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良中心|楚汉八卦
今天斗胆八一八留侯大人的同(西)事(皮)。
说明:
1、张不疑和张辟彊的姓名梗来自多年前的网络浏览,出处已不记得。
2、邦良对话体首先由微博“亚瑟你的眉毛和死扛掉了”姑娘使用,我作了修改和扩充。
3、历史废,满怀对楚汉这帮人的热爱来八卦。可能陈述有误,但无意黑任何人。
一、张良&韩信
张良有两子,长子张不疑,不疑即信,韩信的信。
咳,不贫了,正经点。
张良和韩信的交集有三处非常耐人寻味。
张良辞别老刘氓再奔韩王成而去时,叮嘱老刘氓烧掉栈道以消项羽戒心,此所谓“明烧栈道”。然后,韩信将兵时,来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此二事没有直接联系但总...
今天斗胆八一八留侯大人的同(西)事(皮)。
说明:
1、张不疑和张辟彊的姓名梗来自多年前的网络浏览,出处已不记得。
2、邦良对话体首先由微博“亚瑟你的眉毛和死扛掉了”姑娘使用,我作了修改和扩充。
3、历史废,满怀对楚汉这帮人的热爱来八卦。可能陈述有误,但无意黑任何人。
一、张良&韩信
张良有两子,长子张不疑,不疑即信,韩信的信。
咳,不贫了,正经点。
张良和韩信的交集有三处非常耐人寻味。
张良辞别老刘氓再奔韩王成而去时,叮嘱老刘氓烧掉栈道以消项羽戒心,此所谓“明烧栈道”。然后,韩信将兵时,来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此二事没有直接联系但总让人慨叹这特么神一般的默契。
老刘氓战事不利,韩信遣使向他讨封王。老刘氓气得要炸,结果被张良陈平踩了一脚(莫名笃信这俩肯定是下死力气踩的,老刘氓你痛吗?23333)老刘氓秒懂,马上满口应承,然后派张良去送印信。
老刘氓用陈平伪游云梦计擒韩信并贬之为淮阴侯,张韩二人就开始一起修兵书。一个是传说得黄石公亲授《太公兵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帝王师,一个是被称“国士无双”、顶着“兵仙”光环的将星。这俩在一起修兵书,光是想想就让人血脉贲张啊。
获知韩信身死未央宫的消息,张良是怎样的感想呢?这个算无遗策的谋圣,是不是早就料到韩信的结局?而他真的对此袖手旁观吗?——所以我总是抓心挠肝地好奇,授印信、修兵书的时候,张良会和韩信聊些啥?
张良:重言,我觉得你应该blablablablabla
韩信:子房,不是很懂你在说啥。
张良:……
同事作死,提醒他也不开窍,怎么办?在线等,急。
二、张良&刘邦
张良有两子,次子张辟彊,但老有人误写作张辟疆。而辟疆即邦,刘邦的邦。
好了我自责两耳光,还是正经八。
《史记》高祖本纪和留侯世家,其实可以精缩为对话体,它充分反映了老刘氓(对自家美人军师)的“耙耳朵”属性和双标狗属性。对话如下:
“帮韩王成打几座城可好?”“好好好。”
“贿赂秦将呗?”“行行行你说塞多少钱就塞多少钱。”
“还军灞上吧?”“走走走现在就走。”
“把栈道烧了呗?”“好好好马上点火。”
“还要封立六国之后吗?”“不封了不封了TOT”
“就给韩信一个王当当呗。”“给给给。”
“封雍齿嘛。”“封封封。”
“迁都吧?”“迁迁迁今天就迁。”
(《史记》谓刘邦在张良谏后“即日迁都”。而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对“即日迁都”是这样解释的:“国迁乃为大事。高祖即日西迁者,盖谓其日即定计耳,非即日乃行。”)
樊哙/郦食其/韩信使者/娄敬……表示:同一件事我们劝没用非得子房出马才行(郦食其那个是我说这样子房说那样,老刘氓就果断那样= =),在双标狗主公手下办事心好累,怎么办?在线等,急。
当然老刘氓晚年还是叛逆了一把,非吵吵换太子,直至见到商山四皓——
“卧槽子房把这四个老不死的弄出来了那我还换毛的太子啊!算球了!”
