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前两天说好的那个《如何将人物写得更立体》的看法
首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可能是由外国语翻译成汉语的,至于原文如何,因为九月份vpn没缴费所以我不得而知。
因此仅就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的部分稍作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文章的主要观点:你【不可以】明白地介绍人物的心情,动作和状态等等“看不见的东西”,而【必须】通过侧面描写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想,并且把许多常用词汇从你的词汇库里删了出去,就像风暴英雄的禁用系统一样。这样同时迫使你去想新的、更少人用的词汇去表达的观点,讲述你的故事,也迫使读者的脑子不停运动:他怎么了?她发生了什么事?它是如何想的?这个字念什么?这个词什么意思?这句话说了些什么?
挖掘真相是人类的本能,对不懂的东西敬而远之也是(但...
首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可能是由外国语翻译成汉语的,至于原文如何,因为九月份vpn没缴费所以我不得而知。
因此仅就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的部分稍作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文章的主要观点:你【不可以】明白地介绍人物的心情,动作和状态等等“看不见的东西”,而【必须】通过侧面描写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想,并且把许多常用词汇从你的词汇库里删了出去,就像风暴英雄的禁用系统一样。这样同时迫使你去想新的、更少人用的词汇去表达的观点,讲述你的故事,也迫使读者的脑子不停运动:他怎么了?她发生了什么事?它是如何想的?这个字念什么?这个词什么意思?这句话说了些什么?
挖掘真相是人类的本能,对不懂的东西敬而远之也是(但并没有多少人会去查,因为没有多少人会认真对待你的作品)。对方探不到你文字的底,自然会对它保留意见,或给出一个较高的评价,免得被人打成“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个很狡猾的吸引并唬弄读者的手段,它很好用,有时候能极大地掩盖文章本身的简陋和空洞,你说是不是啊,郭导。
除却话讲得有点极端以外(作为天朝人我想你们都懂选择题里有“必须”,“全部”,“所有”,“肯定”,“绝对/绝不”之类词语的选项大部分是错的),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技巧,一种大变活文的戏法。
如果你从文章举出的文本例子入手的话,大概就陷入了另一个困局:
我不觉得它所推崇的写法有多好!
虽然在读过
“李雷想知道韩梅梅是否愿意晚上和他出去约会。
你必须写这样的句子
这是一个早上,李雷错过了昨晚的最后一班列车,所以只能支付了高昂的打车钱回家。回家后他发现韩梅梅在装睡,因为韩梅梅从来不曾睡得这么安静过。以往,韩梅梅只会把自己的那杯咖啡放进微波炉里加热,这一天,两个人的咖啡都加热好了。“
这里,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没有打头那句“李雷想知道韩梅梅是否愿意晚上和他出去约会”的话,我会直接黑人问号的。
所以韩梅梅到底愿不愿意与李雷约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装睡,热咖啡,然后呢?我能想得到装睡是韩梅梅在等李雷回来,热两杯咖啡意味着她可能不会让彻夜不归的李雷跪键盘,至于是否约会,我依然不知道。装睡、热咖啡与是否愿意约会中间也许隔着无穷转折,也许韩梅梅在咖啡里下了点什么想让李雷一了百了呢?
而且我多嘴问一句:如果一部十万字的小说通篇都这样写的话,你会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我的脑子里会有无数的冗余信息,快要炸了。
难道说“李雷爱韩梅梅”一定不如“大四的时候,韩梅梅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日夜玩乐,将法硕联考的事情完全抛诸脑后。李雷与她们一起,出入酒吧夜场,挡开无数老痞子小太妹”么。不一定。这长长的句子可以作为前述短句的注释,但不能代替它。读者有权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根据你模模糊糊的语言去猜测和联想。尽管我知道你想营造万众撕剧情的盛况,但是稍有偏颇还是会落得“你怎么连话都讲不清楚”。
在用模糊暧昧的言辞、充盈的细节和意向来拓展思yi维yin空间的时候,请先把主干讲明白。
暂停一下,跑题了。好像是在说“如何将人物写得更立体”是吗。
对啊。
