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宋琬赋 宋琬赋 的推荐 songwanfu293.lofter.com
错薪【有问题看置顶】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岚酱

何谓长安———《长安三万里》个人向Repo

自从看完电影之后,就猜到大概会是口碑两极分化的片子;但个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存在相当的合理性,只是未必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由于对盛唐历史的认知了解水平差异所致”,而更多的是某种不同观众之间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差异的结果,人各不同,与所谓学历高低或知识水平没什么关系。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见过的最为出色、至少是最能打动我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浪漫而残酷、燃烧复吹落的盛唐之歌。


—何谓长安?

长安,作为盛世大唐的都城,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盛世繁华的意象;某种程度上,甚至抽象成了“大唐”的代名词,成为了某种自带鲜花着锦氛围的文化符号。而《长安三万里》,在巧妙...

自从看完电影之后,就猜到大概会是口碑两极分化的片子;但个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存在相当的合理性,只是未必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由于对盛唐历史的认知了解水平差异所致”,而更多的是某种不同观众之间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差异的结果,人各不同,与所谓学历高低或知识水平没什么关系。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见过的最为出色、至少是最能打动我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浪漫而残酷、燃烧复吹落的盛唐之歌。



—何谓长安?

长安,作为盛世大唐的都城,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盛世繁华的意象;某种程度上,甚至抽象成了“大唐”的代名词,成为了某种自带鲜花着锦氛围的文化符号。而《长安三万里》,在巧妙地保留这种广义的意象化的同时(这一点稍后会详细分析),也实打实地将具象化的“大唐”,全方位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选官、职官、幕府、军政,乃至从士大夫角度从河楼酒肆间得以一窥的民间生活———这些在文学视角对于“大唐”的阐述下,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构成,都通过叙述者高适的视角,十分立体和丰富地展示给了观众。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高适为串连全片的叙述人物,可谓巧妙之至:生长于盛唐、历经安史之乱又与最重要的盛唐诗人多有交集,他的人生确实最适合成为“长安”的旁观注脚。加上对于青年时期经历的合理杜撰,随着剧情的推进,“长安”所代表的盛唐形象也逐渐地展开:盛世给予青年才子的自信、不平等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于报国之心的残忍、曲江花宴与十年歧路、边关诗板与白发戍卒、将士死生与美人歌舞,盛唐像一台复杂而充满矛盾的机器,在分崩离析前,马力全开地繁华着。和李白的几次相遇,作为引出这一切的线索,如同推开卷轴的手一样,丝滑而行云流水地带出从开元到天宝的大唐长安———人物生平的起伏是剧情,盛唐时代的塑造也同样是泼墨极重的剧情。盛大的,欣然的,残酷的,黑暗的,复杂的,烂漫的,烈火烹油而摇摇欲坠的,都是长安。

而这样的剧情安排,也自然成了这部电影口碑的争议点之一。喜欢的人会觉得这种时不时引入的环境要素有种惊喜迭出的质感,而习惯上更看重人物经历起伏的人则会觉得,这种剧情安排过于松散,缺乏波动感,很多对于环境的渲染存在累赘之嫌。两种观点也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不同的人喜爱的点各不相同,牵涉不到什么高下之分来。由李白传卷不成,引出下民困于身份等级的酸楚,可黄鹤楼的满厅诗板又分明说着这是繁华盛世;扬州销金温柔,花下与裴十二论剑,却发觉哪怕是在女子规训与历代相比已经相当少的盛唐,报国无门的才华也依旧是无处抒发的苦恨。高适初到长安,恰逢曲江探花,长安街头常建春风得意的马蹄,让人无法不联想到他日后仕宦久不得意而退居山水的未来———陆海梁园,含箨之心易死【1】,即便是在科举考试尚未在人才选拔机制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盛唐,“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的故事,也时时刻刻在上演。

而状元老的悲剧,又何必局限在如此狭义的语境之中?胡姬酒肆里纵酒狂放以掩失意的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纷纷流落凋零。青年时期敢于一骑往长安叩天子门的高适,在数十年的沉闷失落后终于锐气尽失;和常建同年及第的王昌龄,于动乱之中被贬,又于江宁为刺史所杀。对时代怀有信心的人,最终都凋谢于时代,或凋谢于这时代的破碎之中。

青年李白与高适的初次相遇,前者挽着缰绳于马背上回身,在漫天的飞鹤与云霞中,对后者大笑着说:“当此盛世,你我应为大鹏!”