史称老刘氓疑心病重,心狠手辣。对自家发小兼妻妹夫也是一旦怀疑谋反就直接表示就地处决(幸亏陈狐狸没照办),然而终其一生,却对张良敬重有加。
想当初鸿门宴前奏,项伯来见。老刘氓问张良:“你跟项伯咋认识的?”张良答:“我救过他。”问也问得坦荡,答也答得磊落。
(再看看老刘氓对萧何,三番五次各种拐弯抹角试探。这是真·拐弯抹角啊——老萧几乎每次都是自己反应不过来,经别人提醒才恍然其中关窍)。
想当初张良胸怀复韩之志,在老刘氓这里不过是一名“借士”(顶着韩申徒的头衔却干着汉营军师的活路也是很神奇了)。但知道张良能耐的老刘氓,却屡屡放他归韩而不杀。
所以这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也一直记得,老刘氓在论功时,唯独让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啊。
(你可以说老刘氓是在下套,而张良机智地解套。但是,张良可不是老刘氓钦点的首功,甚至排名只在六十二。此外,据《史记》载:“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个中趣味,实在耐人寻思。)
三、张良&陈平
张良并没有第三个儿子叫张维和之类的。(←滚)
但是这对汉初颜值担当(一个“貌若好女”一个“美如冠玉”)和智商担当(一个阳谋传世一个阴谋留名),真是让人“啊啊啊啊啊”这样。
大家中学语文课本上节选《鸿门宴》。都记得张良是主角之一,都不记得有陈平出场= =|||||||
实际上陈平(当时在项羽麾下)在老刘氓脱身后出场,并且想必和留下来斡旋的张良碰面了。这可能是正史所载二人第一次会晤。
但是不妨碍野(hou)史(ren)YY,张良博浪沙刺秦,陈平身在阳武,两地甚近(阳武即今日河南原阳,而博浪沙在原阳城郊),可能哪天散个步两只狐狸就邂逅了呢……(醒醒)
然后鸿门宴重逢——
张良:“坑项羽吗?”
陈平:“坑。”
阴阳双谋这种逆天组合于是在不久之后正式诞生了。
我曾在张氏诏命中刨到一篇注明是汉丞相陈平所撰的《留侯赞》,全文如下:
智足决疑,量足包荒,才足折冲御侮,德足辅世长民,皇帝从筹,百僚允若, 炎汉万民之鸿庥;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
当时我就激动得下楼跑圈。不怪同人拉郎啊,这是官方发糖啊!陈大人吹得哗哗的简直没眼看!
但是冷静下来我就纳闷了:老刘氓钦定萧何首功,以陈平的双商,就算对张良推崇备至,能堂而皇之地写上“元勋首冠”???
后来该君姑娘对我进行了科普。《文心雕龙》曰:“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陈平逝时司马相如仅一岁,何以创“赞”体?且汉朝始建时为水德,至王莽更为火德,称炎汉。陈平岂知百年后事?故此文必为东汉以降托名伪作。
但是我又激动了,这是张家本家承认的真·同人文啊!向同人界前辈致敬!
另外,据瞻小烨姑娘考据,道教天师道正一派奉陈平为神。
天师道是谁创立的?张道陵。张道陵是谁?张良第八世孙。
好了,我瞑目了。
【楚汉/汉初】文艺青年那点事儿(全文+后记)
诶嘿整理了一下全文,觉得第九章为啥写得那么像邦良招生简章……=-=不我是坚定的平良党,肯定是错觉。
我是粉。
诚恳说明:
一、作者对任何历史人物仅存在友善性调侃,不存在无端恶意诽谤;
二、此文内容纯属虚构;
三、不要当真!不要当真!不要当真!
一、不是每一个中二都叫文艺青年
我们要讲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耶稣小崽子还没出生,所以在现今被称作公元前。那时华夏大地一分为七,后世称其为战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时代不是一个...
诶嘿整理了一下全文,觉得第九章为啥写得那么像邦良招生简章……=-=不我是坚定的平良党,肯定是错觉。
我是粉。
诚恳说明:
一、作者对任何历史人物仅存在友善性调侃,不存在无端恶意诽谤;
二、此文内容纯属虚构;
三、不要当真!不要当真!不要当真!
一、不是每一个中二都叫文艺青年
我们要讲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耶稣小崽子还没出生,所以在现今被称作公元前。那时华夏大地一分为七,后世称其为战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时代不是一个但是道理还是通用的。七个国家连横来合纵去,最后其余六个都被最强大的秦国打趴DPS爸爸分分钟教你学做人。就如我们所知道的,秦王嬴政表示这功绩至少是前无古人,合计合计三皇五帝这称呼重了,就加起来叫皇帝吧。
于是秦王,就变成了秦朝、也是天下的第一个皇帝。
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始皇,而是在当时算不上有名的一个毛头小子,张良。
就叫他文艺青年好了,简称文青。
文艺青年出身韩国,不是欧巴那个韩国啊←_←。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在始皇统一的道路上是第一个被打趴下的,综合了各种原因……它弱,还脸黑=-=。
首先地理位置就不成,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不说,人家互相打还得从它那儿过,百姓觉得不安全可人家军队也觉得不安全啊。想想,也就那么点大干脆先把韩国碾过去算了吧。
但韩国它虽然小,能保住地盘也肯定有长处,这个长处就是弩。弩比箭厉害,韩国的弩尤其厉害,“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听起来是不是挺血腥暴力的?同样锋利的还有韩国的剑,“陆断牛马,水截鹄雁”。结合一下大家应该能推测出来了,没错,韩国有座非常出名的铁山,在宜阳。
啧啧,这回长处也得遭人觊觎了哟。
虽然过程很曲折,不过我们知道韩国最后被打趴下了就成,我写这东西是为了黑男神调侃一下,不是来科普的,知识储备量不够。
总之韩国就这样被打趴下了。
文艺青年家室还是很显赫的,三代相韩五世,如果没啥特殊情节触发他就是那第四代。用古言的描写,得是温润如玉的世家公子,谦谦有礼公子无双什么的。想想还挺恰当,不是说还学礼淮阳么,特别为了学礼就出国还真是世家作风……所以才是文艺青年呢。
特殊情节触发了,韩国扑街。
相国公子变为亡国奴,这也算是剧变了。大男人虽然没法“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但消沉一下也是合理的,可文艺青年好像没这个时间。史书记载,他的胞弟过世了。隔了这么些年,我们也没法推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总而言之,这是件很悲伤的事。但是文艺青年他的脑回路突然就令人无法理解了,那时他刚遣散了府中的众多仆从却逢此噩耗,于是他悲伤地挖坑埋葬了自己的弟弟……不,没有葬。
弟死不葬。
文言词义与现在不同,据有关学者研究,大概就是刨了个坑埋了,没有葬礼。这对于一个出身豪门的子嗣来说,也是够落魄了。
但为啥没葬呢?