在我最新更新的创世学DLC里面我说过:体现出来的是塑造,定义出来的是设定。然而你得先有所设定——“他是什么”,才能进行塑造——“他怎么样”。尽管设定部分不拿出来见人,可是如果塑造的过程没有中心点,谁知道到时候又搞出什么大新闻来啊。可能原文作者默认他的读者都已经对自己的人物有所塑造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篇教程来说,被原文作者默认掉的东西并不能省略,既然是教程,就从零教起。(不过,万一原文都写了而汉译版被砍了呢,嗯,都是vpn的锅。)
这就是为何我从不推崇各种教人如何遣词造句和“写作技巧、技法”的教程,还有著名的“不要写这是一条狗,要写这是一条两岁的苏格兰牧羊犬”。文字这种东西,有人崇简,有人尚繁,有人热爱华丽精致,有人喜欢刚健朴实;有人写了一千个字,想办法把它压缩成一百个而意思不变,有人写了一百字,绞尽脑汁把它扩展成一千字。
这是人们的自由和喜好,并不能以“我喜欢,我觉得”为尺度而把文字分成三六九等,傻不傻啊。
新人文手建议第30条:请严格区分“我不喜欢”和“它不好”。
推崇你喜欢的可以,但请勿找一个你不喜欢的作为对比大加抨击。你还记的中学课本里的布封么,写《马》的那个。
最后,作为一个文手,一个用文字说故事的人,遣词造句也好、技法也好,这是你的基本功,你得有,但你必须有同样重要的另一样东西。我可以讲几句极端一点的话:有的人一辈子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他说起故事来,就像陈年的醇酒一般,也许泛黄,也许浑浊,但什么也掩盖不了那深沉浓厚的香气。为什么呢,难道他是天才吗,难道他是文曲星下凡吗?不是。他的阅历决定了他有东西可讲,你听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像农村的柴锅炖土鸡,一点也不精致,吃起来真他妈爽。
所以,除却文辞与技法,你得言之有物。这个物,与基本功同样重要。因为你是个说故事的人,而不是用文字在作画。
那么回到正题,到底要怎么将人物写得更立体呢?先把技法放下,多见见人吧。
【闲话】愿你永远苍翠
最近国内漫画行业大新闻很多,我就无脑跟个风,讲一点自己的经历吧。当然我不是画漫画的,文字行业花头也一样不少,你们懂的。
我写小说时间也不短了,在你们看到的本lof的法洛希尔系列,以及子博柿洞的好吃不好吃的东西以前,我也写了不少东西。玛丽苏中二黑历史我们就不说了。大一的时候我在写一篇叫做《无言歌》的傻白甜wow同人,当时一位在学生会的学姐有一天来找我,说要不要给某文化公司写小说投稿。
说句实话我当时是高兴得直接起飞爆炸的。
然后学姐给了我一张中翻中教程,大概是这个样子:
把
哈利根市的天空一片冷冽干净的灰蓝,在暖黄色环境光灯的照耀下把上午渲染得好像黄昏。
改成:
广州大学城的天空一...
最近国内漫画行业大新闻很多,我就无脑跟个风,讲一点自己的经历吧。当然我不是画漫画的,文字行业花头也一样不少,你们懂的。
我写小说时间也不短了,在你们看到的本lof的法洛希尔系列,以及子博柿洞的好吃不好吃的东西以前,我也写了不少东西。玛丽苏中二黑历史我们就不说了。大一的时候我在写一篇叫做《无言歌》的傻白甜wow同人,当时一位在学生会的学姐有一天来找我,说要不要给某文化公司写小说投稿。
说句实话我当时是高兴得直接起飞爆炸的。
然后学姐给了我一张中翻中教程,大概是这个样子:
把
哈利根市的天空一片冷冽干净的灰蓝,在暖黄色环境光灯的照耀下把上午渲染得好像黄昏。
改成:
广州大学城的天空一片青灰,干净冷冽,在橘黄街灯的照耀下,好似黄昏。
这样套作的小说,是每千字两块钱。顺便如果你向他们投原创的稿子,也是这个价。每千字两块钱是什么概念,那意思就是我敲两千字才能在当时学校食堂吃个醋溜白菜。
后来他们提价格了,翻了一倍,每千字四块钱,我只要敲一千字就可以吃醋溜白菜了。到这里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按着要求写了十六万字,可以赚到六百多元钱。我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编辑,编辑回复:什么时候可以出下一部?
我就蒙了,你以为写十六万字是很容易的事情吗。
我回复:可能要明年,最快了。
编辑表示来不急,要求我好好看看中翻中教程,争取两个月一部。
就在此时仿佛哪个好心法爷路过突然给我拍了个奥术智慧似的,我去了该公司官网。他们是以最低价买断小说给某小说网站充量的。
充量的。
这意味着你辛苦写的东西,哪怕写出花来,不仅被你贱卖,还被买家拿来垫桌脚。我想这肯定比没人买还难受。所以当时的我像个护崽子老母鸡似的要求退掉稿费解除合约。我的傻白甜同人文虽然没有多好,但也绝不会这么轻易拿去给你们垫桌脚的。
这是一个事情。此后我一直没怎么作死,没怎么积累素材。除了去17k写了扯犊子一般的4千来字,别的就没了。
后来就是,最近,在某个新兴的、办得还不错的同人站上。
这个站好像有点想拓展原创业务的苗头,于是来找我谈签约,让我写个类似标书的文件,大致包括人设、大纲什么的。我写了,编辑反馈:很不错,可以签约,这是合同,你拿去看看。
我就看啊。
这不仅是把我儿子买了,还要出公证断绝母子关系,还要出医学证明我不是我儿子的生物学母亲啊。当然他们保证会把我儿子培养得很好,又改漫画,动画,广播剧,游戏,还要出国留学,他们会给他这个机会,只要我把儿子卖他们。
你们觉得能信吗?
