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为,尤格·索托斯,万物归一者。
全知全能(指到处散发的光线无所不达),
万千时空之门扉(指泡泡中间的洞),
祂即是门,即是钥匙(指祂不想打开洞你也不能抢行掰开(?!))
亿万光辉的集合体(指发光量巨大甚至有数层光环)
(毕竟都万物归一了所以只有一个球)
目睹本尊的人请自觉SC1D10/1D100
————————————————————
站外转载请告知并注明出处,蟹蟹配合。
禁止商业使用,本作品适用CC BY-NC 2.5协议
其名为,尤格·索托斯,万物归一者。
全知全能(指到处散发的光线无所不达),
万千时空之门扉(指泡泡中间的洞),
祂即是门,即是钥匙(指祂不想打开洞你也不能抢行掰开(?!))
亿万光辉的集合体(指发光量巨大甚至有数层光环)
(毕竟都万物归一了所以只有一个球)
目睹本尊的人请自觉SC1D10/1D100
————————————————————
站外转载请告知并注明出处,蟹蟹配合。
禁止商业使用,本作品适用CC BY-NC 2.5协议
浮躁的社会…人都看不见灵魂的美丽
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追星,尤其是身边有狂热的粉丝,花大价钱买各种周边,偶尔对着屏幕呜呜地哭。当然我也有喜欢的演员,情到深处也感到铺天盖地的眼泪,比如我说,小本真好,小本是星星。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这两种状态并不统一,但就在刚刚,我脱下试穿的裙子时突然意识到,没有区别,我们投降的都是美。
从前我写这个世界对长相优越的人有太多偏爱,确实是这样,构成当今偶像群体的人类中少有相貌平庸者,而往往这些平庸者出名也并不因为其相貌。就是说美丽的人拥有更多选择权,在向世人展示的时候有更多切面。所以就算是在美貌嫌疑犯的照片下,也有人说“长得这么好看出来...
浮躁的社会…人都看不见灵魂的美丽
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追星,尤其是身边有狂热的粉丝,花大价钱买各种周边,偶尔对着屏幕呜呜地哭。当然我也有喜欢的演员,情到深处也感到铺天盖地的眼泪,比如我说,小本真好,小本是星星。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这两种状态并不统一,但就在刚刚,我脱下试穿的裙子时突然意识到,没有区别,我们投降的都是美。
从前我写这个世界对长相优越的人有太多偏爱,确实是这样,构成当今偶像群体的人类中少有相貌平庸者,而往往这些平庸者出名也并不因为其相貌。就是说美丽的人拥有更多选择权,在向世人展示的时候有更多切面。所以就算是在美貌嫌疑犯的照片下,也有人说“长得这么好看出来做网红多好”。我们姑且不谈论社会对犯罪的态度,仅仅从这里能看出的,是美的绝对吸引力。就算这个美单薄到只有皮肉,也仍然具有高于常人的力量。这种对美的普遍折服到底是对美的尊重还是物化,确是很难判断。你说美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何以不像舟水,即美的持有者必须通过另外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美,并完成生存。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美在人格上占领高地后其实削弱了美本身的主体意识。就像即便流量明星拥有美貌,但他依附的仍然是粉丝,美一旦被众人推上神坛接受膜拜,其生存的可能性就缩减为美这一条道路。表面看起来美是光鲜亮丽与数不尽的钱财,也确实是这样,但他注定要走过万人的头顶而不能跌落,这整个过程是单一、浅薄而危险的。
我认为我喜欢小本和室友喜欢tf的不同不仅在于方式,还在于我们喜欢的人并不相仿。即演员和曝光度非常高的歌手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认真去想,这两种状态需要的心力并不能说谁高谁低。就像看美剧的鄙视看韩剧的一样,似乎喜欢老一辈演员的人很难喜欢现在的明星,喜欢国外影星的看不上国内的影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你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他总能用自己的逻辑向你展示他对美的构架。大家并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往往导致互相辱骂,有一次我甚至看到一个女孩子说一个女明星是不是死在医院了。我深感震惊而觉得不必要,人的恨意在这些遥远的人身上到底能有多浓郁呢,你喜爱的和你厌恶的与你距离同样远,他们才是同一个领域的人。人在网络上投入的爱恨到底能有多真,或者能有多抵御现实的痛苦呢。
很难说这个女孩子讨厌某个明星的原因就是简单的不喜欢她的相貌表演,能真情实意地恨一个人,那这个人身上一定有某些部分掀起了自己的伤疤。又或者大家在网络上就是逞口舌之快,爱恨都是一瞬,关闭网络现实仍然是打不通的墙壁。
我和友人谈起我并不明白关于打榜一类活动,因为所有数据都操控在粉丝的手里,大家在粉丝群里投票,投来投去粉丝数量并不见得增多,还要防对家比自己投得多,但这数据本来就是虚假,还要用虚假去和虚假对比,我看不出任何必要。友人说追星就是在追自己,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明星并以为正确,就为了这种共鸣感一头扎进粉丝活动。是这样,我们喜欢某个偶像,就算是最简单粗暴的容貌也需要共鸣的基础。就是说我们热爱的这个人,一定有我们想要成为的部分,和鼓励我们的部分。我们在美身上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美,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眼睛投射的美,所以你和美中间永远隔着你自己。
我们误以为我们爱的是偶像,其实剥开所有爱的偶像的影子,你会在他们身上找到共同点,而这个点正是你爱你自己的那一部分。人都总是自恋的,即便是说着人间不值得,我很丑陋我是毫无价值的人,都还是把一部分自己托付在了美身上。这样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对美有划分,是因为共鸣的关系而感受不到一些美。这太正常了,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你感受不到的美只是因为你们无法共振,所以嘲讽谁喜欢谁其实也很无聊。如此也可以理解粉丝愿意为偶像做很多事,有些像对待爱人一样去爱画像,因为归根结底他们是在为自己做这些事。
但从前不是这样的,我是说交付一部分自己的对象改变了。在演员明星还只是一个和汽车产业没有不同的行业时,人们有时间和目光去看哲学艺术文学科学。我不能说看一本书感到的震颤和看一个明星感到的震颤力度不同,我只能说是我们选择了后者。现代媒体发展的奥义就是刺激,不停地刺激人的感官,所以有每分钟都在刷新的榜单。变化是一种动态,让人跟着动的一种情绪,在这种状态里我们会获得另一种休憩。理应是休息时应该睡觉,但你问追星的人,他们追星的时刻才是他们最放松最舒服的时刻。这就是说这些高速变化的影音图像在麻醉我们的神经,为现代人塑造精神的伊甸园,把人从密不透风的现实解救到另一个严丝合缝的幻境。
哲学艺术需要时间,需要完整的精神去进入,它对现代人,或者说现代媒体要求太高了。波德莱尔写居伊发现了现代生活的美,现代生活是什么呢,是在瞬间里凝聚的美,是海德格尔永远的痛。如果说确实在新兴媒介刚刚发展起来的时代,瞬间的美值得赞颂,它是与田园牧歌的恒定相抗衡的美,那如今短暂与变化的美已经异化成最底层次的感官刺激,美的产业链,在金钱的转轮下,神圣与世俗同高,终于跌落神坛。
今天我去想小本和其他明星,他们都是装在玻璃瓶子里的人,我爱的人不是真正的小本,她爱的人不是真正的那个人。我和她都是悬崖下抬头的人,小本和他都是崖上高蹈的人,没有什么不同,金钱消解了形而上的禁忌下大家都沦为欲望的困兽,谁都不要可怜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