因为文艺青年需要钱财。
没错,他决心复仇、复国,他需要蜕变,他成功地——
中二了。
二、中二与病娇之间不可不说的二三事
文艺青年策划了一场漫长的复仇,在他之前还有两名志士,大家应该也挺熟的,一个叫荆轲,一个叫高渐离。
他们都死了。
关于“为啥文艺青年觉得刺死了始皇就算复仇”和“为啥文艺青年需要用十二年去策划一个砸锤子计划他这十二年是在攒铁吗”这种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因为这也是我一直想知道的。我还有点好奇,如果扶苏直接继位没胡亥的事,是不是秦汉从此就一体现在我们都自称秦人呢……
咳咳。
文艺青年用了十二年,砸了始皇一锤子,没砸准,砸中了副车。
然后他跑了,是的成功地逃跑了。作为第三个刺杀始皇的人,他摆出了前两人都不曾有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态度,欢脱地跑走了。
……自尊呢。
关于“文艺青年为什么能成功逃跑又为什么能避开始皇的大索十日”这个问题,我也不谈了,理由同上。不过理性来说,属阳武的博浪沙与曾经的韩国相近,地方熟跑得快,又传说此地地形便于隐藏不便追踪,一旁是黄河渡河后可以跑得顺利(By度娘);感性来说,后来记录文艺青年事迹的史官表示这货竟然长得像个妹子“面如好妇”……不说了,你懂的。
文艺青年跑得很成功,他用刺杀始皇时的幸运E换来了之后的幸运EX。
他遇见了一个挺欠揍的老人,事实上他也差点揍过去了——你说一个中二也就算了他还差点成了个病娇,满脑子就想着打打杀杀哎年轻人啊就是这么容易冲动╮(╯▽╰)╭。幸好他没揍过去,强忍怒意与好奇心后,文艺青年完成了“黄石公”副本首杀,获得奖励《太公兵法》。
不要问我《太公兵法》讲的啥,反正不是小黄书就对了。总之文艺青年看了这本书之后,有关他的记载整个画风都是面目一新,直接从暴力流变身猥琐流。
之后又是十年。
人生哪有那么多十年呢,亡国时的文青已接近二十岁,两个十年一过,他也有四十余岁了。
而秦朝仍存在着。
秦是个伟大的朝代,于公于私都如此,谁也不能否认。纵使有许多过失,都掩盖不了它史诗般的成就。秦始皇亦如此。
但——好吧,胡亥并不是这样。
于是陈胜吴广反了,项家反了,农民也好书生也好操家伙怒火腾腾开始闹革命了。此时文艺·下邳黑社会老大·霸道总裁·青年,看看时间挺对,带着自己百来号少年人去投奔留地的楚假王景驹了。
Servant文艺青年,职阶Archer,对人宝具路捡贵人。顺便一说幸运值是掷骰子来的,参见《上帝掷骰子吗》,你懂的。
这时候,文艺青年与后世称作老刘氓汉高祖的刘邦,相遇了。
总之就是一见如故,于是当时手上有千人的刘邦同学就开心地把文艺青年收入囊中,封了个厩将。
厩将是什么高大上的官呢?很好理解的,厩就是马厩的意思。
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一下,开开心心去上班的文艺·热血·青年,当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
对了,不要问我老流氓穷成那样有没有马。
虽然当了几年流氓但骨子里还是贵族心其实还有隐藏颜控属性的文青,看着这支大叔统率的大叔军队,觉得自己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
三、家有一狐如有军师
文艺青年觉得自己这些年尽尊老了,都没个幼能让他爱。
但是感慨归感慨,工作还是要做。文艺青年拿着厩将的工资,干着军师的活,似乎有哪里不对。但好在刘邦对他还是很尊重的,言听计从,指哪打哪。
前面说了,文艺青年自从看了黄石公的小黄书《太公兵法》后,画风都不对了。这么说吧,就是从一个人的画风变成了一只狐的画风。
蜕变得非同凡响,文艺青年很满意。
可自从变成了一只狐,就没啥人能听懂他的话了,突然来了个沛公,虽然年纪大了点长得老成了点,难得来了个知音,难道不该见好就收嘛?!