不能。
因为他们跟谁都是这样说的,而果真能混得那么好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未必是我,而公司却收走了无数人的未来。混的好固然是好,混得不好想走,而你的作品又越积越多,那就走不了了。
现在一些公司的模式,是买走你的未来,而且是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的路数。宁可砸我手里,也不让你拿出去赚钱。
这么一来,如果我签了这份合同的话,未经允许我就不能再创作此作中任何人物和设定的前传后转番外续集等等的各种衍生作。而非常不幸的是我拿去给他他们看的是《光与霜雪》,如果我签了这份合同的话,整个法洛希尔都不是我的了。
是不是超损的。
大概就是如果我卖了这个儿子,那么以后我哪怕生条狗都是他们家的了,我卖你这茬子菜,你连菜地都收走了,这块地未来二十年的产出都是你们家的。
集中收割,重点培养,突出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我没有自信能当上那个一将,但我现在还有权决定自己当不当那个万骨。
所以最后这合同我也没签。
然后朋友拉我去某小说网。我去玩了几天,中途电脑坏了,刚修好又赶上出私差,十来天没更新的样子,编辑找上门,聊了聊,说要签约激励一下我。
然后我也不怎么想签,就拒绝了。我想要那几个钱,又不差那几个钱。需求、贪婪和放弃中,我选了放弃。
诚然,我是个很肤浅的人,也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自己带来点收益,摸着良心说谁不想呢?爱不当吃不当喝,没吃喝爱也爱不了几天。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不想放弃,比如说我不想完全顺着读者的意思写,我不想一天到晚肝,我不想这样不想那样,想要自由还想要钱,然而我的水平并没到什么都顺着我来,最后还给我钱的境界,可我依然不想把我写的东西给贱卖了,或者还没拿到钱,就已经把未来一切可能都送给了别人。
野草在大自然可以长得很好,青翠旺盛,连片的野草也不失为一道风景。然而野草进了花园,固然有水有肥可以蹭得个温饱,可不开花,却是要被拔掉的。
我就是野草,愿我一直野下去,也愿我找到一座草园。
【闲话】关于你们家小孩的事情
你所设定的每一个角色,他们的一切权利都在你手中,你叫他们三更死,也只有你能让那他们活到五更。
他们可能是剧中人,在你所设立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人生。这是说写普通系列小说的,所以这种角色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叫“剧中人角色。”
他们可能是演员,在你不同的剧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是说设计个角色然后就开始无限au无限paro的,这种我们也给起个名字,叫“演员角色”。
剧中人角色和演员角色并没有高下之分。前者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们存在就是为了让你能讲好你的故事,他们就是非常典型的、本文第一句所说的那种情况:你叫他们三更死,也只有你能让他们活到五更。虽然总是把“他们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
你所设定的每一个角色,他们的一切权利都在你手中,你叫他们三更死,也只有你能让那他们活到五更。
他们可能是剧中人,在你所设立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人生。这是说写普通系列小说的,所以这种角色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叫“剧中人角色。”
他们可能是演员,在你不同的剧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是说设计个角色然后就开始无限au无限paro的,这种我们也给起个名字,叫“演员角色”。
剧中人角色和演员角色并没有高下之分。前者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们存在就是为了让你能讲好你的故事,他们就是非常典型的、本文第一句所说的那种情况:你叫他们三更死,也只有你能让他们活到五更。虽然总是把“他们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你了解他们的故事,而你现在要说这个故事”挂在嘴边,但实际上你左右着他们所有人的命运。
而后一种本来也没什么可说的,但他们却就经常被拔高到“孩子”的水平。人物设定者们往往会有三五个角色被冠以“孩子”之名,在发布相关作品的时候说“这是我儿子/女儿”。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也许是听谁说“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句话的本意是在说明作品对于一位创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慢慢的“设计人物”这项古老而有趣的活动就变成了“生孩子”,所设计出来的角色也就慢慢地不再是单纯的角色,而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不可以对这个角色不好,不可以说他不好,不可以不尊重他,不可以(扬言)要杀死他,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名言:这是我的孩子,如果是你你就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当然这是个人喜好了,只要你高兴,你管你的角色不要说叫儿子,叫爹叫妈叫祖宗也是你自己的事对不对。【本文暂不讨论伦理问题与教育问题。】
但是因为虚拟角色受到什么言论威胁、人身攻击、肉体折磨或者仅仅是对方没有把你所喜爱他的某个特点表现出来、对方脑内的他没有和你脑内一样罩着迷妹光环便发起怒来,不过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吵骂罢了。
我说这些不过是希望诸位能摆正虚拟人物的位置,如果你喜欢你的人物,请多写多画多完善,为他创造一幅美丽惊艳的人生长卷,而不是谁说他一句什么话了就翻天地吵骂,那不叫喜欢,不叫爱,叫护犊子,感动你自己,恶心全世界。