———而哪怕是最烂漫、最狂放、最盲目自信的大鹏,也终有飞不动的一天;可那最初的,被盛唐气象所滋养的对时代的信心,却又如此真实地存在过。这种信心滋养了青年的高适,让他敢于带上马匹行囊,便去长安叩天子门,渴望立不世功业;也是这种信心,滋养了李白,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李白。


—何谓李白?

我刷了很多关于《长安三万里》的Repo,发觉一个很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对“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很多人对这部电影持有意见的一大原因,都是觉得“对李白的形象过度抹黑和弱化”,消费了“诗仙”的名声。但说实话,我个人倒觉得,这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取决于观众对于李白形象的心里预设———至少从我的了解来看,我觉得《长安三万里》对于李白的形象处理,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后人眼中,文学角度的盛唐和历史角度的盛唐长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刻板印象中,盛唐诗人仿佛都是活在天上,恨不得不吃饭的。但事实是,李白早年学习纵横术并极力寻求入世取功名之道,是真;入赘许家,又不堪居人檐下外出云游,是真;召入翰林院后,更多地是被皇帝当作弄臣而非用臣生活着,是真;喜欢流连于酒肆之间是真;晚年一经永王忽悠就信以为真,哪怕不以事后诸葛论断,放在当时也属实称不上多有政治智慧,同样是真。官场失意是诗仙,那想当官难道就不能是诗仙了?更何况,李白的政治天赋远逊于文学天赋应该早是公认的事实,但这也完全无损于他诗仙的名声。如果仅仅因为“总着想当官”而批判李白不像诗仙,那我觉得可能还是对“诗仙”的刻板印象太深。某种意义上,《长安三万里》破除了这种刻板印象,我倒觉得是好事一桩。

电影基本上涵盖了李白生平的大事件,而且基于史料的想象发挥的部分,我个人也认为是合乎情理的,并没有感受到所谓“弱化”的成分。包括很多人对于李白落狱后那句“永王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颇有微词,觉得这显得他很不聪明的样子———我倒觉得这个剧本发挥很真实,作为年轻时期学习纵横术并以此为政治才华自信来源的人,他在内心预设上,很可能就是下意识地对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时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接受度很高;而在永王已经展露出军事上的谋大智弱、追随者寥寥的情况下,依旧能被所谓的“三顾茅庐”忽悠住,确实也是再次反应了他那想当无药可救的天真。如果这就叫“不聪明”,那说李白“不聪明”大概也没什么错?只是,如果他真的那么聪明,只怕也不会是那个诗才横逸、想象力丰富、乐观而又令人绝倒的李白了。

要我说,李白最迷人的一点,当属他那被盛唐滋养得天真自信又愤世嫉俗的人格气质;盛唐的繁荣滋养他的天真自信,盛唐的黑暗滋养他的愤世嫉俗,这种气质融在他的血脉里,又流淌在他的诗里,这才使得他,李白,像“长安”一样成为了盛唐的文化符号。而在《长安三万里》里,这种积极与沉湎并存、入世与出世反复的气质,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挽着缰绳说要成为大鹏的李白,读了黄鹤楼上崔颢的诗便发誓要写出一首更好的李白,在扬州温柔乡挥金如土的李白,翰林院不受重用而于酒肆间失意挥霍的李白,失望于朝堂便想皈依道门的李白,渴望建功立业以至于被永王一忽悠、就傻乎乎地跟着跑的李白……沉缅是他,乐观是他,自信是他,天真是他。“诗仙”像“长安”一样,从来不是一个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符号,而从来都是基于时代背景之下,活生生的人。

片中李白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遇赦之后,在白帝江上纵声而歌的场景;还是那种无药可救的自信和天真啊,哪怕遇上的是大赦,也高兴得仿佛是自己的特赦,会相信千里江陵一日还,会相信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碧水与云霞之间,他召唤群鹤;一如数十年前,在高适去往长安的同行马背上,那个漫天云霞与群鹤之下,高喊“你我应为大鹏”的他。只要诗在,李白就依旧是李白;就像只要诗在,长安就依然是长安。有些东西,在狭义上早已沧海桑田,广义上却从未改变。正如李白,也正如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大唐以后不再做过都城,却依旧是长安的长安。


—所以,何谓长安?