于是文艺青年迅速决定,不去找景驹了,他就在沛公这窝待着了。
心满意足的文艺·白狐狸·青年,似乎没有想到“其实刘邦也没听懂他只是习惯让手下人出主意自己照做”这种可能。
这搭配其实还挺合理的,文艺青年出脑子,刘邦出人力,加上那时候就在干后勤的萧何,虽然猛将不多但是碾小兵还是绰绰有余。但这时候目的地到了,他们到达薛地,见到了打着故楚名号的项家人。
折腾了这么些年的文艺青年,此刻依旧是念着故国的啊。
他说服项梁立韩,自己跑回韩地寻横阳君韩成,韩成成为韩王的同时,他也成了新立韩国的司徒。据考据,文艺青年这个司徒官职,其实也就和丞相差不多了。
他最终还是成为了相韩的第四代,但是太晚,晚了二十余年,也太短,短到不过二载。但这时的文艺青年不知道,或许他已经料到了,只是甘愿如此,无悔而已。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文艺青年和他家君主带着一千多号士兵进行了复国战,仅凭这点人力就算是我国开国太祖也只能打游击战了,偏偏敌人还无比耐耗,你抢来我再抢去……你们小孩子打架呢?
这时候,文艺青年的真龙天子出现了。
打了一圈壮大了自己势力成功从地痞小流氓变成大军痞的刘邦,和文艺青年再度相遇。
一拍即合。
刘邦听了这个境况大手一挥,带着文艺青年就把韩地十余座城邑打了下来,气势有如带着情人逛商场的霸道总裁。地方打下来刘邦也得走了,但好不容易又和自家军师再相会,又来次生别他舍得他的大业也舍不得啊,于是老流氓合计一下,把韩成放在阳翟留守,然后表示,那啥我得走啦。
韩成:哎呀真是多谢沛公对我韩国所做的一切您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老流氓:那我借粮,没粮我们军队可不成。
韩成:好的好的,您要多少拿多少。
老流氓:那张良我借走了。
韩成:……………………
老流氓刘邦,计划通√。
注:借粮出自《西汉演义》。
四、从此节操是路人
顶着韩国司徒名号干着沛公军师活的文艺青年依旧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受了沛公的影响,现在整个军队都信奉着军师是绝对正确的如果错了参考前一条这样的宗旨,于是文艺青年在军队里混得愈发开心,活得愈发滋润自在,完全没有注意到作为一个原本你死我生暴力文艺小青年的自己现在一腔热血都灌成了黑水(By沫娘)。
他们这时打到了崤关,再往前就能到关中,关中王这个位置像一块肥肉欢脱地呼唤着刘邦。于是刘邦表示我要用两万人打这块你给点主意吧,愈发神棍的文艺青年表示,硬碰硬多伤感情,您挂多点旗帜给咱军队准备吃的东西,不管咱到底多少人就准备五万人的,再派郦食其送财物给守关将领,听说这将领是屠户家的儿子,市侩嘛容易以利相诱。
结果还真像神棍说的一样,守关将领看到钱顿时就不知谁是爸爸,直接抱上了沛公的大腿,沛公要我去哪我就去哪,沛公让我打老板我就打老板,不,前老板。
还没等刘邦高兴,入了关的文艺青年呵呵一笑,说沛公啊就算是兄弟还不齐心呢您说将领和士兵之间怎样?
还能怎样?虽然没节操了点但战场上还讲究那么多干嘛?再说了主上一个老流氓军师一个外表神棍内心流氓,节操是啥?好吃嘛?
最终,已经节操是路人的沛公刘邦,率领着他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关中。
秦并没有反击,此时的秦王子婴在灞上接受了刘邦的劝降。
子婴是个好君主,他在身为秦王的四十六日内除去了赵高,为苍生拱手让出了这片天下,最后“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但这片天,终究是不姓嬴了。
对于没节操的人自然以没节操还击,对于有节操的人,刘邦还是很守承诺的。他将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吏看管,随即正式进入了咸阳。
宫室楼阁,珠宝美人,刘邦动心了,应该说,很少有人能不对这些动心。于是他决定要住在这里,谁都不能把他和他的美人们分开。
结果不动心的那两个奇葩来了,樊哙大概是因为正直又天然呆,文艺青年大概是……身为一个自律的前贵族,他看习惯了。
刘邦没办法了,发小樊哙他还能耍耍小性子,面对文艺青年那张横看高冷竖看嘲讽结合一看又忧心忡忡的脸,他只好一步三回头挥着小手绢离开秦王宫,又把军队撤回了灞上,回去继续啃自己的大饼,发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当人民的好士兵。
刘邦背完约法三章的台词又超常发挥之后很满足,这时正好有人来游说他,一时迷迷瞪瞪他就决定:关中王是老子的,来人咱把函谷关给守起来,项羽来了都别让他进!
