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之旅——以弗所古城遗址(下)
穿过大理石铺就的主干道,迎面看到公元114年建造的赛尔苏斯图书馆,尽管已经残破不堪,今天能够看到较完整的部分就是图书馆的正面,但据说该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第三大图书馆。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帕加玛图书馆。立柱间还摆放的四尊希腊美女雕塑是复制品(原件收藏在维也纳以弗所博物馆中)。在遗址的中心,还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公共厕所,三面墙下各十二个座位并排排列,座位下方据说有流水不断冲刷,以保持清洁,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厕所。(摄于2024年4月)
土耳其之旅——以弗所古城遗址(下)
穿过大理石铺就的主干道,迎面看到公元114年建造的赛尔苏斯图书馆,尽管已经残破不堪,今天能够看到较完整的部分就是图书馆的正面,但据说该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第三大图书馆。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帕加玛图书馆。立柱间还摆放的四尊希腊美女雕塑是复制品(原件收藏在维也纳以弗所博物馆中)。在遗址的中心,还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公共厕所,三面墙下各十二个座位并排排列,座位下方据说有流水不断冲刷,以保持清洁,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厕所。(摄于2024年4月)
广州市文化馆•竹提琴。
第一次见到,长见识了。
2025年4月19日于广州市文化馆非遗馆。
附转,
竹提琴(粤语地区传统乐器)
尺寸:长0.71米,宽0.13米
简介:
竹提琴属于粤语地区的擦弦乐器,又称“竹筒提琴”。其音色圆润清晰,常用于粤剧和粤曲的伴奏。
在广东民间音乐中,它主要用于开平平哥、新马腔等曲种的伴奏,也用于潮乐、汉剧等地方戏曲中。结构特点:
琴筒为竹制,琴面雕刻精美,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性。
琴头雕有兽首,体现出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的风格。
琴弓夹在两根弦之间,演奏方式与二胡相似。
用途:
常用于民间小型...
广州市文化馆•竹提琴。
第一次见到,长见识了。
2025年4月19日于广州市文化馆非遗馆。
附转,
竹提琴(粤语地区传统乐器)
尺寸:长0.71米,宽0.13米
简介:
竹提琴属于粤语地区的擦弦乐器,又称“竹筒提琴”。其音色圆润清晰,常用于粤剧和粤曲的伴奏。
在广东民间音乐中,它主要用于开平平哥、新马腔等曲种的伴奏,也用于潮乐、汉剧等地方戏曲中。结构特点:
琴筒为竹制,琴面雕刻精美,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性。
琴头雕有兽首,体现出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的风格。
琴弓夹在两根弦之间,演奏方式与二胡相似。
用途:
常用于民间小型合奏,尤其适合表现细腻、温婉的旋律。
也用于教学和表演,展现粤语地区独特的音乐韵味。
以下是竹提琴与二胡的主要区别:
一、结构与材料上的差异:
竹提琴主要以整段竹子为共鸣筒,外观上常雕刻龙头或狮头等装饰,琴身和琴杆也多为竹制,整体具有浓郁的岭南工艺风格。其共鸣筒前部可能是开放式或有雕刻镂空,与一般封闭结构不同。相比之下,传统的二胡通常采用红木、紫檀等硬木制作琴杆,共鸣筒为木制,并覆盖蛇皮作为音膜,这是其声音厚实、穿透力强的重要原因。
二、音色与音量上的区别:
竹提琴的音色相对清脆柔和,适合表现细腻、轻快、温婉的旋律,但音量较小,适用于室内小型合奏或戏曲伴奏。二胡则音色浓郁浑厚,音量大,音域宽广,表现力更强,既能抒情又能激烈奔放,适合多种演奏场合,包括独奏、合奏和大型民族乐团。
三、使用范围与演奏场景的不同:
竹提琴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等粤语文化区域,多用于粤剧、粤曲、南音、开平平哥、新马腔等地方曲艺中,是地方民乐的代表乐器。相比之下,二胡的使用遍及全国,不仅是地方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团中的常见独奏乐器,有许多为二胡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
四、演奏风格的差异:
竹提琴演奏风格注重旋律的流畅与情感的细腻表达,音色温和,强调地方文化的表现;而二胡则具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既可以传达哀婉动人之情,也可演绎奔放激昂之势,艺术表现层次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