【闲话】到底是谁脑子有问题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
这话通常除了嘲讽无脑二刺猿外,基本上成了水平不咋地又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话的创主的挡箭牌了,要么就是不明所以的围观群众对那些对自己的坑稍微有点追求的创主的讲的,作用类似于“女孩子那么拼搏干嘛嫁得好就行了”。
世界观设定讲究一个自洽,需要一个完善,这是一些人(比如我)的追求和需求。因为我希望有一个自成一格的世界,它可以自己解释自己,它是虚构出来的真实,因为它每一步动作都有理有据,有足够的背景支撑。
这难道不是很棒吗?当然了,这是我的追求,我肯定觉得棒了。
有些人的追求不是这样的,他们只求一个能给他们当前脑洞以根基的东西,求一个能令他们想看的...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
这话通常除了嘲讽无脑二刺猿外,基本上成了水平不咋地又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话的创主的挡箭牌了,要么就是不明所以的围观群众对那些对自己的坑稍微有点追求的创主的讲的,作用类似于“女孩子那么拼搏干嘛嫁得好就行了”。
世界观设定讲究一个自洽,需要一个完善,这是一些人(比如我)的追求和需求。因为我希望有一个自成一格的世界,它可以自己解释自己,它是虚构出来的真实,因为它每一步动作都有理有据,有足够的背景支撑。
这难道不是很棒吗?当然了,这是我的追求,我肯定觉得棒了。
有些人的追求不是这样的,他们只求一个能给他们当前脑洞以根基的东西,求一个能令他们想看的剧情顺理成章发生的契机。
那这样就不好吗?当然不是。那是他的追求,对他来说有设定到那就足够了。设定是哪种设定,都是依作者需求而定。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完善自洽的世界观,你觉得你需要一个合法开车的背景,那么我们只要各取所需即可。
那么从虚拟世界寻求真实这话是哪儿来的?
它就发生在对设定的无限要求严谨,以至于钻牛角尖上。例如说用地球的物理定律到处强行套用的恶劣做法。这大概不是寻求真实,而是寻求优越感。
理论上,一个完全独立于地球,独立于人类世界的世界观,不带任何人类文明成分的世界观,是无法被人类所理解的,甚至更谈不上想象。就如同人类所幻想出来的外星人和神明,他们无一不带有地球的特征;或者长了俩眼睛一嘴巴的类人面庞,或者有动物植物的特征——这些都是人类基于自己的文明与自然环境思考出来的东西,至于外星人和神明本身长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所以虚拟与真实本就是分不开的,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被制作得相当有真实感的虚拟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股魔幻现实主义的气息,倒也是相映成趣。既然真实世界可以魔幻现实,为什么虚拟世界就不能趋向更符合人们幻想中美好的真实呢。
这是一回事。
另一回事是某些朋友很喜欢把他们家坑弄得险恶无比。动不动就死人,满世界的强权恶法男盗女娼,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一个配角,然后毫无征兆地库擦一下弄死他,来“营造出人意料的震惊”(讲道理你能把你的故事写完我才是最震惊的。)在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时候,他的意思是都是宁静祥和俊男美女正义战胜邪恶Happy Ending的世界太假了,他想要塑造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
这真实吗?
不一定。一个真实的世界必然是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恶,二者相对又统一,相需又相反。单纯的真善美是傻白甜,单纯的假恶丑是中二病,是从一个窠臼跳往另一个窠臼,从一个极端越向另一个极端的挣扎。
但世界总不是极端的,总也不是。
而且吧,“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这话本身也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说的,听信这话并且到处讲的人脑子有没有问题我也闹不清楚。
【闲话】权力在你手中到底变成什么了
可真是年底了,什么破事都出来了,真是个多事之冬。
诸位还记得你们小学的时候,没事就跟老师打小报告的人的丑恶嘴脸么?你有漫画书,不给他看,老师,他带漫画书来学校。你有零食,不给他吃,老师,他偷吃零食,你有游戏机,不给他玩,老师,他带游戏机。
所以到底错在谁?错在你。说了不许带漫画书零食和游戏机,可你还是带了。但你仅仅是无伤大雅地不遵守规则而已,带漫画书零食和游戏机来学校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
那么什么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呢?是打小报告。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打小报告么?
对啊,就是打小报告。我相信确实有些人是为了一腔正义的火焰而去打小报告的,但更多的人是因为没有得到你的漫画书、零食和游戏...
可真是年底了,什么破事都出来了,真是个多事之冬。
诸位还记得你们小学的时候,没事就跟老师打小报告的人的丑恶嘴脸么?你有漫画书,不给他看,老师,他带漫画书来学校。你有零食,不给他吃,老师,他偷吃零食,你有游戏机,不给他玩,老师,他带游戏机。
所以到底错在谁?错在你。说了不许带漫画书零食和游戏机,可你还是带了。但你仅仅是无伤大雅地不遵守规则而已,带漫画书零食和游戏机来学校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
那么什么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呢?是打小报告。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打小报告么?