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啊沛公。
完全没有估量两家武力值差的刘邦,以及不知为啥就是没上谏的文艺青年,将要面临什么相信大家应该都想到了。
这场被史书评书各类传奇翻来覆去炒了两千年的饭局,要来到了。
五、颜值的胜利
文艺青年是个颜控,纯种的。
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他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的颜控心。
直到他实在推脱不掉去吃了顿饭。
饭局全程,文艺青年都维持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岿然不动笑靥如花的状态,即使打出了DPS的伤害,也要把自己伪装成一只柔弱的奶。于是项羽收到樊哙会心一击处于眩晕buff中,完全脱离了一旁团长范增的指挥。
文艺青年吃饱喝足放下筷子,他看看四周觉得时机恰当,带着一帮子人就准备开溜,说将军啊我们沛公上个厕所。
我觉着这种借口也能溜那么顺利估计得是项羽放水了。
溜是能溜,不过还得有个人在这安抚项羽,文艺青年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个角色,顿时刘邦一脸哀切,说子房啊我真不放心把你留在这里……
文艺青年说沛公你快回去吧别浪费时间。
刘邦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说子房你一定要保重这个情我一定会记住的。
文艺青年说我就是吃得有点不消化不太方便赶路……
于是刘邦走了。
文艺青年小范围地溜达了几圈逛了逛,估摸着刘邦他们应该回到军营项羽这边也该开始找人了,他就以饭后散步的速度往回走。
项羽还真派了个人来找他们。
一个皮相,特别,好,的人。
就这样,慢悠悠往回走的文艺青年,和同样慢悠悠来找人的楚军都尉陈平,相遇了。
陈平是什么人呢?基本中学上过《鸿门宴》这课的同学……都不记得有他的出场。
他的出场部分在这里——“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虽然在这里很不起眼,但不管论功绩还是论这人本身,他都异常醒目。
太史公作证,他是个帅哥。
帅到惨绝人寰的那种。
原因呢?大家知道的,因为人物太多太史公写他们一般就单纯写事迹不写外貌,就算是文艺青年也只是在后面的吐槽里写了句长得像好看的姑娘。但是对陈平,他写了五次。
内容相同:就是长得帅。
陈平的人生,让人见识到了颜值碾压带来的胜利。他因为长得好看被说了闲话,因为长得好看娶了个媳妇,因为长得好看差点被宰,因为长得好看又被同僚打了小报告结果还升了官……而且就算是说闲话打小报告,都要扯一句“就算他长得好看”。
这人得是长得有多好看啊。
但光长得好看还不是他的特色。他娶了个媳妇,这媳妇前面有五个丈夫但都死了,除了他没人敢娶。他这辈子跳过两次槽,前一次从魏王到项羽,后一次从项羽到刘邦。他做了历经三朝的丞相,孝惠、吕后和孝文。他此生出谋划策数量众多,皆以奇诡著名。文艺青年的计谋大多数遗失是因说得太多,他的计谋大多数遗失是因太过诡秘。甚至他死之前,都要说一句“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此二人,在后来的汉王刘邦谋主中能称得上前两席。以计谋看,一人纵观大局,一人着眼细微;以时效看,一人计划长远,一人谋在当前;以风格看,一人为阳,一人为阴。
后世称阴阳谋。
而这鸿门宴,就是史书有载最为可能的第一次相遇。
六、天雷动地火,宝塔镇河妖
盛名流传百世的两只大尾巴狐狸,见面了。
同类相吸,臭味相投,再加上那点贵族特有的颜控心作祟,文艺青年顿觉遇到了寒冬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冰冷已久的心。
殊不知那才是真正的深渊。
陈平:“呵呵。”
文青:“呵呵。”
高智商高情商的二人秒懂。
陈平当时有没有跳槽心,我们是没办法猜测的。但是在真·同人大手甄伟所著的《西汉演义》中,倒是极尽详细地描述了陈平与沛公一见钟情【不】之后助沛公与张良脱险的种种情形,甚至韩信背楚归汉时的通关文书都是陈平动用职权给的。
要不怎么说,不怕人脑洞大,就怕脑洞大的有文化……
文艺青年拿着刘邦留下的玉璧玉斗,一本正经地就去胡说八道了。
大概是有颜值加成的缘故,项羽被忽悠得很是成功,二话不说就放他走,范增深刻感受到了孩子大了没法教的痛,愤怒地砸了玉斗。
关中王不论,刘邦这群人的命总算是合理地保了下来。项羽这人,说他妇人之仁也成,对手就在面前还就放走了;说他暴虐成性也不过分,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杀子婴、屠烧咸阳和始皇陵这些事,也只能是魔王能做出来。
宰割天下,分十八王,自称西楚霸王。项羽完全把之前“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抛在了脑后,为自己的王位驱逐了义帝,将刘邦扔去汉中做了个汉中王。项羽打仗靠硬拼,到治国时终于暴露出了自己的没脑子,一切分封全凭喜好,后果是从上到下一片怨言。
但天下还是名义上的一统了,正式成为韩王的韩成归国,文艺青年给汉王刘邦上上下下打点好一切又送他到了褒中,嘱咐好刘邦烧去栈道以示无东还之心后,也归韩辅佐韩王。可这时,项王突然就捡回了智商,想着要和张良算账了。
——你一个借士怎么就这么听刘邦的话?你不是韩国的司徒吗?
