能卖到一百来块钱。
小鸡仔十块一只,卖了两只大的可以给家里添十个小鸡仔了。
“就像娶媳妇儿一样,要添新才有进步呐。”
我被她朴实的幽默感给逗乐了,索性坐下来和她们聊了起来。
她显得很激动,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大堆,彝语夹杂着汉语,末了,我一句也没听懂。
我只好转回头请她的儿媳妇和孙女儿做翻译。
“她说你人好,一般的汉人看见彝族老木苏(老奶奶)都是吐口水,觉得看不起我们,你陪她聊天她很开心。”
我突然语塞了,原来直到今天还存在着这样的彝汉问题。
那此时此刻...
她问我要不要买一只鸡。
“好啊,那你要不要跟你的鸡来一张最后的合照?”
家里有两只鸡,每只有三斤多一点,十五块一斤,合计一下,能卖到一百来块钱。
小鸡仔十块一只,卖了两只大的可以给家里添十个小鸡仔了。
“就像娶媳妇儿一样,要添新才有进步呐。”
我被她朴实的幽默感给逗乐了,索性坐下来和她们聊了起来。
她显得很激动,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大堆,彝语夹杂着汉语,末了,我一句也没听懂。
我只好转回头请她的儿媳妇和孙女儿做翻译。
“她说你人好,一般的汉人看见彝族老木苏(老奶奶)都是吐口水,觉得看不起我们,你陪她聊天她很开心。”
我突然语塞了,原来直到今天还存在着这样的彝汉问题。
那此时此刻,她拉着我的手,笑容慈祥,温暖又亲切地和我聊着天,并没有把我当成她不喜欢的汉人,将心比心,我又何尝不该心存感激呢。
“家里有三个孙子, 这个是小孙女儿,8岁了,读二年级,学习还不错,我们家就指望她了,家里出个文化人,我们脸上才有光哩。”
“大孙子20,二孙女儿18,他们俩都没有读书了,跟着他爸去外面打工了,我们彝族家现在娶个媳妇儿要给二十万彩礼,大孙子差不多也该成家了,所以得抓紧赚钱呢。”
我知道彝族家的风俗,一般情况是,文化程度越高的姑娘出嫁就能得到越多的彩礼,08年我高二的时候,一个彝族同学的姐姐是南航的空姐,她出嫁,56万。
“像你这么有文化,以后嫁人了准备要多少彩礼啊?”
“我么?哈哈,我是免费的,不要钱,说不准儿还要倒贴呢。”
“就是你文化程度太高了,不然我都想找你做孙媳妇儿啦。”
“为什么呀?因为娶我不用花钱么?”
“不是,因为你是个好姑娘。”
一句话,突然让我内心变得柔软,因为那些温暖的人,我也开始想,嗯,不如做一个好姑娘吧。
他有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都很会赚钱。
村里人都很羡慕他有三个争气的儿子。
他们修了三栋楼,纷纷从老房子搬出去了。
就剩他一个人,老房子瞬间变得空荡荡的。
他每天坐在路口的石头上,呆呆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从清晨到日暮。
他很久没有好好说话了,有点口齿不清,我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清,他让我帮他拍几张照。
我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说,你拍得真好,要是老伴儿还在就好了,我和她还没合照过哩。
他对着我笑,天真得像个孩子,“你猜我多少岁了?”
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激动地告诉我:“我今年都91岁了。”
脸上的笑容一闪而逝,他突然低落地垂下头,喃喃自语道:“我今天91岁了,只有老伴儿一个人记得。...
他有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都很会赚钱。
村里人都很羡慕他有三个争气的儿子。
他们修了三栋楼,纷纷从老房子搬出去了。
就剩他一个人,老房子瞬间变得空荡荡的。
他每天坐在路口的石头上,呆呆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从清晨到日暮。
他很久没有好好说话了,有点口齿不清,我听了好一会儿才听清,他让我帮他拍几张照。
我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说,你拍得真好,要是老伴儿还在就好了,我和她还没合照过哩。
他对着我笑,天真得像个孩子,“你猜我多少岁了?”
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激动地告诉我:“我今年都91岁了。”
脸上的笑容一闪而逝,他突然低落地垂下头,喃喃自语道:“我今天91岁了,只有老伴儿一个人记得。”
她耳朵不好。
就因为这个,小孙子的头上摔了好几个包。
小孙子才一岁多,这不,刚学会走路,儿子和媳妇儿就去城里打工了。
剩下她一人在家照顾小孙子。
男人死的早,家里还有一头牛,三亩田全靠它。
它可是家里的得力干将,必须得伺候好了,所以不论刮风下雨,她每天都满足它一大背篓青草。
平日里小孙子不离手,走路不稳她就寸步不离地跟着,所以几乎没时间去割草。
每天只有趁中午小孙子午睡的那一小段时间可以去割割青草,她也不敢走远,就在家门口的田埂上割。
但她耳朵不好,好几次小孙子醒了,哭得厮声力竭她都听不见,孩子在一米多高的大木床上边哭边爬,爬着爬着一跟头栽地上,额头立马鼓起一大个包。
她又气...
她耳朵不好。
就因为这个,小孙子的头上摔了好几个包。
小孙子才一岁多,这不,刚学会走路,儿子和媳妇儿就去城里打工了。
剩下她一人在家照顾小孙子。
男人死的早,家里还有一头牛,三亩田全靠它。
它可是家里的得力干将,必须得伺候好了,所以不论刮风下雨,她每天都满足它一大背篓青草。
平日里小孙子不离手,走路不稳她就寸步不离地跟着,所以几乎没时间去割草。
每天只有趁中午小孙子午睡的那一小段时间可以去割割青草,她也不敢走远,就在家门口的田埂上割。
但她耳朵不好,好几次小孙子醒了,哭得厮声力竭她都听不见,孩子在一米多高的大木床上边哭边爬,爬着爬着一跟头栽地上,额头立马鼓起一大个包。
她又气又急,眼泪在眶里打了好几个转转儿,心里更是后悔莫及。
一次一个包,一次一个包,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她听人说菜花油可以消肿,就给小孙子涂满一额头的油。
又红又肿的额头,覆盖着黄黄的菜花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儿子和他媳妇儿突然回来了。
看着自己儿子一额头的伤,儿媳妇儿目瞪口呆,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我,我……”
儿媳妇儿转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阴沉着一张脸,一把抱起孩子就进了屋里,她不合时宜的解释就那样尴尬地咽了回去。
儿子也一言不发,低着头跟了进去。
三天了,儿媳妇儿一句话也没跟她说,小孙子也不让她碰。
夜里,她起来上厕所。听到儿子房间里隐约传来争吵的声音,
“你去跟你妈说,带不好孩子我就把孩子带走。你看她,给我儿子摔成啥样儿了!她是不是觉得这孩子不是亲生的?”
“啪”
传来儿媳嘤嘤的哭声。
她叹了口气,回到房里躺下,突然眼泪就下来了。
第二天,儿子和儿媳要回城里干活儿了,走的时候把小孙子给她留下了,儿媳眼睛红红的,肿着半边脸,低头从她旁边走过,径直出了门,还是没有和她说话。
“妈,我们走了,孩子就交给你了。”儿子说罢也跟了出去。
中午了,小孙子睡着了,她今天没去割草,就站房门外守着。
她一直在掏耳朵。掏了很久。
她琢磨,要不,把牛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