对啊,就是打小报告。我相信确实有些人是为了一腔正义的火焰而去打小报告的,但更多的人是因为没有得到你的漫画书、零食和游戏机,或者是为了在老师面前博取一些青睐,这就是我所说的不可饶恕。
因为他们对某些东西的渴望,他们得到的自己渴望的东西,是建立在对你的伤害上的。而他们想要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不伤害别人的途径取得。你没妈么,你妈不会给你买零食么,你不能努力一点读书么,老师都喜欢努力读书的学生这没毛病吧???可是他们不,反而选择了牺牲你。
还是真的有人以为“得不到就毁掉它”是多么帅的事情?这在小说和漫画里很帅,但在现实里,尤其是落到真人身上来试试?表白不成杀人的,哪个不是恶性社会事件?
也许又有人说:你给他一点不就得了。
对啊,漫画书给他看无所谓,零食给她他吃无所谓,游戏机给他玩无所谓。但假如是我是个有名气的小说家,致力于创作某些不为当局支持的小说,而我的小说被某人抄袭,我把他揪了出来,他怀恨在心故向当局举报我呢?现在的贼都那么厉害的,学会利用公权打击报复咯。
别看了我就是再说深海先生,但我今天不是专门为深海先生鸣不平来的。
国家赋予人们监督的权力,本意是分散管理成本,也为了给人们更多的自治权,也不至于搞成管理员一言堂,但有些人却利用这弥足珍贵的权力,来打击报复(深海先生),排除异己(荒川右tag被举报事件),或者干脆作为消除我不喜欢看的东西的直接有效的途径(因为直接过去对人家说“你写的小说真难看,真恶心,我不喜欢,不准你再写了”绝对会被人挂起来婊啊同志们)。
这个人写的小说真难看,真恶心,我要举报他,不准他再继续写,免得脏我的眼。给他安个什么罪名呢,就说他危害国家安全吧。
至于那个人是不是真的威胁了国家安全呢,你以为平台管理员会去管吗?
一方面是懒政,另一方面是某些人太不把赋予你的权力当一回事了。
君子用规则约束自己,小人用规则打击异己,要当君子还是小人,你们自己看着选吧。
【破乎回答】怎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首先,本题主题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而不是如何创作微博热款长条,如何飞上网文榜首月入百万,如何炮制朋友圈万赞爆文,如何写好考场作文等等,只是单纯地谈论写作。
其次,既然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那么默认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现在是寻求提高,而不是基础入门。
写作的第一内驱力
写作是表达思想,故写作的第一内驱力是表达欲,是“我想写”,是“我有些东西需要用文字来表达”。但这是内驱力,不是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也可以,它只是触发表达欲的契机。我个人的写作目的,从“何以解忧唯有填坑”到“我不想改论文”,从“我构思了个新故事不讲出来浑身难受”到“这人写得什么玩应待我操作一波闪爆他狗眼”,但不论如...
首先,本题主题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而不是如何创作微博热款长条,如何飞上网文榜首月入百万,如何炮制朋友圈万赞爆文,如何写好考场作文等等,只是单纯地谈论写作。
其次,既然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那么默认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现在是寻求提高,而不是基础入门。
写作的第一内驱力
写作是表达思想,故写作的第一内驱力是表达欲,是“我想写”,是“我有些东西需要用文字来表达”。但这是内驱力,不是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也可以,它只是触发表达欲的契机。我个人的写作目的,从“何以解忧唯有填坑”到“我不想改论文”,从“我构思了个新故事不讲出来浑身难受”到“这人写得什么玩应待我操作一波闪爆他狗眼”,但不论如何,不论因何而写作,“有得可写”才是最最根本、最最重要的。
人脑是一座加工厂,必须先有所了解,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最终才有所表达。所以,请观察我们的世界,请汲取知识,请用汲取来的知识触动脑筋,请动脑筋,最后,请动笔。
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写什么,在写什么,想写什么。
“要写什么”是初衷是想要表达什么东西。就是你最初的梦想,你的表达欲,你的不讲出来浑身难受的故事。
“在写什么”是想要表达的东西被表达成了什么样子。每个写东西的人都懂,脑海中的堪比院线大片的画面写下来却干瘪无味的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最终被表达成了什么样子,这是由个人对文字的掌控和运用能力决定的。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上破乎收藏几个回答就能上去的。
“想写什么”是作品的理想状态。当然我不是说上千转发上万赞的理想,而是那种作者自己觉得“这文章令我很满意,我想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得恰到好处”的状态。我们把问题反过来问一句:“要写到什么样子,才能令我觉得满意?”为什么是令“我”满意而不是令“他人”满意,因为写作首先要娱己,其次才是娱人。你不为别人而写,你为你自己而写。
这三个点,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先不要动笔。它们实际上是给作者在脑子里描摹一个作品大概的轮廓用的,让作者在真正动笔的时候不至于写着写着写到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尴尬位置上。这个问题不应该在动笔之前就想好,而是应该随着作品进展,时时思考,时时修正,修正标准也修正作品。
多读多写多思考。