倒霉的韩王韩成就这样被掳到彭城,文艺青年也只得急急忙忙赶了过去。
在这期间,原本项羽帐下的执戟郎中韩信归了汉,诞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与“国士无双”这般佳话,众人对项羽的不满终于从口头上升到行动,陈余田荣揭竿而起拉开了战役。四个月后,汉王刘邦与韩信整军出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汉,雍王章邯困守废丘。
第五个月,也就是公元前206年九月,项羽杀韩王成。
史书上用简短的七个字描写了文艺青年的举动:良亡,间行归汉王。
无官,无职,无故国。
但还有希望。
七、汉王,算命吗
陈平投汉的理由很是狼狈,开始他打下的殷地没过多久就被刘邦给打了下来,项羽一怒之下要杀他。
还能干啥?跑路呗。封好前次赏赐的金子与官印派人送还项羽,陈平就脚底抹油开溜。
结果横渡黄河时,出事了。
渡船的船夫看他一个美男子单独出行,长得器宇轩昂还有配剑,就怀疑他是逃亡将领——身上肯定有金银珠宝。
这个奇怪的结论怎么得来的先不论,陈平看船夫盯着他的目光如狼似虎,立刻意识到,这得是打劫的啊。
问题是,劫财还是劫色?
一生以邪魔歪道奇谋闻名的陈平思索了一会,他把衣服扒了。
在船夫目瞪口呆没缓过神来时,陈平热情地说哎呀有点热您热不热我来帮您摇船吧,抢了船桨就卖力地摇起来。
以一身清白展示了一穷二白的陈平成功溜号了。我们应该庆幸好在船夫没有不劫财就劫色,阿门。
……这么说的话,船夫应该不姓刘吧?
陈平的特点一向是,该丢节操就丢得一丝不挂,该有节操就假装自己有节操。因此不论是中二青年、绝世流氓、仁厚少年、霸道女皇还是温文明主,他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于是,刚到汉营捡了捡残余节操的陈平,成功上位成为都尉。
从都尉到后来的护军中尉,在官职系统中都属于武将。但考虑在楚汉这一个人才高度集中的时间区间内,官职间的界限一向非常模糊,我们还是将陈平定位为一个谋士。而毫无疑问,在汉军的谋士中,位于最高点的是文艺青年张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正式进入汉军领导阶层的陈平愉悦地去向共事伙伴兼隐藏上司打招呼:“嗨美人~”
归汉后被封为成信侯,之后越来越往神棍发展的文艺青年神情淡然:“不约。”
“给我点面子T^T”别这样,说好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呢。
“良身体有恙,不见客。”我这么柔弱,就能干点脑力活动,连战场都没法上,你还想干嘛。
“哎呀,子房可要注意身体。”你以为我是刘邦呢,当年脚踩下邳流氓团的人不是你吗。
“多谢都尉关心。”唉英雄迟暮。
“那今后还请成信侯多关照。”呵呵。
“好说。”呵呵。
恭喜玩家刘邦,“坑你没商量”组合收集成功。团员到齐,可开怪了。
八、最后一对异性恋走到了尽头
楚汉人物的能力分配一直非常科学,武力值高的没脑子,有脑子的没武力,能带兵的EQ低,能带点兵IQEQ又高的没节操。
于是在刘邦与韩信分兵之后,韩信打得愈发如鱼得水,一场比一场有水平,而刘邦不到一年就把自己栽进了荥阳。
提起来其实挺没面子的,堂堂汉王被困荥阳足足一年,最后是陈平用反间计阴死范增又召集城中女子伪装军队声东击西才突围出去。好在项羽失范增之后虽然作战能力依旧开挂,但行军决策终究就是差了那么些,打着打着,项羽突然发现自己手下没什么人了。
再没脑子,也该想想要怎么办了。
此时刘邦也很苦恼。
韩信派了个使者请封齐王,他一时没忍住差点破口大骂,陪在他身边的两个美人冲他微微一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踩了他一脚。
……只要提醒我就行了,不用这么狠,真的。还有你们,一个人踩就够了,两个一起踩是情趣吗。
面前美人风姿各异只能看不能吃,搂着戚姬的刘邦感受到了一丝FFF团的愤怒,于是他把文艺青年派出去给韩信送印信,想了想给陈平封了个户牖侯。
你忽悠猴呢?
两军在广武又僵持了五个月,第六个月时双方都忍不下去了,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签订鸿沟协议。疲惫的楚军松了口气想着终于不用打仗可以回家了,一转身就被汉军捅了个正着。
研究一下历史啊少年们,你们不知道对于汉军的军师来说协议就是用来撕的吗?
