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孩大约在十三岁时学会了使用暴力,他们的攻击性、他们的权力意志,还有喜欢挑战的性格都在这时期发展起来:女孩大约也在这个年纪不再玩动粗的游戏。她以后还是可以运动,只是运动有特定的准则,必须遵循人为的规范,和率性而为、诉诸拳头气力的强横行为不能相提并论;运动只处于生活的边陲地带;它总不像既没约束又无节制的打斗,或是事前毫无计划的随兴前去攀登山崖那样探知了世界,也探知了自己。女运动员从来无法感受到男孩把同伴的肩膀压触到地上的那股征服者的傲气。何况,在许多国家,绝大多数的女孩都没接受任何体育训练;女孩通常不准和人打架,也不准攀登山崖,她们只能被动地忍受自己的身体;到了青春期,尤甚于小时候的是,她们必须...
男孩大约在十三岁时学会了使用暴力,他们的攻击性、他们的权力意志,还有喜欢挑战的性格都在这时期发展起来:女孩大约也在这个年纪不再玩动粗的游戏。她以后还是可以运动,只是运动有特定的准则,必须遵循人为的规范,和率性而为、诉诸拳头气力的强横行为不能相提并论;运动只处于生活的边陲地带;它总不像既没约束又无节制的打斗,或是事前毫无计划的随兴前去攀登山崖那样探知了世界,也探知了自己。女运动员从来无法感受到男孩把同伴的肩膀压触到地上的那股征服者的傲气。何况,在许多国家,绝大多数的女孩都没接受任何体育训练;女孩通常不准和人打架,也不准攀登山崖,她们只能被动地忍受自己的身体;到了青春期,尤甚于小时候的是,她们必须放弃超越既定世界的念头,也必须放弃在人世间出人头地的想法;她们不许涉历险境、大胆行事,开拓种种可能的界域。特别是,对男孩来说非常重要的「无畏地面对挑战」的态度,女孩却几乎从来都不曾体会到;当然,女人之间也会彼此较量,但是无畏地面对挑战和被动的竞争,这两者并不相同;两个自由意识会为了拓展世界的界域、扩大对世界的支配权而互相对抗;比同伴爬得更高,扳倒对方的臂膀,都是为了确认自己处处拥有主宰权。然而这些征服的行为在女孩则是归于禁止之列,尤其,严禁她涉及暴力。在成人的世界中,暴力在正常时期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这个世界总是摆脱不了暴力;男人许多暴力行为是起因于自己可能面临暴力的侵害;每个街角都会酝酿争端,只是大部分时候,这些争端会渐渐平息。但是男人只要以拳头来表现他肯定自我的意志,他便觉得自己的主宰权得到了确立。面对任何侮辱、任何想将他贬抑为客体的企图,男人都能奋力回击,诉诸拳头来解决;他绝对不容许他人超越了自己,他的主体意识必然以他自己为中心。拳头的力量最能证明自己真的与自己、与自己的热情、与自己的意志互相契合;彻底拒绝使用暴力,就是排除一切的客观实相,以一种抽象的主观性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不以膂力来表现愤怒、不满,这种怒气就只停留在想象中。不能把自己的心绪起伏具体表现出来,会是个非常严重的挫折。在美国南方,黑人根本不可能以暴力对付白人;这则禁令便是解开神秘的「黑人灵魂」之关键,也就是说,黑人在白人世界中经历的,他的行为模式、他寻求的补偿办法、他感受与行动的方式,都要从他被迫处于消极被动的处境来考量。在法国被德军占领期间,法国人也曾决定不以暴力行为来反抗占领军,即使对方挑衅也一样(姑且不论法国人这个表现是出于自私而尽量求谨慎,或者是明白自己身负更重大的任务),这种态度却让他们深深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受到了撼动:放弃拳头的力量,从此不得不听凭他人恣意妄为,由他人将自己化为客体,自己的主体意识再也无法具体体现,只能成为次要的现象。因此对可以积极表现自己的青少年,和不能立即有效表达自己感受的少女来说,世界呈现出来的面貌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不断质疑这个世界,随时可以起而反抗这个既定的世界,也因为这样,在他接受这个世界时,他感觉象是自己主动确立了世界的存在;少女则只能被动地承受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必由她来界定,而且对她来说,世界的面貌僵固不变。赢弱的体力会让她表现得很羞怯,因为她不相信自己体内有未曾开发的力量,她不敢采取行动,不敢反抗,不敢创造;她一心一意只想做个温驯、顺服的女人,认命地接受在这个社会里指定好的位置。她把事物现有的秩序看做是天生既定的。有位女人告诉我,她年轻时虽然明知自己体力不强壮,在口头上却始终否认到底;因为一旦承认,便会失去采取行动的意愿与勇气,即使是在不须耗费体力的智力领域,或是政治领域也一样。我也认识从小以教养男孩的方式带大的女孩,她体力出奇充沛,而且她认为自己和男孩一样健壮;虽然她容貌秀丽、虽然她每个月都会经痛,她还是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是女性;她像男孩一样豪迈粗犷、生命力旺盛、积极主动:她也像男孩一样勇于冒险赴难,要是在路上看见有孩童或女子受人欺负,她会毫不迟疑以拳头排难解纷。然而一、两次恶劣的经验让她明白了男人拳头的力量占上风。当她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赢弱无力的,她几乎全然丧失自信:她从此做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变得十分女性化,让自己成为被动存在,并且依附别人,不再是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她对自己的身体不再有信心,这便等于失去了自信心。只要看看青少年是如何重视自己的肌力,就能了解每个主体都将自己的身体看做是自我的客观表现。
——波伏娃 《第二性》