读,是学习,写,是练习,思考是把学习和练习的收获再精炼的过程。
在你写的东西里,四成是你个人的经历,四成是你读过的书,两成是你的思考。如果你还是学生,暂时没有多少经历,那就多读点书。
读书多好啊,可以直接观摩别人是怎么运用文字的,别人是怎么表达思想的,别人的思想又会给你以触动,撩拨你的脑筋。
写文章多好啊。把你从书里读来的、印在脑海里的东西加入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再表达出来,然后你就能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了。不要怕写。因为不论你写什么,十年以后都是黑历史。黑历史不可怕,无非是把从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思想表达抽出来做一个对比,而这么一对比,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很赞同曾经的自己,但你也可能发现“哇我以前写的那么烂的现在一看进步真大”或者是“我靠这个人是我吗怎么我以前写得那么好???”都是正常现象,看开些。
思考就比较简单,也比较难了。
思考包括”为什么人人都说《XXX》写得好,我从《XXX》中学到了什么?“这种阅读理解型的问题,也包括”《XXX》的优秀之处适合我的作品吗?如果适合,我应该怎么把它学到为我所用?“但是这样多少会失去单纯的阅读的乐趣,因为你不仅仅是为了开心而读书了。
少吹少装少逼逼。
写作很简单的,动动手指和脑子就行。我说的是动手指和动脑子,不是他妈的动动嘴皮子。
我的意思是,少把你的时间放在虚妄的自吹自擂、装逼和没事乱发表心路历程上。
甄别你听来的意见。
首先,你要清楚。并不是所有读你的文章的人都深谙写作之道,甚至有些人完全没写过考场作文和空间日志之外的东西。而你的文章下面的评论栏里是谁都可以发言的。这意味着在写作之路上你会听见许许多多的声音,你要学会怎么去分辨去甄别,怎么去芜存菁。请注意,有些人(相当一部分人)给出的意见完全是基于“我喜不喜欢”,“有没有令我暴风哭泣旋转上天疯狂打call”,“有没有戳到我心里的点”,“是否符合我的阅读习惯语言习惯”,这种意见听与不听是无所谓的。因为写作是先娱己再娱人,你的喜好和我一样,那很好,你的喜好和我不一样,那也没办法,为什么不去找你喜欢的,而非要来把我的喜好掰得和你一样呢。
甄别意见的一个比较简易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评论令你觉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那就是你应当听从的。如果一个人的评论令你怀疑他说得对不对,或者令你觉得妈的智障,或者带有主观喜好字眼的,那就是你不该听从的。因为你已经在寻求【提高】写作水平了,已经不是个连话也说不清楚的小学生了。
还有有些你不相熟悉的人上来就要求替你修改文章,或者直接把你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贴上来强迫你承认他改得好的,把你的文章逐字逐句加方括号吐槽的,让他有多远滚多远。这种人多半没安什么好心,也没什么本事,只是想拿你的文章给他自己找点优越感而已。
甄别你看到的教程。
教程和评论类似,适合你(和你的作品)的才是好的。
世界上的写作教程数也数不清。常见的有“如何让你的人物更生动”,“新人文手若干建议”,lofter有个博叫写作技法guide,专门收录这些东西。
但是。你不应该从写作教程学写作。那些只言片语通常是短小精悍的个人经验总结,可以是从某一个小出发点讲写作中某一个较为微观问题,比如如何生动地表达人物性格,如何理顺剧情,如何把故事写长,在有此方面需求的时候去读它们固然是可以快速地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就好像饥饿的时候填嘴巴的小零食,好吃,美味,立竿见影,但终究不能当饭吃。并且,它们多数是主观的,是别人的方法,不是你自己摸出来的套路,所以不一定完全适合你。
总之,写作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教程”,找适合你的,听你觉得有用的。
长一个坐的住冷板凳的屁股。
我还答过一个“如何排解写作孤独感”的题。
因为本文谈的是写作,而不是写网红爆款,所以冷板凳是必须要坐的。写作是一项比较没有观赏性的创作活动,比起绘画,音乐,书法,舞蹈之类的艺术形式,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劣势。可能你和你的朋友们,一个写作一个画画一个写书法,分别发展,最后他俩火了你还在为几个热度纠结。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就是为了几个热度纠结的那个。
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有人想要努力地把写作作出观赏性来,于是他们在一些直播平台直播写作。一个屏幕切好几块,一边放着音乐,一边摸只猫,手里打着字,嘴里感谢着观众打赏,我想这样的情景里想写东西应该挺难的吧。因为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就算是写个小白文也还得想想说什么呢,思维无法凝聚,还写个啥呢。后来好像是十多分钟打了两三行,不到一百字的样子,我没有看下去了。
我钦佩这位朋友的努力,但是最近去找,但是又忘记作者叫啥,找不到他了。
勤能补一切。
不光能补拙,还能补思想不够深刻,视野不够广,笔力弱,等等。
我的意思是,遇见那些满嘴“我早就想好了可是就是没有时间写我好羡慕你们这些上学的”却有时间混贴吧逛破乎打游戏的人,请毫不留情地喷他。遇见“我脑内早就什么都有了我就是懒”的请毫不留情地喷他。
最后再讲一点:关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遇见很多写作者都有一个困扰:我写的东西,思想不够深刻,怎么办。或者是,表达不出思想深刻的感觉,怎么办
答曰:首先作者要是个有深刻思想的人,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作品。思想会自己表达自己,人只是思想的载体。