三个月后,汉军以五十万优势合围楚军十万于垓下,齐王韩信受命统帅全军。
这段历史的民间传说实在太多,多到结合来看,似乎比史书描写都更为声势浩大些。有韩信神乎其神的十面埋伏,有各种版本哀切凄婉的楚歌,有张子房一曲洞箫散楚兵,还有最为著名,那个唱着“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以一曲剑舞结束自己生命的虞姬。
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最短暂的乱世,也是最能称作“奇迹”的乱世。短短四年天下三易其主,人才密度之高令后世君主钦羡。由民间众口流传下来的人物逐渐染上了神明的色彩,一代一代深入人心,再演变出无数可能。
但对于当时的他们,这只象征着一场浩劫的结束,与这片华夏大地崭新的开始。
别了,项羽。别了,战争。
你好,大汉。
九、吾之子房
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真是老了,不习惯打打杀杀了。
所以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无言地看着面前的吕泽和皇后,两人满脸写着的都是“全靠你了”,好像他就是那中原的史艳文苦境的素还真。
别这样盯贫道,贫道金盆洗手很久了。
“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你打劫我我还没和你算账呢熊孩子:“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为我画计。”
……靠,碰见个不听人话的。
就算是对文艺青年一贯言听计从的刘邦,有时候也是想叛逆一下的。
结果还没等他把高冷人的快感体味完,文艺青年冷哼一声,称病关门不管事了。再看看面前忧心忡忡一副“你不听我就死在你面前”架势的叔孙通老大爷,刘邦觉得心好累。
算了算了假装答应一下吧,息事宁人还没几天,刘邦顿觉自己还是没有逃出文艺青年的手掌心。
脸好疼。
他并不是那么讨厌刘盈,但要保住刘如意,这个皇位就不能让刘盈坐。
也许是他年轻时任性太过,到老来想任性,却是一点机会都不能有。
好在,意识到这点的他,时间已经不多了。
汉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
文艺青年张良与汉王,乃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间的关系,一直为后世君主文臣所津津乐道着。
刘邦是标准的草根出身。他无礼、蛮横、不通诗书,拿儒生的帽子撒尿,臣子说话时他在上面洗脚,汉朝的德性为自圆其说改来改去说到底也有他一部分原因。他生性多疑,不提战时功臣,即便是曾经的发小樊哙被诬造反,他也要派人将樊哙就地处决。
但这样一个被后人戏称为老流氓的汉皇刘邦,翻遍了史书,也未曾见他对张良有过任何不恭敬之举。
史书记载的是,刘邦称呼张良为子房,在他和韩成落魄时助他们打下韩国十余座城邑,由彭城归汉时封他成信侯。后封功臣时,张良体弱不上战场无战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战功第一的曹参也不过一万六千户,何况那是最富庶的齐地。
而张良的回答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推辞的结果是留地一万户,称留侯。而不知是否是巧合,“留”字取姓氏义时,一说为古“刘”字。
张良在刘邦麾下时,先是借士。韩王故去后,封成信侯,无官职,大抵算作客卿。后建国,封留侯,亦是无官无职,仅在最后受吕后胁迫,为维护刘盈担任太子少傅。这样一个张良,被后世人以“算功论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描述的张良,即便在最后摧毁了刘邦易太子的意愿,也不曾得到一丝责备。
而我也愿意相信,刘邦对张良不曾有任何怀疑。
无论是不必怀疑,还是不愿怀疑,这都是这对君臣之间情谊的至高见证。他们间的关系也许更似朋友,甚至是师生。至信、至诚、至真,这样的关系在五千年史中亦是凤毛麟角,后世君主甚至使用“吾之子房”作为称赞来形容自己的臣子。
如此无冕之冠,对于双方,怕是都值得一句“此生足矣”了。
十、盛世长安
他的精神还很好,听得见窗外的鸟鸣声。夏天应是要到了,零星虫鸣掩盖不了一片勃勃生机,连空气中都藏着微弱泥土的味道。
这是汉二十二年四月,吕太后掌权第三年。
陈平隔些日子会来探望,依旧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有时抱怨抱怨眼珠子动不动瞪成铜铃的周勃和一根筋的王陵,说当初见面啥样现在还是那个傻样。他的小儿子还只有十八岁,未弱冠的年纪,偶尔也不痛不痒地插嘴损几句,倒像是和陈平成了忘年交。
“父亲。”
“不疑?”他听见窗框间轻微的摩擦声,“开着罢,好天气呢。”
长子迟疑了会,道:“唯。”
张良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算是个异类。“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这是他对高祖刘邦所说的话,也是他对自身的总评。这样完美的结局在堪称残酷的过去是极为少见的,而最终的“从赤松子游”,也令后世之人遐想不已。