在《长安三万里》中,并非没有历史细节上的Bug。比如高适随身携带的书是从左至右翻看的(事实上,连经折装都是唐后期才开始流行,盛唐的书籍应该是以卷轴为主【2】),再比如长安的远景虽然是坊市分开的,比较“大唐长安”,但是近景却是更像大宋的都城开封。然而,这种历史细节导致的微妙的时代模糊化,总体而言倒无伤大雅,甚至居然让我感觉有几分莫名的亲切———长安,本也不仅仅是大唐都城的名字,而是抽象成了某种象征着盛世一切繁华与残酷的文化符号。又何必拘泥于特定的时代。

在这部电影里,长安的街景,满打满算也只出现了三次:青年高适第一次寻求荐举是一次,去探访当上翰林学士的李白是一次,安史之乱爆发后,燃烧破败的是最后一次。比起具体的“故事发生地”,长安本也表现得更像一个抽象的符号,代表着盛世大唐的一切繁荣、欣然、黑暗、残忍、烈火烹油、摇摇欲坠———这样的长安,滋养了对时代怀有一腔信任的一众盛唐诗人,又在自己的分崩离析中,让他们也一同寥落凋零。这样的故事在大唐发生,也在之前之后的每一个盛世发生;只是这样的故事,在大唐发生的才最美、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当我们想到盛世熔炉,第一个想到的,也还是长安。

这,就是广义上的“状元老”啊……名士折节、才子沉沦、美人破碎,信任时代的人尽数吹落在时代之中。长安三万里,长安是长安、大唐是长安,如果往抽象了说那每一个孕育天才又把天才变成耗材的时代都是长安,而自古长安费少年【3】。哪怕直到今天,世道变了,不再有皇帝登基、也不再有男人留着美丽的长发【4】,也依然有无数精唐人士会拿帝都当作“长安”的代餐。当我们谈论长安,从来不仅仅是谈论它的美、它的繁华,而是在谈论一个立体的、复杂的、滋养才华又浪费才华的它———而《长安三万里》,把一个这样的长安相对完整和鲜活地呈现在了我面前,在我看来,就已经算是功莫大焉。


【1】出自宋琬赋《草赋》。

【2】括号内内容为震林所补充。

【3】出自宋琬赋《毕业典礼感赋二首》,原句“如何蓟下听星汉,自古长安费少年”。

【4】化用自赵汗青《李香君在1912》。

青燕🌟
吴王阖闾的两张ssr 袭来! ...

吴王阖闾的两张ssr 袭来!


已经很努力地画透视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俯视画得那么像身高差(目移)

吴王阖闾的两张ssr 袭来!


已经很努力地画透视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俯视画得那么像身高差(目移)

春且住、

昨天是乐天公历生日,生日快乐白老先生!

二编:大家好我记错了 2月28日才是老白生日…我给过早了…

昨天是乐天公历生日,生日快乐白老先生!

二编:大家好我记错了 2月28日才是老白生日…我给过早了…

无常与绅士【看置顶】
是偷偷演练交杯酒时害羞笑场的小...

是偷偷演练交杯酒时害羞笑场的小情侣

是偷偷演练交杯酒时害羞笑场的小情侣

慊觞
底图一张~ 红心➕蓝手可取

底图一张~

红心➕蓝手可取

底图一张~

红心➕蓝手可取

青燕🌟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是山嵇!参加活动的太太们都辛苦了,坐等炫饭中,新年快乐!!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是山嵇!参加活动的太太们都辛苦了,坐等炫饭中,新年快乐!!

青燕🌟
 脸脏了没关系呀,我来舔舔……...

脸脏了没关系呀,我来舔舔……我来舔舔……


脸脏了没关系呀,我来舔舔……我来舔舔……

蒲小魚
画了东晋历史长卷!涉及了1皇室...

画了东晋历史长卷!涉及了1皇室的命运(从睿睿到德文,东晋丶5家确实很不幸,最后德文看到了皇家故陵但他的生命也在倒计时了)2门阀政治3南渡北人、流民帅与北伐 这三个主题,然后把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段落/人物填进去了……

北来的鸿雁在风霜中飞向北方,但他们再也回不到那里。尽管如此,当后人回望那一个世纪时,仍然认为“可怜东晋最风流。”

画了东晋历史长卷!涉及了1皇室的命运(从睿睿到德文,东晋丶5家确实很不幸,最后德文看到了皇家故陵但他的生命也在倒计时了)2门阀政治3南渡北人、流民帅与北伐 这三个主题,然后把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段落/人物填进去了……

北来的鸿雁在风霜中飞向北方,但他们再也回不到那里。尽管如此,当后人回望那一个世纪时,仍然认为“可怜东晋最风流。”

白人阿又
恍惚间我看见那位殿下面前的冕旒...

恍惚间我看见那位殿下面前的冕旒竟成了一颗颗人首…

恍惚间我看见那位殿下面前的冕旒竟成了一颗颗人首…

青燕🌟
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噫嘻...

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噫嘻!博望之槎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


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噫嘻!博望之槎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