————————
把一些自己早就说过的话重新梳理了一下。有些话说一次真的不太够
对于lofter对用户发布内容进行敏感词筛查并屏蔽的行为,我表示理解并接受,但并不支持和赞同。原因自晓,此处不展开。本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希望lofter能公布敏感词列表,广大用户自行学习并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自觉规避敏感词,不爱听的我不说,不该知道的我不说,自觉营造和谐向上的网络正能量氛围,避免被屏蔽后尚且不知错在哪里,不知哪句话讲得不对,散发负能量,污染网络环境。
公布敏感词列表,有助于营造透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净化污浊的网络空气,有助于lofter屏蔽系统的流畅操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于lofter对用户发布内容进行敏感词筛查并屏蔽的行为,我表示理解并接受,但并不支持和赞同。原因自晓,此处不展开。本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希望lofter能公布敏感词列表,广大用户自行学习并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自觉规避敏感词,不爱听的我不说,不该知道的我不说,自觉营造和谐向上的网络正能量氛围,避免被屏蔽后尚且不知错在哪里,不知哪句话讲得不对,散发负能量,污染网络环境。
公布敏感词列表,有助于营造透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净化污浊的网络空气,有助于lofter屏蔽系统的流畅操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闲话】关于“融梗”我只说上次那些怕是不够。
1 反抄袭是好事。
2 http://tomatocave.lofter.com/post/1d0337d1_f080149
3 故事形态学_普罗普.pdf
4 经典人物原型45种:创造独特角色的神话模型_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pdf
5 民间故事分类学_丁乃通.pdf
6 千面英雄_约瑟夫·坎贝尔.pdf
7 但我不知道反抄袭反成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
以上四本书我有资源,想要的关注我并且私信邮箱。拿到资源就取关的黑名单见。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融梗和抄袭就像是淀粉和土豆,土豆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土豆,淀粉虽然看不出是土豆但是它是用土豆做的。这位朋友的话让我想了很多东西,...
1 反抄袭是好事。
2 http://tomatocave.lofter.com/post/1d0337d1_f080149
3 故事形态学_普罗普.pdf
4 经典人物原型45种:创造独特角色的神话模型_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pdf
5 民间故事分类学_丁乃通.pdf
6 千面英雄_约瑟夫·坎贝尔.pdf
7 但我不知道反抄袭反成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
以上四本书我有资源,想要的关注我并且私信邮箱。拿到资源就取关的黑名单见。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融梗和抄袭就像是淀粉和土豆,土豆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土豆,淀粉虽然看不出是土豆但是它是用土豆做的。这位朋友的话让我想了很多东西,想通了一些也想不通了一些。
想通了的是“原来真的有人把融梗很当一回事的”,想不通的则是“连经过思想加工也不行吗?”
所以说,大概是这样的:
原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桃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剽窃:“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桃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抄袭:“我在高速公路边捡到一块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拜拜!
套作:”我在新崔斯特姆捡到一个金币,把它到给卫兵大哥手里去了,卫兵拿着金币对我微微笑,我高兴极了,对卫兵大哥说了声En taro Adun!”
“融梗”:“我在溪边钓鱼捡到一个戒指,把它交给星界守护者手里边。星界守护者拿着戒指,告诉我去找一下大法师卡德加再给他四千多个娘希匹水晶,我生气极了,对星界守护着说:再您妈的见!”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
说正经的:“融梗”是一个伪命题。
就我一个,只有一百多万字存稿的咸鱼文手的写作经验出发,“融梗”是一个伪命题。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就算是干瘪无味的片儿汤话,也离不开思想的表达。这里的思想并不是“思想深刻”的思想,只是用来指代作者写下文字时脑子里滚过的念头。因为写出来的文字即便干瘪无味,也必然是具有一定的含义的,除非是“啊看手机啊说啊女拉口红”的脸滚键盘,这种极端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那么,人的思想从何来,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从何而来?