他在众多传说中逐渐以神仙一般的姿态出现,位列仙班,有了各式各样的封号,甚至在纪念他的留侯祠中都有刻着“英雄神仙”的石碑。到最后大家似乎都忘了,他并不是由九天降临人间的神祗。
张良张子房毫无疑问是个人,尽管并不普通。
他是个极聪慧的人物,知晓自己需求什么,也知晓自己应如何去做,拿得起、争得起、放得下。他一辈子追求的并不多,亡秦是一个,复韩是另一个。于是他执著了大半辈子去做这些事,最终他成功了一半,舍弃了一半又将其赋予立汉。
在复国这件事上,他始终像个胸中燃烧着不灭火焰的少年,甚至做出了许多并不纯粹出自理智的事。韩成被困彭城时,恐怕明眼人都能看出再无生还可能,但他却陪到了最后一刻。
这是属于张良的,或是说姬良的坚持与骄傲。
这世界属于生者,只有活下去的人才能开创新时代。幼弟死了,张良活着;胡亥死了,张良活着;子婴死了,韩成死了,项羽死了……直到曾与他站立于同一片战场的伙伴也逐个倒下时,他依旧活着。
而活到生命尽头,作为后世人的我们能评价他,没有白活。
他的人生之路是由火焰灼烧成的。表面上无波无澜,内心却燃烧着蓝色的火。即便是人生最后几年被视作明哲保身被看作是逃避的时光,我也相信那是他的选择,不曾颓然。
他是后世臣子的梦想。
他们听着他的事迹成长,他们期待那样的礼遇与相知,“吾之子房”在记述中出现的次数会比他的记载还要多。
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会有人读着他的故事,向往那个时代,与他留给未来的影子。
再没有比他活得更潇洒快意的人了。
倒是曾听过一个故事。
父辈谈及古代史时提起楚汉相争,无意间说到了谋士。
“你知道吗?”他以一种神往的语气说道,“张子房,那可是个神仙般的人物啊……”
不由泪下。
晴空万里。
“是个好天气。”他喃喃道。
太阳晒得暖,他有了倦意。窗外依旧热热闹闹的,那些欢声笑语离他远了,自己像是变回了孩子,在相府空旷的草地上蜷起身子,甜甜蜜蜜闭上眼睛,又嘟囔一句。
“好天气。”
长治久安,海清河晏。
天下泰平。
完
后记:
头一次试着日更完一篇文,虽然内容比起平常所写那些确实好写不少,但还是有点小激动。此外,稍微理解了一下立字数目标比立篇目目标易完成的原因,以后大概可以试着每天写一千到两千字,内容不限,再逐步提高要求。
谈一谈这篇文吧。
起因大概是,和基友们混得愈发愉快的我已经无法忍受只能口头黑留侯了……一群人嘻嘻哈哈谈起字就吐槽前贵族身份的白狐狸,说他自从和汉营一群人混到一处整只狐的画风都不对了,这种手痒的冲动你们一定能理解,泪。
开开心心地开了坑,为了顺畅地写下去就翻出留侯世家,一不留神就按着这顺序写了下去。
写完《不疑传》正文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翻史记了,本身去了外地读书,大多数资料书都没有带走,平常需要查资料也就单独搜搜,对人物的感情大概就是在这时淡了不少。去年去留侯祠时在雕像前难过得要命,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哭什么。
从最开始的一味欢脱,到最后正儿八经的分析,一点一点寻回了自己的初心。这果然是历史的魅力吧?峰回路转,风景如故。
我想现在,跟着《留侯世家》再走了一遍他人生的我,再去一次汉中,一定能更理解当时的感情。曾经我以为他虽然一生圆满,到最后却依旧是有憾,因为敬重一味地将他捧上神坛。而现在,我终于能平静地去描述他的死亡——那样的安宁祥和,是对他一生的最好回报吧?
关于复韩一事,也曾和朋友们讨论过。“清醒又热血。”这是沫娘最后给出的评价。
史记记述留侯入关后闭门不出,唯一一次跟随高祖赶赴战场是代地下马邑一战。代地的两次战争一次是对韩王信,一次是对陈豨,当时的我们将这次战争暂定为对韩王信(但事实后来翻出高祖本纪又针对萧何封相国一事确定是对陈豨啦),不免就有些唏嘘。
但,确实是放下了。
沉沦了小半生,奉献了半辈子,到最后认清时事,终究是放下了。
你看这大好河山,汉家盛世,长治久安——大概,这就是我写下结局时内心的想法了。
而你是缔造这时代的一个传奇。
咆哮着不愧是我看上的男人时,被无情地用“这时候我们就该说,但是他已经……”伤害了。
不过︿( ̄︶ ̄)︿我只要做在留侯祠跪在他面前的竹子就好。天下人间敬张良,地上万竹跪子房。在我心中,他是值得这样的赞誉的。
就是这样没药救的脑残粉w。
最后送上一段吐槽?
我:我昨天不是逛小粉红嘛,找到了最早那几个平良党出现的帖子。有点印象就是……有层楼的楼主说她爹,提到张良的时候,用一种特别向往的语气说:“张子房,那可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我现在想起来突然就QUQ不太好……
沫娘:你以后也是这样的妈妈┑( ̄Д  ̄)┍。
我:别闹2333333
沫娘:“张子房,那可是我当初最想嫁的人物啊。”这样。
我:……噗。
感谢大家能看完这篇不知是黑男神还是苏男神的文wwww这点胡言乱语大家不嫌弃真是谢谢啦,下篇文再见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