对曰:从现实世界中来。人的身体是他过去一年吃下去的东西,人的灵魂是他从出生到死亡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遇见过的人,思考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人的脑子里混合,发酵,蒸馏,就变成了属于这个人自己的东西。但你仍然能看见它是由什么东西变来的。
若是此人写作,写王子被恶叔父害死了父亲夺取王位的故事,这到底是融《哈姆雷特》,还是融《狮子王》呢。我们以后应当拒绝此人还是拒绝迪斯尼呢。若是有人比莎翁更早写这个故事,我们要不要也拒绝一下莎翁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提故事形态学和民间故事分类学。就算是曾经看见套路就恨不得掐死的我也不得不信,故事的剧情确实是有迹可循的,而这些故事的模式,又多版有原始社会人类行为方式的遗存,如天鹅少女型故事。
而“梗”本身便是可被套用的故事桥段,“融梗”便是“融合了(多个)可被套用的桥段” 了。
一言以蔽之,你必须先去读别人的,才能写自己的。你读得越多,写出来的东西才越独特。融梗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除非在某些极端尖端的领域里,“别人绝对没有想到过我是天字第一号”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
创作总是站在巨人肩上摘苹果的,你不可能无中生有地“绝对原创”创作出“别人从未想到过”的东西,因为你脑子里知道的东西,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别人的痕迹。
“融梗”最常见的攻讦便是“可是他有很多剧情是和某某作一样的”,这里的重点应该放在“很多”,而不是“一样”。
往好听了说,这是“受影响太深”。比如暴雪孝子看我的小说就能发现到处是暴雪的影子,什么万象皆杀啊,什么没脸天使啊,俯拾皆是。十五年的孝子生涯决定了我在创作奇幻故事的时候不可能完全丢开暴雪的体系去想问题,有些东西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有意识避免也根本想不到那上面去。所以我应该怎么办呢?我应该扩展视野,多读书,多思考,多尝试,别让自己反复地在父亲的怀抱打转。这和“融梗”并没有关系,是我作为一个奇幻法爷对自己的要求。
但是博闻强识带来的又是什么呢?你会发现有更多的人来挑捡你的“梗”:这个剧情我好像在《美丽新世界》里看过。“这全身无敌只有一个罩门的设定不是阿喀琉斯之踵和齐格弗里德的菩提叶么?”,“哇这个神父的设定绝对是从《巴黎圣母院》来的”,云云。
是的,没错,问题是,他们写了你就不能写吗?
来放两个“西红柿融梗实锤”,呱老师 @一宣 整理的,看了我都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这要是谁拿出去撕我,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一个知识分子和他的女学生发展出了超越师生之情的关系,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被迫分离,最后女的跟随男的前往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一个姓梁一个姓祝这就是梁山伯与祝——恶都事典啊!”
“这是一个人鱼和一个王子的故事,这个人鱼能转换形态变成人类,这个王子一直不知道人鱼对自己有意思,还跟去过修道院的女孩子关系密切,这就是海的女——神话余音啊!”
一切故事,抽象到一定的程度,都是差不多的。一篇小说里有成百上千的情节,想要在一切层面上完全不与其他作品有重复,无异于痴人说梦,
好啦,我觉得融梗是伪命题这个点已经论证完毕了。来讲点真实讨人嫌的东西吧。
有很多的抄袭、ooc、不尊重原作、教坏小孩都是从一个简单的“老子看你不爽但老子不说”开始的。毕竟我们文明人做事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因为自己不爽就去撕人,不占理不说还容易被人家反过来暴锤一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找对方身上的过错是人类的本能,所以,这将是个长期存在并且无法改变的问题。最后实在不行还能举报一波诉诸公权力执行,而懒惰成性的公权力是不会管谁是不是真的抄袭,教坏小孩。他们只知道有投诉有举报就要处理,至于具体因何而起,谁占理谁不占理,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也有很多没抄袭,不ooc,尊重原作,有教育意义都是从一个简单的“深得朕心”开始的。相当多的人,嘴上反着抄袭,等谁一拿出实锤来说他的心水作是抄袭了某某某,便立刻进入洗地模式,实在躲不过去,便不情不愿地答应退坑,至于后来是不是真的划清界限了呢,就没人在意了。
也有很多人,激进的要命,以至于谁提一嘴某抄袭作的名字都是在为它制造影响力,都是在吃人血馒头。
还有更多人,管他抄不抄的呢老子喜欢就行了。
还有的人呢,薅羊毛可着身边一直羊薅,自己同个圈子里的人,就逮住几个优秀的,使劲学他们。这种事也是说好听了叫学习说不好听了叫跟尾狗,没有毛病,但就是有可能被人讨厌。这不算侵权,尤其是在一些讲究独创性的圈子里,算做人不地道。
我叫不醒装睡的人,也按不住故意敲锣打鼓吵闹的人。只能在这以文手的身份讲讲为什么我觉得“融梗”是伪命题,再随便发一点闲话。
昂讲真,各位,比起“融梗”来,还有更多的真实抄袭剽窃的人还在逍遥法外呢。我能保证我写的东西都是独立思考而来,但我不能保证我永远也不会搞出“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也不能保证别人会不会搞出和我一样的东西来。前者是我作为原创者的操守,后两者属于我也没辙爱咋咋地。
但是吧,学我生,似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